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不繞彎,小編標題說的這部電影叫《找到你》,9月30日國慶檔上映。

昨天小編去看了片方舉辦的超前觀影,一般敢提前半個月以上進行大規模點映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對自己的質量有信心的。

而這部《找到你》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看罷,依舊意猶未盡。

這種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今天放下其他任務,只想把這部難得的好電影安利給大家——

《找到你》

Lost, Found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這是一部“一本兩拍”的電影。

韓版《迷失:消失的女人》2016年在本土上映。

而我們的這部在韓版上映前就已經購買了版權,並將原片劇本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迷失:消失的女人》

一句話總結就是——

《找到你》並不存在借鑑,更不是抄襲。

為什麼要在開頭先說明這個?

因為在豆瓣,已經有許多人因為“抄襲”的質疑盲打一二星。

不論是從劇本、演員、敘事來說,這都是近期難得一見的佳片。

如果因為這些盲目的質疑而讓好片被淹沒,小編看不過眼。

回到電影本身。

這是一個雙女主的故事,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一個完全女性視角的故事。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上面說的這三個標籤,放在當下國產電影裡,每一個單獨拎出來都是稀缺品。

而《找到你》卻將三者進行糅合,更重要的是,它成功感動了觀眾。

看這個電影名,很容易聯想到前幾年的“尋子”電影——

比如陳可辛的《親愛的》、劉德華的《失孤》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親愛的》

但《找到你》與它們並不相同,雖然都是尋找孩子,卻不是一貫批判人販子的題材,而是聚焦於三類角色——女性、妻子、母親。

女主一,李捷(姚晨 飾),知名律師,中產階級代表,正在與前夫爭奪女兒的撫養權。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她堅強、果敢、經濟獨立,是我們印象中那種典型的“女強人”

女主二,孫芳(馬伊琍 飾),李捷家的保姆,農村婦女代表,看似柔弱的外表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她勤奮、老實,帶著些擺脫不了的土氣,以及無法逾越的階級壁壘。

孫芳把李捷的女兒照顧得非常好,好到視如己出的地步。

直到有一天,李捷發現保姆孫芳和女兒毫無預兆地消失了,她開始尋找她們的下落,才漸漸揭開了孫芳的另一面……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這部電影之所以可以被稱作優秀,敘事、演員、立意

缺一不可。

首先從敘事來說,傳統的尋子題材很容易做成普法格局。

但《找到你》卻採用雙線敘事的結構,兩個女主的故事互相交織,兩個時間線的故事相互交叉。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這樣做的好處是增添了電影的懸疑性和緊張感。

更重要的是,電影並沒有去刻意煽情。

而往往,冷靜而節制的力量才是最能撼動人心的力量。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其次是演員,有人是這樣評價這部電影裡的兩位主角的——

“這次,姚晨和馬伊琍都擁有了自己的電影代表作”

“姚晨和馬伊琍都獻上了職業生涯最好的表演”

兩位女主的演技甚至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先說姚晨,大多數人對她的印象還留在“只會演喜劇的電視劇演員”

但這次她卻用實力證明了“能演好喜劇的人才是真本事”。

從起初幹練中透露出的一絲無情,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到失去女兒時的碎裂,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再到尋女過程中的疲倦與癲狂。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每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收放自如。

而馬伊琍更是顛覆,她在電影裡出場的那一刻,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眼睛——

這真的是馬伊琍嗎?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蠟黃的膚色,略微駝背,眼神裡藏不住的怯懦,再加上辣條式劉海和土裡土氣的衣服造型。

活脫脫,就是一個真實的農村婦女啊。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至於演技,與姚晨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角色的不同,姚晨的演繹偏向爆發型,馬伊琍的演繹偏向隱忍型。

隱忍與爆發兩種不同的風格在發生碰撞時,更容易觸及觀眾的其實往往是前者。

不論是角色吃香或是本身的魅力,馬伊琍都展示出了一個資深演員應有的水平。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也正因為兩位主演的出色表現,姚晨和馬伊琍雙雙提名今年上影節影后,只可惜最終兩人並沒有折下桂冠。

但今年的頒獎季,小編相信她們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是的,馬伊琍本人是這樣的!

當然,對於小編來說,這部電影最觸動我的還是立意

作為尋子題材,不落入拐賣的模式中。

作為女性題材,不落入母愛的俗套中。

它不僅僅在講述母愛,更講述了當下女性生存的困境、社會階層的不可逾越性、底層人民的悲慘和扭曲、甚至是男性在家庭中的普遍缺失。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女性地位極低,於是當我們在印度電影裡看到關於女性的佳作時,會覺得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但,難道中國就不需要了嗎?

不是的,只是因為沒有像印度那麼極端,因為“女權”二字的逐漸醜化,人們開始選擇性忽略它。

電影裡有一段話深深戳中了中國女性的現狀——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而如果你希望家庭事業雙豐收,那麼就要被迫成為一個“超人”。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近幾年育兒式綜藝節目很火,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爸爸帶小孩的節目一般會取名《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

媽媽帶小孩的節目取的名字卻是《媽媽是超人》。

爸爸在節目中流露出笨手笨腳的細膩,會輕易讓觀眾感動。

媽媽在節目中但凡有一絲做錯的地方,則會輕易受到指責。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爸爸去哪兒 第五季》劇照

當然,小編並不是指責男性的付出過少,一個男人在社會和家庭中所需要承擔的經濟責任已然越來越不可想象。

只是性別分工發展到這個時代,不可能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

但人們的觀念卻始終拗不過來。

這是病,貫穿歷史,瀰漫於整個時代的病。

然而,這還只是有一定思維能力的精英女性所能夠面對的煩惱。

對於像孫芳這樣,出身農村、丈夫暴力、被社會隔絕的邊緣女性來說,帶著孩子活下去就已經是最重要的事。

至於性別分工?女性權益?

這不過是連妄想都不存在的虛幻罷了。

畢竟活著,才有資格生病。

幸慶的是,電影並沒有就此走上歌頌母愛的道路一發不可收拾。而是用剋制而理性的角度,向觀眾傳達一個新的觀點——

我甚至覺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別人的生命來完整自己的。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不過是在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

最要感激的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出生命的愛。

在所有複雜而黑暗的成人世界裡,還有孩子,這樣一個如此美好的存在。

幸好。

像這樣的國產電影,能多一部是一部,能走一步是一步!

- E N D -

本文資源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本文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轉載目的在於學習分享與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本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