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標「中東矽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今天,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以色列駐華大使館主辦,華夏幸福、以色列庫克曼集團、Messila學院承辦的首屆中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河北廊坊召開。

中以雙方城市代表及以色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李德毅,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等知名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齊聚一堂,以國際化視野探討科技創新的國際經驗,建言獻策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道。

素有“中東硅谷”之稱的以色列,憑藉雄厚的人才資本、顛覆性的創新技術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之一。以色列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卻誕生了1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技對GDP貢獻率高達90%以上。通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色列在納斯達克掛牌的高科技企業數量位居全球前列。

作為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市場力量代表,華夏幸福的創新實踐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被評價為中國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標杆。針對此次論壇,華夏幸福積極為區域發展集結世界頂尖智慧,共同聚力以科技創新推動未來。

如何對標“中東硅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以色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達尼埃爾•謝赫特曼

在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諾獎得主達尼埃爾·謝赫特曼表達了對人才創新與創業精神培養的重視。

他談道:“以色列有大量的優秀人才,有很多的智力資源,這成為很多人來以色列投資建設研發中心的原因。有一種觀點認為創業的本領是天生的,但我認為創業的可以培訓的。我在以色列一直從事創業方面的培訓。和以色列一樣,中國要更多的開設創業課程,而且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開始,一直到中學、大學,要樹立創業失敗會更接近成功的正確觀念。”

來自中國工程院與中國科學院的兩位院士則不約而同聊到了人工智能。

如何對標“中東硅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作為《健康中國2030》的參與者,肯定了近年來中國醫療成果的飛速發展,並表達了對中國到2030年,所有的健康指標一定能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指標完成的信心。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和醫學的結合,將在不久的將來為養老、護理、醫療乃至醫療質量的提高帶來巨大改變,並大概率可能形成一個嶄新的局面。

如何對標“中東硅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

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髮結合目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趨勢,呼籲重視芯片產業的發展:“回顧世界高科技發展的歷程,芯片產業的技術都是隨著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得到重要的發展,比如最近的就是移動互聯網,帶動智能手機芯片的快速發展。我國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層面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小,但在芯片的層面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需要高度重視。”

如何對標“中東硅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以色列亞洲商會會長,以色列原駐華大使馬騰

就中以雙方合作的問題,以色列亞洲商會會長,以色列原駐華大使馬騰認為,以色列和中國都是世界古老文明的發源地,雙方的合作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創新型企業和人才來說,都將帶來巨大的機遇。面向未來進一步的深化合作,將帶來共贏的局面。

如何對標“中東硅谷”?諾獎得主、兩院院士今日聚首,告訴你答案

庫克曼集團CEO哈蓋•拉維德

作為50位到場以色列企業負責人的代表,庫克曼集團CEO哈蓋·拉維德則表達了對中國的重視與期待,他提及:“中國以正確的方式穩紮穩打,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市場巨大。而以色列有非常多優秀的企業,在全球以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優勢著稱,雙方合作將前景光明。”

政府“搭臺唱戲”、社會資本加盟、科研院所孵化產業,3大硬件條件加上文化的軟件力量,是以色列開闢出獨特創新之路的奧秘所在,為中國的創新之路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未來,華夏幸福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匯聚產學研力量,積極推動全球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