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百年中國探索路,先生背影已漸走漸遠。先生者,言傳身教以使學生學會處世立身之道也,使學生懂知識、有擔當、有風骨。先生,可以是小學教師,也可以是大學教授;可以是學術名家,也可是默默無聞的教書匠。先生,會使學生一生受到影響,哪怕斯人已逝,唸到他時,仍會充滿敬意。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現在的教師被禁錮在各種條條框框中,他們每天忙碌,忙著完成各種教案、考核、評選和晉級,忙著許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教師沒有教學自主權,好多事情不能責怪他們,上級部門的各種考評,不參與不行;不懂教學的領導們的各種指導和要求,使他們疲於對付;再加上社會各個方面的要求和汙染,也使他們不知所措。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這個社會偏了,政府只看分數,你看每年高考後,一個地方要是考上幾個清華北大,街面宣傳就會滿天飛,政府就會加大媒體宣傳,校長受表彰,教師受表彰,敲鑼打鼓去送通知,幾個清華北大就好像能代表整個教育水平。殊不知,上萬考生只是有那麼幾個清華北大,更多的是炮灰,炮灰只是灰,煙消雲散,沒有人在意他們,也不需要在意他們。家長也只是看分數,為了分數他們給孩子報這班報那班,買這資料買那資料,千方百計的想法設法加分。一個朋友家屬是幼兒園中班的教師,她常說,許多家長經常給她打電話,說怎麼不給小孩佈置作業,作業怎麼佈置那麼少之類的話。她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給家長解釋,家長總會說,孩子上了小學要是跟不上班怎麼辦?一句話,說的她啞口無言。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一個教師不好好教學,只要能發表論文,能得優秀,就可以晉級,就能漲工資;一個教師只需要好好的講好課本,讓學生學會,學懂,能考個好分數就行。一個教師不想著好好教學,只想著怎麼從學生身上獲取利益;一個教師不想怎麼教學,只想拼命的往後勤擠。怎還有先生之風遺存呢?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首位,傳道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處事。教師不能光講知識,要傳道;更不能為了講知識而講知識,這是毀學生。教師要在學生的心田中播撒善的種子,並讓他們生根發芽。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前武大校長劉道玉說過,五四運動到解放前的30年,是中國大學最美的第一個時期。美在氣象更新,美在人才輩出,也美在先生輩出。那時的先生,少專家,多雜家;不擅長評職稱,更擅長教學;有知識 ,更有情趣;有性格,更有人格和品格;教學相長,更愛護學生;不獨守三尺講臺,更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示在國民風範;學貫中西,更願回國致用;熱心時政,更能為國家擔當。

中國不缺教師,中國缺先生;百年中國路,先生背影越走越遠

想起文革中的一件事。1966年“文革”爆發,陳寅恪先生的家被抄,每天高音喇叭在床頭怒吼,大字報貼滿屋裡屋外,妻子飽受拳腳之苦,就連癱在床上的先生本人,也差點被用籮筐抬到會場批鬥。有一次要把陳寅恪先生抬出去批鬥,要真出去了,肯定就回不來了。但後來那些人沒有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劉節教授代先生去挨批鬥了。劉節是陳寅恪先生早年在清華的弟子,當時是中山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造反派粗暴地毆打了劉節,還問他有何感受。劉節說:“能夠代替老師來批鬥,我感到很光榮。”

每次看到這段文字都很感動,感動陳先生教育出這樣好的學生,也感動學生知道感恩老師。

中國不缺教師,只是缺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