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債務人要知道——走出債務泥潭的歧路

陽光叢生網 警惕!債務人正在被自己的錯覺引上歧途!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晚上有會員朋友從廣州趕來深圳服務中心,我陪他一起喝茶,跟他幾個小時的溝通,我發現我們的會員朋友正在被自己的很多錯覺引上歧途,雖然這些錯誤的觀念,我們也一直在講,但是今天跟他聊透以後,感覺更加深刻,特總結如下,與大家共享: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困境裡的安穩,一定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有些朋友負債了,即將開始進入全面逾期狀態,自己已經預感到自己無法再週轉下去了,一想起可能引發的催收,就開始惶惶不可終日了,立刻想尋找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面能

規避催收的干擾,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不要太難受,其實這是一種求安穩的心態,但是這種求安穩的意識,並不現實,誰都知道,債務逾期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催收,如果你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安穩,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清債務,如果做不到,你就應該馬上開啟自我強化“安穩”狀態了,這種自我強化的安穩,不是那種乾脆不聞不問,對債務置之不理的態度,而是理性面對,開始準備打一場債務見滅戰的態度,因為只有你心裡有了底,你才會真的安穩,不安穩來自於心虛,而心虛來自於對未來的茫然,這種茫然包括了對催收的恐懼;如何強制自己安穩: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1、充分認識到,現階段無法足額償還債務了,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都將進入還債狀態。

2、充分認識到,現階段的週轉用的全部是借的錢,借的就是借的,早晚債務會全面爆發,根本就不可能逆轉,與其措手不及的去應對,不如全面準備。

3、充分認識到,將債務危機爆發後的傷害降低到最小,才是當下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以上的三個充分認識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生活還要繼續,每天在惶恐不安中,六神無主的度過,不如在計劃周到,努力奮鬥裡度過,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快的走出債務泥潭。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改變思想,改變圈子,重頭來過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生不認魂,死不認屍的態度,沒有意義!承認債務,就是承認過去自己的錯誤,承認錯誤就是為了改正錯誤,改正錯誤是為了美好的將來,而不是要自暴自棄,沉淪在債務裡。

人和人能有多大的差別,每天都是24個小時,一切的差別皆來自於思想,來自於自己的選擇的道路,現在的困境都是過去的孟浪造成的,過去的孟浪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思想才產生的,越是困境裡,越是要深度的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能把錢財的損失降到最低,能把未來翻身的幾率提高一些,這就是反省的意義,不正確的思想根本無法讓自己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力脫穎而出,又怎麼可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債務問題就是還債去解決的問題,不是錢的問題,是賺錢能力的問題,既然過去已經成為現實,修正思想,改變圈子,重頭再來才是唯一有效的辦法,也許這條路看起來會比較久,但一定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依然急於求成,結果又是重蹈覆轍,負債是因為“道”的匱乏,負債以後生活不僅僅是還債,還有永不欠債,還有重回幸福生活的期許和責任。不要再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徹底剷除病根,才是真理。不要捨不得對自己下狠手,你現在的果斷和堅決,是為了未來你乃至你全家的幸福。不要到最後不得不取捨的時候,再去放棄自己認為捨不得放棄的東西,人這輩子最苦的道路,就是沒有選擇的道路,之所以你還要去選擇,其實究其根本也就是“生存”兩個字,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走出債務泥潭的歧路是

以貸養貸——歧路!

短暫的安穩掩蓋不了自己賺錢能力不足的事實,債務問題早晚還會爆發,越拖下去,爆發得就會越猛烈,當你自己已經放棄的時候,人生就開始墮入黑暗。

借新還舊——歧路!

還是借,還是週轉,週轉能解決的債務,只能說明你不是真正的負債人,借的就是借的,還的也是借的,時間越向後推移,債務的窟窿就越大,最終大到可以徹底將你吞噬。

借錢投資——歧路!

病急亂投醫,負債累累,因為急於還債而投資,徹底違背了商業行為本身的奧義,違背邏輯,違背常理,說穿了,就是一場披著生意外衣的賭博,因為你成功的理念更大程度來自於你債務的壓力,你認為一定能賺錢的理由,僅僅只有你自己一顆急於賺錢的內心,這是典型的南轅北轍,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竹籃打水;就好像一個挑不起50斤擔子的人,你硬要他去挑100斤,除了壓垮他,不會有其他結果。

.............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債務歧路,來源於內心的焦慮和焦急,來源於賺錢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硬要去開拓財源,說到底,還是內心的不夠成熟,人生路漫漫,辦法總比困難多,一步步穩穩的走,一個個問題解決得來,治大國尚如烹小鮮,何況一個陷入困境裡的人,每一步都需要“三思而行,再思可矣”的謹慎和穩重,不要害怕錯失所謂的機會,你有賺錢的能力,賺錢只是早晚的事,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這需要耐力和堅忍,更需要智慧和堅持!

我們要避免走出債務泥潭過程中的歧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