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能“鎮國”?這一點官方沒有說法。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曾表示,北京故宮館藏珍品眾多,如果把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文物拿出來PK,按照文物門類每種選出十大國寶,再從中挑出一件作為“鎮國之寶”,難度很高,爭議也必定很大。《國家人文歷史》獨家邀請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做取捨之間的思量、權衡,盤點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
1.太陽神鳥金飾:三千年前的飛天夢 太陽神鳥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太陽神鳥金飾又隨神舟六號飛船遨遊太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神鳥一樣,實現了千年飛天夢。太陽神鳥圖案反映了人類早期樸素的世界觀和宇宙觀。陽光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成為人們最早崇拜的神;中華先民把太陽和在天空中飛翔的神鳥聯繫在一起,認為是神鳥在馱著太陽飛行。
2.西周利簋:武王伐紂親歷記 1976年在陝西臨潼出土的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徵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過程中,碳14測年專家用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作了測年,給出武王伐紂之役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範圍;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時間。
3.秦石鼓文:大秦帝國的“東方紅” 關於石鼓文的確切年代,幾千年來學者討論不斷,提出各種看法,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都贊同的確定的結論。現有多位學者認為它是秦景公時的作品。前不久,高明先生又對這一問題加以討論,提出了新的見解。他根據石鼓文字形體、刻制工具與秦君稱謂這三方面的證據認為石鼓文的時間應該在戰國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稱公又稱嗣王的,比較符合石鼓文的內容。
4.西漢《孫子兵法》竹簡:為孫武、孫臏正名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其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有“兵聖”的美譽,他留下來的唯一著作——《孫子兵法》,不但成為其後中國曆代研習兵法者必讀之書,而且較早就有十餘種文字的譯本發行海外,因此在世界上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叱吒風雲的拿破崙在作戰中經常閱讀;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戰略專家根據《孫子兵法》,提出改善美蘇關係的“孫子核戰略”。
5.《平復帖》:見證漢字流變 現存的《平復帖》是孤本,沒有其他作品可供比對,所以無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陸機之手,但這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從武周時期王方慶臨摹先人王羲之、王獻之等而成的《萬歲通天帖》看,東晉時楷書已經成形,再證以西晉寫經,可以肯定有隸書特點的章草《平復帖》是西晉真跡,它一方面是隸書發展過程中的標本,同時更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重要佐證。
6.五牛圖:重金購回的神妙絕品 韓滉《五牛圖》卷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因而受到廣泛重視,堪稱“鎮國之寶”。《五牛圖》畫在一張窄而長的桑皮紙上,五牛姿態各異、身形逼肖,全圖除了一叢荊棘之外,不設任何背景,著重突出牛的既倔強又溫順的性格。韓用粗壯雄健而富於變化的線描,表現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黃、青、白等色彩表現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據牛體的凹凸施以不同顏色。
7.真珠舍利寶幢 :北宋蘇州工藝集錦 選擇這件北宋真珠舍利寶幢,一是因為它有具體的出土時間。這件寶幢製造於北宋年間,時代很早,在同類木刻作品中是少數保存這麼完好的。二是工藝極為精湛,使用了鏤雕的技術,分作三層,刻畫了各種飄逸生動的仙人形象。塔頂嵌了一顆水晶珠,作為頂部的裝飾,全身上下用了大小相等的四萬顆色彩斑斕的珍珠,玲瓏剔透,裝飾極為珍貴。
8.定窯孩兒枕:觀音賜子,栩栩如生 瓷枕的燒製最早出現於隋代,唐以後日漸增多,為古代寢具,古書記載“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大都為實用的瓶、罐、碗等,孩兒枕是難得一見的器型。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這件定窯孩兒枕,釉色牙黃,工藝精巧,先使用模具燒製成型,再加以精細的雕工,活潑可愛的孩童側臥於榻上,雙臂緊抱置於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孩兒神態栩栩如生,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經典之作。
9.瀆山大玉海:酒甕裡的改朝換代 玉器是最早從古代文明中產生的文物,它的製作和使用也從未在中華文明進程中被中斷,歷朝歷代都有玉器文物珍品流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是現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鮮有出其右者,且在歷史上流傳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歷史記敘,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大玉海從廣寒殿到團城,也間接反映了北京的歷史變遷,綜合考慮,可以作為鎮國玉器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