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接上篇,繼續講述程控起步的故事。

“七國八制”:

福建省的程控引入成功之後,在郵電部的支持下,各省紛紛開始引入技術成熟的數字程控交換機。

此時,西方國家的一些大企業,憑藉著技術上的巨大優勢,聞風而來,並且在國內採取傾銷的策略,迅速佔領中國市場。“七國八制”的局面就此形成。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所謂的“七國八制”,來源於一幅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廣告:在中國地圖上塗滿了各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一個程控的品牌,全國程控的版圖,被國外廠商瓜分完畢。

這其中就包括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設備: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國的朗訊、加拿大的北電、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比利時的BTM公司和法國的阿爾卡特。

“七國八制”真的是當時中國程控發展遇到的一個困境,幸運的是,我們並沒有被困太久。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組建合資企業:

在引進進口程控設備取得成功的同時,郵電部也認識到,想要發展中國自己的程控,必須在引入設備的同時引入核心技術,於是便萌生了組建合資企業的設想。

當時郵電部與各大型公司開展了多輪艱苦卓絕的談判,我們提出的條件主要有三條: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l 引進程控交換機生產線;

l 引進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

l 中方控股。

不得不說,這些條件都是非常有利於我們國家未來對於程控技術的掌控,所以當時大部分的企業都直接拒絕。最終,經過數年的努力,BTM(比利時)公司接受了這個條件,但我們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上海貝爾的誕生:

1983年7月30日,原中國郵電工業總公司與BTM(比利時)公司,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上海貝爾電話設備有限公司的合營合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代表中國政府出席了簽字儀式。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1984年1月1日,中國郵電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上海貝爾電話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正式掛牌。1986年,第一套程控交換機S1240在上海貝爾成功下線。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1988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同志,曾多次幫助上海貝爾公司協調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黨和國家的關心與支持,也給上海貝爾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通過這種合營的模式,我國通信科研和製造業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就完全掌握了程控交換技術,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開發和維護人才。從而為下一步我國獨立自主開發數字程控交換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追憶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程控電話的艱難起步之路(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