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引言: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數字貨幣交易所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發展和洗牌,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爭愈演愈烈。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問題廣遭詬病,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也的確短板明顯。本文將聚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情況,從行業現狀、公鏈發展形勢、交易模式、盈利模式、代幣經濟以及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逐一分析。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概述

(一)去中心化交易所定義

數字貨幣交易所指的是提供數字貨幣間或數字貨幣與法幣間交易服務的平臺,根據用戶是否對用於交易的數字貨幣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來區分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事實上,大多數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並非完全去中心化,不同的去中心化協議有著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

(二)去中心化交易所分類

按照不同的劃分邏輯,可以將去中心化交易所劃分不同的類別。

按鏈上協議劃分,可分為0x協議、Bitshares協議、Snowglobe協議、On-chain協議、Off-chain協議和Swap協議等;

按底層公鏈劃分,則可分為ETH系、BTS系、NEO系、XLM系等;

按交易撮合模式劃分,可分為訂單薄模式、儲備庫模式和P2P協商模式;

按是否共享訂單池劃分,可分為共享型交易所和封閉型交易所;

按去中心化程度劃分,可分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完全去中心化交易所。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現狀

A. 行業概述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數字貨幣交易所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發展和洗牌。從2011年左右開始,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數量上不斷增加,在規模上不斷擴大。那段時期,數字貨幣交易所全部都是中心化的。隨著交易額和用戶量的迅猛攀升,數字貨幣交易所也逐漸暴露出短板,信息不透明、資產不安全、平臺不合規和隱私易洩露等問題一點點吞噬用戶對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

自2013年開始,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逐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儘管交易體驗大不如中心化交易所,但卻是真正讓用戶成為自己資產的主人,掌控自己的賬戶資金。從這一點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也推動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普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大約在250家(包括運營中和開發中的),大多基於Ethereum和Bitshares。其中,完全去中心化的純鏈上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不多,絕大多數嚴格意義上,應當稱之為半去中心化交易所。因為,為了提高用戶的交易體驗,去中心化交易所會在交易邏輯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犧牲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性,這也佐證了區塊鏈世界中“不可能三角”理論的存在。

根據2018年9月6日15:30的CoinMarketCap數據,全球調後交易量排名前100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中,只有3所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總排名第一的是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24小時交易額為$19.24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排名最高的是Bitshares,24小時交易額為$751.06萬,總排名第82位,差距255倍左右。

目前,毫無疑問,中心化交易所依舊是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主力軍。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交易體驗好(如交易速度快,深度高,幣種全,市場活躍等因素)的重要性遠超過對可能發生安全事件的擔憂。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在提高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增大了安全保護方面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打消了部分用戶的顧慮。

作為整個數字貨幣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交易所是盈利能力最好的環節之一。和中心化交易所類似,絕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核心服務是幣幣交易,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通過網關形式提供法幣與代幣間的兌換。與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於,去中心化交易所能提供錢包服務,使用戶對自己的資產掌握控制權,即使平臺跑路,也不會對用戶的資產造成影響(如EtherDelta)。除了錢包和交易服務,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會提供行情資訊、資產發行、資金眾籌和抵押借貸等服務。

儘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一些限制,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從技術上規避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風險,比如市場操縱風險和資產被盜風險等。同時,隨著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逐漸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也會大幅提升。因此,整個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的發展仍有較大潛力。

B.行業排行 (1)市值排行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數據時間:2018年9月4日

目前,市值排名前50的代幣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關的有6個,佔比12%;排名前100的代幣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相關的有9個,佔比9%。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中,市值最高的是還在研發中的OmiseGO,它將打造一個金融生態體系,提供多資產跨鏈互操作服務。排名第二的0x是Ethereum上被去中心化交易所採用最多的開放協議,支持ERC20幣種間交易。排名第三的是當前交易量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它是目前行業內發展最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一。

(2)交易量排行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數據時間:2018年9月6日

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個,佔比9%。其中,超過半數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採用Ethereum作為底層公鏈,其次是Bitshares,佔比17.65%。而這些項目中,大約40%於2017年上線,30%在2018年上線,最早的是2014年上線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約為$163萬,30天平均交易量為$2500萬。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8年9月6日,排行前200名的交易所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有18個,佔比9%。其中,超過半數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採用Ethereum作為底層公鏈,其次是Bitshares,佔比17.65%。而這些項目中,大約40%於2017年上線,30%在2018年上線,最早的是2014年上線的Bisq。排名前18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平均交易量約為$163萬,30天平均交易量為$2500萬。其中,日交易量、7天交易量以及30天交易量最高的都是Bitshares。

二、主流公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展情況

去中心化交易所因為其安全方面的天然優勢,正逐漸成為全球各大主流公鏈DAPP開發者積蓄髮力的焦點。但由於公鏈間的性能特性不同和技術社區活躍度各異等原因,不同公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現狀差異明顯。因此,本章主要展示當前主流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展情況,為讀者後續瞭解具體交易模式提供整體的發展背景。

(一)Ethereum系

作為目前擁有全球最多DAPP數量的公鏈,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所有公鏈中是數量最多且發展相對成熟的。根據State of the Dapps和網上數據的不完全統計,Ethereum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大約在200個(包括正在運營和開發中的項目)。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DappRadar 數據時間:2018年9月4日

根據DappRadar上的數據顯示,過去7天Ethereum上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日平均用戶數約為4326人,而日平均交易量約為8300個ETH。雖然這個數據和中心化交易所相距甚遠,但從去中心化性、透明性和安全性等角度考量,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絕大多數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只支持Ethereum系代幣之間的交易,並且均通過智能合約的形式完成鏈上交易,區別大多體現在撮合機制上。不過,也有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規劃中表示未來將支持其他公鏈幣種間的交易。

Ethereum的去中心化協議種類多樣,產生的交易模式也大有不同(下一章會詳細介紹)。儘管實現的交易邏輯不盡相同,但目前Ethereu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業務大多僅提供幣幣交易,尤其是ERC20幣種間的兌換業務,因此,絕大多數的盈利方式是收取交易手續費和提幣手續費。

(二)Bitshares系

作為目前發展最為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交易的公鏈幣種數量最多,交易速度最快,總交易量最大且拓展服務最豐富。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包括虛擬貨幣、法幣以及貴金屬等有價值實物間的交易,提供了完整的交易閉環,包括賬戶創建、交易撮合、數字資產發行、資產管理、資產抵押、資產承兌和網關服務等。

根據Cryptofresh的數據,9月4日Bitshares上去中心化交易所24小時總交易量為$7,253,056。據Bitshares官方推特消息,截止2018年9月4日,加入Bitshares協議生態體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為15所,包括CryptoBridge、OpenLedger、BTSabc和SparkDEX等,而加入Graphene協議生態體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為13所,包括Bitshares、Cybex(後期將移至EOS)、Golos等。

根據Bitshares官方瀏覽器9月5日的數據,Bitshares的出塊時間為3s,每個區塊所含交易數大致在12~24區間,因此,儘管理論上Bitshares能每秒實現約10萬次轉賬,但當天每秒實際處理的交易筆數在4~8左右。截止2018年9月5日,在Bitshares上可交易的智能代幣有183種,用戶自行發行的可交易資產有4077種。

關於費用,由於Bitshares的業務較為豐富,因此官方所列收費項目達5個大項37個小項,其中有5個免費項目。針對每項收費,均有基礎價和終身會員價兩種,基礎價是終身會員價約5倍的價格,而成為終身會員需要交納695個BTS(約¥654)。此外,另有11個收費項目是根據消耗每KB內存來計費的。所有收費項目通常會由委員會進行週期性調整。一般來說,所收費用的20%用於支付網絡,剩下的其中一部分會由服務提供商獲得。儘管Bitshares所列收費項目眾多,但除了創建資產和升級會員賬戶等項目收費較高,大多數項目的費用低於1個BTS,相比多數交易所,Bitshares的交易費用並不算高。

不同於Ethereum上多樣化的協議和交易模式,Bitshares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相似,流動性共享,優化步伐相對統一。根據Bitshares官方消息,Bitshares下一步將向跨鏈原子互換以及去信任網關/側鏈方向發展。

(三)Stellar系

作為自身內置去中心化交易功能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統,Stellar搭建了代幣和法幣之間交易的去中心化平臺。目前,據不完全統計,Stellar上運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為6所,包括Stellar、StellarX、Stellarport、Stellarterm、SDEX和Stellarswap。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僅列出可在CoinMarketCap查到的DEX) 數據時間:2018年9月5日

定位於貨幣交易和跨境支付,Stellar天然可以進行代幣交易,交易時間僅需2~5秒,甚至用戶可以自主發行數字資產並進行交易,因此,Stellar也可作為代幣的一級市場發行平臺。對於大部分的Stellar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耗費用僅為Stellar網絡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和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相比,Stellar系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優勢是支持幣種豐富,交易速度較快且交易費用低廉,但在交易深度和交易體驗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四)NEO系

作為國內首個開源區塊鏈公鏈項目,NEO也在逐漸發展自己的Dapp生態體系。根據NEO官網數據,目前截止2018年9月5日,NEO上有73個Dapp,其中有8個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佔比為10.96%。在這8所DEX中,有2所正在運行,其中只有Switcheo Network在CoinMarketCap上查得到相應的交易數據,根據2018年9月5日的數據顯示,Switcheo Network的24小時交易量為$185,010 (26.51BTC)。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NEO官網和DEXs官網 數據時間:2018年9月5日

由於NEO採用了dBFT共識機制,通過選舉投票產生記賬節點進行協同記賬,目前全網有7個記賬節點,交易處理速度是1000TPS,因此,從交易速度上來看,NEO系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速度體驗是相對較好的,但這是在犧牲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換來的結果。從智能合約上來看,NEO上智能合約間的調用必須提前聲明,這就要求去中心化交易所提前將交易對硬編碼到NEO上。從賬本結構上來看,不同於Ethereum的賬戶模式,NEO採用的是UTXO模式,在智能合約和NEO用戶餘額交互的過程中會增加一些難度,但從交易驗證的角度來看,NEO會比Ethereum較為容易一些。

和Ethereum的發展路徑相似,NEO上暫時基本只支持自身體系的代幣間兌換,但也有跨鏈的計劃。目前,NEO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尚未正式運行,未來還有一定潛力。

(五)其他系

除上述公鏈之外,還有其他公鏈也在積極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路徑,比如EOS(EOSfinex、EOS Exchange等)、QTUM(HyperPay)等。

除了公鏈Dapp,也有一些定位於支付交易的公鏈項目。作為當前市值排名最高的去中心化交易密切相關的公鏈項目,OmiseGO旨在通過公共去中心化的OMG網絡,實現金融包容性和互操作性。整個OmiseGO區塊鏈由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提供機制、清算網絡和資產支持的區塊鏈網關組成。其中,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提供基於PoS機制的多資產跨鏈互操作服務。目前OmiseGO仍在開發中。

綜合型區塊鏈平臺Waves為用戶提供定製代幣發行、去中心化交易、法幣交易等多種服務,以訂單簿模式完成幣幣交易,以法定網關模式解決法幣和代幣間兌換問題。截止2018年9月6日,根據官網數據,Waves上已發行18288個代幣,創建80萬多個錢包,日交易量為$535000左右。目前,Waves上支持的幣種主要為BTC,EURO,LTC,ETH和Waves等。但Waves存在一定中心化問題,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不論是公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還是專門做交易支付的公鏈項目,都需要在交易體驗、資產安全以及去中心化性之間做出平衡。如何設計安全高效的交易模式,如何在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交易體驗的同時實現自身盈利,都是每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考量的問題。

三、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模式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約有100種去中心化交易所鏈上協議(包括正在開發中和使用中),每種協議都設計了自身交易所的交易邏輯,但歸根究底,多數鏈上協議可以歸納成三種主流常見的交易模式,分別是:訂單簿模式、儲備庫模式和P2P協商模式。

這些交易模式具備一些特性,比如去中心化性、安全性和體驗性,去中心化性不僅對安全有一定影響,也是區別於中心化交易所的最大特點。然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看重的並不是去中心化或中心化,而是安全和體驗。安全體現在整個交易流程、資產保管的安全和交易的透明度,規避很多諸如跑路、暗箱操作等風險給用戶帶來的權益侵害;體驗則表現在交易速度快、交易深度好、交易成本低和操作簡單等方面。

本章將逐一分析去中心化交易所主流交易模式的交易邏輯,並根據一些交易所的重要特性,對這些交易模式進行基本評估。

(一)訂單簿模式

A. 鏈上訂單簿模式(On-chain Order Book)

鏈上訂單簿模式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交易模式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模式,最符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定位,最大特點是純鏈上完成訂單撮合和交易結算。本例選擇該模式中頗具代表性的OasisDex交易所。

(1)參與者角色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2)交易流程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用戶交易過程:

  1. Maker填寫訂單請求,用私鑰簽名後提交到區塊鏈上(此時待交易的代幣被鎖定);
  2. Taker從鏈上訂單簿中選擇心儀的交易訂單;
  3. Taker簽名後將訂單提交到智能合約執行訂單內容。

(3)小結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鏈上訂單簿模式比其他模式安全性要好,透明度也高。可是,在DappRadar上,用戶活躍度和交易量排名靠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大部分並不採用鏈上訂單薄模式,儘管它具有強去中心化性,杜絕很多人為操控的可能性,但絕對的去中心化帶來了諸多問題,大大影響用戶的交易體驗,比如撤單需要成本,交易費用偏高,交易速度偏慢且易受到公鏈網絡情況的影響。

B. 鏈下訂單簿模式(Off-chain Order Book)

作為目前使用該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數量最多的交易模式,鏈下訂單簿託管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鏈下訂單撮合,鏈上智能合約結算。本例選擇該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0x協議。

(1)參與者角色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2)交易流程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該圖根據0x白皮書修改

用戶交易之前:

  1. 創建Relayer並使其得到用戶信任;
  2. Relayer維護鏈外訂單以獲取交易費用;

用戶交易過程:

  1. Relayer設置費用表及收取交易費用的地址;
  2. Maker創建交易訂單,填寫滿足Relayer費用表的feeA(Maker需要支付的代幣A數量)和feeB(Taker需要支付的代幣B數量),設置Relayer收取代幣的地址feeRecipient,並用私鑰簽名訂單,表明Maker授權該交易所的智能合約訪問其代幣A的餘額,隨後,Maker將簽名後的訂單發送給自己信任的Relayer;
  3. Relayer收到訂單後,檢查訂單的有效性以及費用相關內容;倘若訂單無效或不符合該Relayer的要求,則有權拒絕訂單,如若訂單合格,則將該訂單放入訂單薄中供潛在Taker瀏覽;
  4. Taker在訂單簿中看到心儀的Maker訂單後,選擇接收該訂單;
  5. Taker填寫Maker的訂單後,發送到該交易所的智能合約,由其執行訂單內容。

(3)小結0x協議的交易流程,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交易速度較慢,但和鏈上訂單簿模式相比,則在速度上提升許多,也減少了交易成本,比如撤銷訂單無需手續費等。但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的後果是,一旦一家或少數幾家資金殷實且規模較大的Relayer獲得多數訂單,那麼Relayer會存在明顯的中心化趨勢。

除了0x協議之外,EtherDelta(注:有鏈上也有鏈下訂單簿,但使用多的是鏈下訂單簿)採用的也是類似鏈下撮合,鏈上交易的訂單簿託管模式:Maker簽名並鏈下發送自己的訂單請求,Taker在訂單簿上找到心儀的訂單後填寫併發送到智能合約中執行。和0x協議不同的是,EtherDelta需要Maker下單時鎖定自己的代幣,直到交易完成,為了彌補Maker的損失,對Maker不收取交易費,而對Taker收取0.3%的手續費。

仍在開發中的Loopring協議被認為是0x協議的升級版,同樣是訂單簿託管模式,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Loopring將用環路撮合方式一次撮合多個不同類型的代幣訂單,單個訂單也能被髮送至多個交易所,被其並行撮合。針對0x協議存在的一些漏洞,Loopring將通過雙重授權的方式預防搶先交易。

NEO公鏈上也有采用訂單薄託管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Switcheo,目前該交易所僅能支持NEO、GAS和NEP-5標準的代幣,即NEO公鏈上發行的代幣,但該交易所未來有跨鏈計劃,後續會支持QTUM和ETH公鏈上的代幣間交易。

採用鏈上訂單簿託管模式的交易所還有很多,核心的特點在於鏈下撮合、鏈上結算,依賴訂單簿撮合Maker和Taker交易對手方。整個交易流程效率,成本低且體驗較好,但去中心化性不如鏈上訂單簿,由於訂單簿是鏈下的,也存在一定人為操控的風險。

(二)儲備庫模式

如果說訂單簿託管模式注重交易雙方的價格敏感性,那麼,儲備庫模式更關注交易的時間敏感性。定位於數字貨幣間即時交易的應用場景,儲備庫模式具有一定的商業前景。本例選擇該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Kyber Network。

(1)參與者角色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2)交易流程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該圖根據Kyber Network白皮書修改

用戶交易之前:

  1. 吸收儲備貢獻者們的資金並創建公共儲備庫(或用自有資金創建私有儲備庫);
  2. Kyber Network運營者添加儲備庫並將代幣列入交易列表中;
  3. 儲備管理者維護儲備庫,決定交易對的兌換匯率,並反饋給Kyber Network智能合約;

用戶交易過程:

  1. 倘若用戶想用N個代幣A兌換一定數量的代幣B,則直接向Kyber Network提交交易請求,並設置最小兌換率;
  2. Kyber Network智能合約檢查待交易的代幣A是否被記入智能合約中;
  3. 若記入,Kyber Network智能合約將從各儲備庫中調取相應提供的兌換率,從中選擇滿足最小兌換率的最佳兌換率,並執行交易請求:將兌換的代幣B發送到用戶指定的地址,而被兌換的N個代幣A放入提供代幣B的儲備庫中。

(3)小結對於Kyber Network來說,從交易邏輯上來看,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在犧牲一定價格敏感性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實現了最快的交易速度。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比如在儲備庫數量較少的時候,儲備管理者以某種形式約定同時設置不合理的兌換率, 而Kyber Network智能合約的設定是從中選擇最優的價格執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這種類似做市商模式的交易方式,利用中央對手方解決了數字貨幣交易中的“雙重需求巧合”問題,為交易提供較好的流動性。除了Kyber Network之外,Bancor協議中也有相似的解決方案,它利用恆定準備金比率(Constant Reserve Ratio)讓所有人創建代幣,但代幣須以一定的比率持有一種或多種其他代幣來作為儲備金,以此為新創建的代幣背書。在交易中,Bancor會實時動態計算兌換率,用戶自行決定是否以該兌換率進行交易。

儲備庫模式為了交易體驗,犧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性,但對於有小額即時支付需求的實際應用場景來說,這種類似做市商模式具有更大的優勢和發展潛力。

(三)P2P協商模式

作為目前主流交易模式中,交易速度最慢但去中心化性最強的模式,P2P模式具有點對點的協商特點,可以實現個性化定製化的溝通,但也存在交易效率的問題。本例選擇該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Swap協議。

(1)參與者角色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2)交易流程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該圖根據Swap白皮書修改

找到交易對手過程:1.Maker創建交易意圖,填寫交易對幣種後發送給Indexer(本質調用addIntent方法);

2.Taker在Indexer上搜索交易意圖(本質調用findIntent方法);

3.Indexer根據Taker的查找條件,返回一個符合條件的Maker列表(本質調用foundIntent(maker))方法;

4.Taker在Maker列表中選擇中意的Maker建立聯繫。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該圖根據Swap白皮書修改

價格協商並交易過程:1.Taker向Maker發起詢價,告知Maker,如:我想用ETH買N個BTC,理論上Maker應回覆:我會用M個ETH跟你換N個BTC,該過程本質上Taker調用了getOrder方法;

2.Maker可以向Oracle尋求價格建議,則問Oracle:ETH和BTC的交易價格是多少,該過程本質上調用了getPrice方法;

3.Oracle返回一個價格給Maker;

4.Maker考慮後給Taker回覆一個訂單,上面包含報價、過期時間、簽名和地址等信息,核心內容為:我會用M個ETH跟你換N個BTC,該過程本質調用了provideOrder方法;

5.倘若Taker同意該報價,便填單後發送給智能合約,該過程本質調用了fillOrder方法。

6.智能合約收到訂單後執行訂單內容。

注:Taker在協商過程中也能諮詢Oracle的價格建議,過程和Maker類似,本文不加以贅述。

(3)小結

這種沒有訂單簿,完全採用點對點配對的形式進行交易的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交易效率低下,而最大的優勢在於個性化的交易協商,保持良好的去中心化特性,因此,這種P2P協商模式,適用於大額交易的場景,對於小額快速交易沒有很大的優勢。

四、盈利模式和代幣經濟

作為整個數字貨幣產業鏈關鍵的一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盈利模式和代幣經濟和中心化交易所的類似,但也有些許不同,比如盈利模式上多了資產發行費用。

(一)盈利模式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盈利模式方面大致相似,核心穩定的盈利點基本在交易手續費上,只是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來說,不同的交易邏輯所產生不同的交易費率設置方式。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盈利模式上最大的不同在於資產發行,因為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支持用戶發行自己的代幣並進行交易,因此,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較為獨特的盈利點。還有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眾籌、抵押租賃和法幣兌換等業務,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總的來說,在盈利模式上,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差別不大。

(二)代幣經濟

去中心化交易所行業分析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代幣分配上和其他代幣項目差別不大,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團隊、顧問、投資者、社區和戰略合作伙伴等方面按比例分配代幣。在資金的用途上,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團隊會將募集的資金結合分配的代幣投入到團隊人員招募、去中心化交易所產品研發、用戶社群的推廣、商務洽談以及交易所運轉的法律合規性等方面中。

和中心化交易所類似,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幣大多用來抵扣50%~70%的手續費,有的還可以升級成會員,享受平臺的更多優惠政策,通常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交易所會從淨利潤中抽出一定比例回購並銷燬平臺幣,以增加該幣的稀缺性。

然而,對於一些公鏈即平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如Bitshares和Waves等),其平臺幣還有其他重要用途,比如作為平臺運行的燃料,用戶進行平臺相關操作時經常用得到,大大提高了平臺幣的使用價值。用戶發行自己的資產時,也需要支付一定數量的平臺幣。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可以增加用戶的黏性,拓展平臺的生態體系,進而提升平臺幣的價值。

並非所有的交易所都發行代幣,也不是所有的交易所都需要平臺幣來維持其自身運營。很多時候,平臺幣的存在,既是滿足一些平臺自身的發展需求,也能增加用戶的參與度和忠誠感。

五、問題與趨勢

(一)存在的問題

(1)安全依舊是個問題

儘管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係數比中心化交易所的要高,但不可否認,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需要面對安全問題。在用戶資產方面,雖然用戶對自己的錢包掌握控制權,但用戶的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容易被釣魚網站誘導洩露私鑰,從而造成資產被盜。而在交易所資產方面,今年7月份,Bancor出現安全漏洞,被黑客盜走約25000個ETH、2.3億個NPXS和250 萬個BNT。儘管團隊阻止了BNT的轉移,但ETH和NPXS均無法挽回。雖然此次安全事件未對用戶資產造成影響,但對交易所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去中心化交易所應當建立完善的安全風控體系,對用戶錢包、交易數據和系統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安全保護,加強用戶參與的所有流程(包括錢包登錄/創建、交易、轉幣等)的風險控制和安全教育。

(2)交易體驗存在明顯短板

交易速度慢、交易幣種少和交易深度差是目前很多用戶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基本印象。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體驗上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底層公鏈的限制,加上跨鏈技術尚不夠成熟,使得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撮合上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性來提升交易體驗。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深度低,相互之間不共享交易深度,大大影響了流動性,造成越來越多的用戶不願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因為訂單不易成交。因此,交易體驗的提升成為眾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努力探索的方向。

(3)用戶安全意識培養和使用培訓仍然不夠

阻礙用戶嘗試去了解和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重要原因是大多數用戶尚未意識到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缺點(如市場不透明、資產不安全等),也不夠熟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優勢以及操作流程。對於很多剛接觸區塊鏈的用戶來說,會正確安全地使用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已經是跨出一大步了。相較於使用門檻相對更高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用戶容易望而卻步,寧願承擔風險去使用安全性相對偏低的中心化交易所。因此,培養用戶安全意識和培訓使用流程,也是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去做的。

(二)發展趨勢

(1)單鏈和跨鏈並存

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有著不同的自身定位,有的致力於提供某一條公鏈上幣種間的交易服務並將其做到極致,有的則志在打通各公鏈間幣種的交易兌換通道,以提供大而全的一站式服務。未來,隨著跨鏈技術的逐步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交易的幣種將愈加豐富,供用戶可選擇的範圍也將擴大。不論是單鏈型去中心化交易所,還是跨鏈型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將在數字貨幣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

(2)服務內容和盈利模式多樣化

目前,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主要盈利點在幣幣交易上,小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拓展了抵押借貸、資產發行和合約交易等服務。在未來,作為數字貨幣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內容,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而發展多樣化的盈利模式。

(3)交易體驗和用戶教育相互促進

現階段,交易體驗有著諸多的限制,用戶教育也較難展開。但在未來,隨著底層公鏈的性能增強和功能增加,加上交易邏輯的改進以及跨鏈技術的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將會大幅提升,伴隨而來的,是用戶教育難度和成本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