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清晨,八角飛簷攢尖三滴水仿古建築——革命亭下,廣場舞交際舞獨唱合唱此起彼伏,耍空竹踢毽子練武術的各據一方,暖陽照在人們臉上讓畫面豐滿,暖暖的色調充滿幸福。遊人適應了稍有嘈雜的音樂,他們以各自的姿態悠閒隨意的轉著,這是一個平和的早晨,國泰民安、安居樂業,人們享受著和平的安逸。然而92年前,這裡及這座城市猶如煉獄一般,全城軍民加入到一場與城市共存亡的戰鬥之中。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請問,您知道革命公園的來歷嗎?”

“紀念革命,大革命麼!”

“請問,您知道革命公園的來歷嗎?”

“紀念革命先烈的地方。”

“請問,您知道革命公園的來歷嗎?”

“這是為了紀念1926年的圍城之戰,時稱‘二虎守長安’時遇難軍民而建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1926年4月初,北伐戰爭前夕,匪首劉鎮華在張作霖等的支持下,糾集一支號稱“十萬人”的部隊,企圖攻佔西安,為北洋軍閥擴大地盤。劉鎮華圍城8月之久,放火燒掉城外10萬畝麥田,強徵民夫在城周圍挖掘了一條寬深各6公尺的斷絕溝,,並加築圍牆一道。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11月28日止,西安和外界完全失掉了聯繫。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帶領全城軍民堅守西安。後馮玉祥將軍大軍人陝,擊退了劉鎮華的圍困。時稱“二虎守長安”。在守城期間,軍民死者5萬人左右,佔當時城內人口的四分之一。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1927年2月,為紀念西安的死難軍民,在西安原清代滿城廢墟上建立了革命公園。當時馮玉祥、於佑任、楊虎城等革命將士親臨負土填坑,在園內東西兩側,按照男左(東)女右(西)堆起兩個大冢,冢內安葬2743具屍骸,兩冢前原豎有《陝西革命殉難軍民合冢銘》等碑碣多座。又將相傳為唐慶宮遺物的太湖石,從新城內(原明秦王府)移入園內水池;建忠烈祠;拆遷城內清代貢院“明遠樓”復建園中,命名為“革命亭”西安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對公園進行了整修,並廣植樹木萬株。1952年為紀念王泰吉、王泰城烈士,在公園東南角建烈士亭,亭內有紀念碑。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當時,于右任為西安負土墳陣亡將士碑哀詞:

民族之戰士,戰於是,守於是,葬汝骨於是。世界不平,決然掃蕩!民生困窮,孰為此狀!以主義為垣墉,以精神為甲仗。碧血黃花兮,繁榮兮塚上;革命成功兮,歌永壯!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于右任為西安負土墳殉難人民碑辭:

長安之民,為革命守;長安之城,為革命有;以犧牲而求解放兮,將脫人群於鎖鈕;世方同此飢疲兮,御長圍之既久;佇白日兮青天;慰幽靈兮不朽!

1927年李虎臣撰文:重於泰山。

楊虎城撰文:生者千古死者千古;功滿三千怨滿三秦。

1928年10月10日,是為了紀念1926年西安圍城之役中死難的軍民,馮玉祥先生撰書革命公園國殤墓碑,並題寫革命公園。

如今,十數通石碑歷盡劫波豎立在革命亭北側,默默記錄著故事發生地曾經的故事。人們走來走去,很少端詳這些默石。但1926年的西安,人們寧死不降,留下了壘壘白骨,和兩座諾大的墳冢,西安人的氣節可載入史冊。清明時節,西安人應該去這裡,靜默一刻,不忘歷史。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革命公園建成後幾年後,成為進步人士宣傳革命的陣地,尤其在日寇鐵蹄踐踏國土之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呼聲高漲,愛國學生和各界人士常常在革命亭下舉行愛國演講,鼓動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據民國大記事記載:“1936年9月18日,東北旅陝同胞和西安各界學生萬餘人在革命公園舉行‘九.一八’五週年大會,並遊行到南院“西北剿共總司令部”向張學良請願,要求出兵抗日。”

“11月28日,西安各界在革命公園舉行紀念堅守西安十週年大會,張學良,楊虎城出席講話。”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當年楊虎城衛士班副班長、96歲高齡的王志屏老人回憶了當天的情況,在西安革命公園舉行堅守西安勝利十週年紀念大會上,楊虎城的西北軍和張學良的東北軍及西安各界群眾數萬人參加,楊虎城講完後,張學良接著講話說:失去東北,我張學良非常痛心,失去東北是我的責任。不久的將來,我要打回東北去,到那個時候讓國人看看,我張學良到底是不是一個逃跑將軍。”

就在張學良講話十餘天后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6日,“西北各界支持張、楊八項抗日主張”大會在西安革命公園舉行,大約有15萬人參加。張學良在群眾歡呼聲中講話,情緒激動地表示:“一定要把我這一腔熱血灑在抗日戰線上”,“一定竭盡智慧要求實現救國主張,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整個民族解放的目的,誓不罷休!”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大型史詩電影《西安事變》1981年在革命亭下再現了當年的一幕幕場景。當年,我的攝友,在革命公園花房(園藝室)工作的師小龍在電影中客串了委員長侍衛,鏡頭僅幾秒一閃而過,但對於剛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對於這座飽經磨難的城市不吝一種特殊記憶。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革命公園西北角(西門內北側)是西安動物園前身,建於1956年。建園初, 西安市人民政府在革命公園西門內側劃出30畝地,將動物園遷移到此。政府貸款1萬元,建起了獅子房、爬蟲館、鳥館等26間油毛氈做成的動物展室。後又增加了老虎、 馬鹿、 梅花鹿、 蘇門羚等珍稀動物,有40多種,60多頭(只)。動物園1977年遷至城東金花北路,後來這裡建起花房和溫室大棚。

西安故事:近一個世紀的革命亭下,記載著這座城的磨難

革命公園是我兒時的樂園,無論寒暑都是樂此不疲的地方。那時,少不更事只知玩樂;如今,瞭解了革命公園背後的故事卻沉重起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西安歷史上的劫難,才越發凸顯和平的來之不易,珍惜當下,安享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