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學霸其實很可愛

文:錦瑟

白居易:學霸其實很可愛

新片《邪不壓正》在影院上映,短短几天,豆瓣評分從8.2飛流直下降到7.1,在網上引起極大爭議。死忠粉認為姜文電影一如既往地高逼格深內涵,覺得不好的人純粹是夏蟲不可語冰;反對者則認為電影的首要任務是把故事說好,這部電影承載的太多,說的人話反而太少。

藝術是主觀的事情,但藝術不應有藩籬。今人的作品,再講究引經據典,又怎比得上古人的詩詞?而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一位名滿天下的詩人,不惜將自己作的詩讀與村頭老婦聽,若老婦不懂,就一再批改。他用傳世的數千首極具審美價值而又朗朗上口的詩文告訴世人:藝術,從不畫地為牢。

白居易:學霸其實很可愛

這位詩人,正是白居易。與李白、杜甫齊名的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初印象,大抵就是收錄在初中語文課本里的《賣炭翁》了。通過《賣炭翁》,成功勾勒出了作者一幅憂國憂民的形象,白髮蒼蒼,一臉正色。

縱觀白居易生平,他也確實是一個標準的學霸人設:自幼聰明好學,29歲中進士,此後官運即便說不上亨通也絕對是順風順水。早年是宰相候選人(翰林學士),退休前是太子少傅。一輩子唯一的政治汙點是因為為被遇刺的宰相武元衡仗義執言,被人抓住機會參了他一本,被貶為江州司馬——沒有錯,就是《琵琶行》裡面那個淚溼青衫的江州司馬。今天的我們讀著《琵琶行》,頗有痛惜詩人淪落天涯之嘆,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慘——一來江州並非嶺南那種荒蠻之地,二來江州司馬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芝麻綠豆官,放在今天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地級市的副市長兼公安局長(此處可腦補一下祁同偉)。而且這位江州司馬並沒有淪落天涯很長時間,三年後,他被升為忠州刺史,又過了一年,被調回長安。

白居易:學霸其實很可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武元衡的八卦:此人是武則天堂兄弟,不僅能做官,還能寫詩,更難得的是顏值高,甚至被人譽為“唐朝第一美男子”。他和白居易不僅同朝為官、詩文相和,甚至還可以說是情敵——相傳武元衡和白居易都喜歡薛濤,但從薛濤寫給武元衡的詩看來,顯然白居易沒佔到什麼便宜。

被憲宗任命平息淮西叛亂的武元衡死於與淮西有勾結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謀劃的刺殺,但當時的朝廷上下卻呈現出不約而同的緘默。一方面藩鎮的力量過於強大,乃至在朝中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另一方面在決心削藩的憲宗心目中,他的首要目標是先解決明面上的淮西。在這樣不謀而合的沉默中,白居易卻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卻又如此堅定地跳出來,連續上書力主嚴懲兇手。暗流湧動的中唐,內有牛李黨爭,外有藩鎮割據,一直用才華而非權謀為自己開路的白居易也許並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當他看到不平的事情,他能夠大聲說出來——這是不對的。這就是讀書人的可愛,這樣的可愛,古今有之。

白居易:學霸其實很可愛

白居易是可愛的,他的可愛在於,無論是作詩還是做人,他都從未給自己設下一道固步自封的藩籬。作詩他要作到讓匹夫走卒都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做朋友他敢於為一個情敵冒天下之大不韙仗義執言;《長恨歌》寫的不過是50年前的事(腦補你在乾隆年間寫雍正宮闈秘史的下場)而他揮筆而就;大好學霸也從不端著,還寫下“春同樊素一時歸”這樣的句子懷念自己養過的歌伎。他晚年結識了比自己小了整整四十一歲的李商隱,因為欣賞李商隱的才華,他跑到李商隱家說若有來生,他願給李商隱做兒子。白居易去世那年李商隱兒子出生,竟果然起了個小名叫“白老”。

白居易晚年一直過得不算差,不同於唐朝詩人晚年窮困潦倒的普遍印象,白居易晚年一直官居三品以上,遊山玩水,寫詩蓄伎,去世後宣宗李忱甚至親自寫詩悼念他。這個紛亂、複雜、漸漸步入黑暗的時代似乎絲毫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烙印,或許是運氣,但我更願意相信,是他性格里的可愛,讓他始終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