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週五,帶你走進不一樣的人文珠江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南盤江、北盤江,

它們以珠江最初的模樣,

在雲貴高原的高山峽谷間奔騰,

最終,它們在貴州望謨相遇,

並以一個更加雄偉的姿態,

流入廣西,直奔南海,

從這裡開始,

它擁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紅水河

本期週五珠江

我們將帶您探尋

紅水河與廣西相遇的第一站

河池

紅水河作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幹流,由黔入桂,首先途經的便是河池市,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河道優勢,不僅讓河池成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

咽喉要塞,更為河池描繪出了一幅幅絢麗的風景畫卷。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紅水河百里畫廊


一江六縣育寶地

一灣群山轉奇景


紅水河流過河池市的天峨、南丹、東蘭、巴馬、都安、大化6大縣,在流經東蘭縣時,紅水河受到了山體的阻擋,突然轉了一個彎,雖然這樣的掉頭,並沒有改變它的流向,但卻給當地帶來了紅水河上第一灣的奇景。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紅水河第一灣




這一條u形河流,就像一條纏繞在山間的綠色飄帶,而相伴紅水河兩岸的山峰,更是座座秀美,處處入畫。然而在幾十年前,紅水河並不是像現在這樣清冽,它是名副其實的“紅水”。

以前的紅水河因水流湍急,在流經雲貴高原的時候,裹挾了大量的紅色的泥沙,因此為紅色。但是現在這條河由紅變綠,由濁變清,一方面是因為在紅水河上各個地段電站的蓄水,另外也是因為河兩岸青山間的環境保護。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紅水河第一灣兩岸風景



雖然紅水河的顏色改變了,但是在紅水河兩岸的一些古老的文化卻沒有改變。其中頗具特色的便是銅鼓文化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節日慶典上敲打銅鼓的少數民族同胞




銅鼓被稱為“中國三大青銅禮器”之一,從奴隸社會開始,它們就在珠江流域的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至今已陪伴這裡的少數民族走過了2000餘年。全世界現存傳世銅鼓2400多面,廣西河池市境內就保存了1400多面,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銅鼓之鄉”。

在河池,民間藏鼓、護鼓、養鼓、祭鼓、賽鼓、舞鼓之風至今依然盛行,這裡也被譽為銅鼓文化的“活化石”。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銅鼓上精緻的花紋




如果說紅水河流域的銅鼓文化蘊含著河池各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而在河池的大化縣,紅水河卻為當地人送去了真正的財富。

大化,這座紅水河畔的小縣城,因河水中出產的一種石頭而聞名於世。這種石頭也被命名為大化石。近些年,這種獨特的石頭已經成為當地人獲得財富的一種主要方式。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色彩亮麗的大化石



因為紅水河地處華南準臺地西南部,各時代地層發育齊全,多次的火山活動使岩石硅化,形成層次豐富,色彩多變的石體,而億萬年流水的打磨,又讓石頭的表面形成了油潤的皮質,正是這些因素讓大化石具有了頗高的價值。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紅水河上打撈大化石的船舶



誰人不知劉三姐

江水婉轉傳民謠

紅水河,以一位母親的包容和厚愛,孕育了河池兩岸的人民。除此以外,還有一處河流也為河池人帶來了不一樣的價值,那便是劉三姐的家鄉河——下梘河。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風景優美的下梘河




下梘河為珠江水系柳江支流龍江支流,是電影《劉三姐》的主要外景地。下梘河流域山清水秀、翠竹綿延、洞幽巖奇、風情萬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下梘河塑造得“峰巒崢嶸奇特,江流碧綠如畫”。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作為歌仙劉三姐的故鄉,下梘河流域至今還保持有趕“歌圩”傳統,每逢農曆三月三、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都有歌圩。屆時壯鄉兒女開口成歌、指物索歌、邀歌對歌。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曆史。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歌圩節上對歌的壯族少女




一閘攔盡黃金水

望斷天涯盼通江


河流是神奇的,它不僅能滋養著兩岸的人民,更能將自己的能量價值傳遞到千里之外。在紅水河上,除了那一處處秀麗的山水景觀引人入勝,河道上一座座由鋼筋混凝土組成的雄偉的水利樞紐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中位於紅水河上游,天峨縣境內的龍灘水利樞紐最為壯觀。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開閘放水的龍灘水電站




珠江從雲貴高原流到廣西,會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落差,這樣的落差也包含著很多的動能和勢能,在紅水河上豎起的一座座閘壩就是為了利用這樣的能源,而龍灘水利樞紐則是整個珠江上最大的一座電站。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龍灘電站全貌




龍灘水電站的庫區流域面積佔整個紅水河流域面積的三分之二,整條紅水河都因它的存在而改變了樣貌。每年春節期間,香港和澳門的取水口會受到海水的回溯,吃到鹹水,自從龍灘大壩蓄水後,每年的春節期間都會給下游放水,稱作壓鹹補淡。這樣以來港澳同胞就能在春節期間吃到淡水。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龍灘大峽谷




每年從龍灘發出的電量一半留在廣西,一半會輸送到了廣東。電力這個現代文明最基本的推動力,也是古老江河賜予人類的另一個禮物。

在珠江上,上游的人和下游的人並不僅僅是共飲一江水這麼簡單,正因為是因為有了這些電站,港澳同胞在冬季才能喝的上淡水,珠江下游的人,晚上才能燈火通明,其實這也是珠江對我們的付出。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景色秀麗的龍灘庫區




然而遺憾的是龍灘水利樞紐起初並沒有同步建設通航設施,而其餘幾座樞紐都已同步建設,這就導致龍灘樞紐成了紅水河上唯一礙航節點。紅水河航道就被攔腰截成了“區間航運”。南、北盤江以及紅水河上游不得南下,而龍灘樞紐以下下西江干流也無法通達上游。

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年年初,龍灘水利樞紐通航建築物前期工作協調座談會在貴陽召開,有關各方已達成多項會議成果,龍灘水利樞紐通航建築物有望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龍灘樞紐施工現場




河道的暢通,水運的發展,不僅僅能圓了珠江上游人民通江達海之夢,更能讓下游的人民感受到上游地區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如今的河池,已經開通了紅水河都安-珠三角集裝箱航線,河池都安港紅渡作業區,是西江黃金水道紅水河規劃建設的重要港口,從這裡出發的船隻途經來賓-梧州-肇慶,抵達廣州港。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裝載集裝箱航行的船舶




集裝箱航線的開通,不僅有效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提升河池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更為西江經濟帶及河池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河池,是一場音樂的盛宴;

蜿蜒的江水,擊打兩岸的礁石;

水花唱起了歌;

彼岸的前人;

擊打著傳世的銅鼓;

這岸的三姐,

吟詠著動人的民謠;

順著紅水的流動,歌聲漸遠,留戀漸深。

而遠方,鋼筋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

工業的號角異常嘹亮。

下期週五珠江,帶您走進“中國汽車城”

柳州


週五珠江|當劉三姐唱起歌謠


週五珠江Friday

在最愜意的週五下班時光

為你推送最輕鬆的人文珠江

帶來珠江沿岸的“大城小事”

領會獨特視角下的江河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