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顧客「挑三揀四」的老闆才有出路

今天在社群裡發了下面同一個電梯的兩個廣告。

都是攝影店的廣告,我的問題是:假如你真有需求,你會選擇哪一個?

對顧客“挑三揀四”的老闆才有出路

對顧客“挑三揀四”的老闆才有出路

出乎我意料的是,選擇兩者的人數相當,大約一半一半。

我原以為選擇圖一的會多於圖二,因為從專業設計的角度看,圖一看上去更加專業,有一位做設計的老闆直言不諱:稍為懂點攝影的人就會選擇圖一,而不是圖二。

那為什麼圖二也會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他看起來那麼簡陋,毫無美感,甚至有點俗氣。但這一點也不妨礙它會打動很多人,讓人覺得它接地氣,覺得它會很便宜,覺得它更真誠,因為可以直接找老闆談,廣告背後是一個有溫度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客服。

這裡就是“顧客細分”,兩個廣告面向的顧客群體是不一樣的,被圖一吸引的人更在乎品質,專業,更相信品牌,他們相信權威。而被圖二吸引的人更在乎性價比,更實在,更喜歡單刀直入,是實用主義者。

這也是我經常講的“做生意,要做一部分人的生意”,明確自己的目標顧客,主動選擇自己要服務的對象,而不是被動讓顧客來選擇你。

圖一商家並不希望別人過多的跟他們糾纏價格和活動,因為他們的價格肯定要高,他們服務會做得更出色。而圖二的商家也不希望顧客對自己的服務和產品挑三揀四,因為他們一直在想方設法為顧客提供了高性價比的服務。

他們的策略都沒有錯,只是因為做著不同的人的生意,所以風格也不一樣罷了。

這兩天,第二期的“老陳收徒”啟動了,我回答了很多人的疑問,被問得很多的一個問題是“小城市能做奶香鋪子嗎?”。

先看我的回答,如下:

對顧客“挑三揀四”的老闆才有出路

問這問題的老闆,就是不知道顧客是分層的,是被一些東西分割成一塊一塊的,他們想象的是顧客都是一樣的,是單一的。這樣就很容易陷入決策錯誤,因為面對不同的人群,是要採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的。

做生意,背後都會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老闆的成長就是從開始懵懵懂懂看到一些表面現象,到慢慢可以看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看完這篇文章,老闆們可以好好想想自己要做誰的生意,這些人長啥樣,他們的心裡想什麼,至於懂他們,才能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