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關於工作桌面的整理,一直以來有非常多的方法論,其中多數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等你興致勃勃打算動手了,卻發現許多基本的問題都沒有解決:什麼算無用物品?到達哪種程度算雜亂?亂糟糟的也不妨礙我找東西,為什麼要整理?

而我最近學到的一套方法,它通過用一系列具體、可見的限制——比如,收納箱的容積、雜物堆的高度——自然而然地提醒你進行整理。實踐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它確實有效,於是和大家分享。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我的桌面 方法一覽

我把這套方法成為「設限法」,它們出自《你體內的囤積欲》(簡稱《囤積欲》),基本思路是隻要是超出一定限度的物品,就需要進行清理,主要包括:

  1. 物品的數量上限,比如備用筆記簿超過 3 本就不需要再添置;
  2. 物品的高度上限,比如堆到頭頂的紙質書就需要清理;
  3. 物品的留滯時間上限,比如去年的雜誌就該收拾掉了;
  4. 收納工具容積上限,比如溢出垃圾桶的垃圾,此時不倒更待何時?
  5. ……

接下來,我就桌面整理的幾個主要方面,談談自己是如何使用這些方法的。

從電子產品開始

過去,我桌上堆積得最厲害的就是各種電子產品:大號顯示器、鍵盤、觸控板、鼠標、各種數據線和充電器……相信你的桌上各種電子設備也不少。我個人曾經覺得,被這些工具包圍著很有安全感,似乎自己的生產力也提升了。

其實不是,過多的設備可能讓人「用不過來」,反而會造成混亂。所以,我開始尋找一個限制標準,儘量不讓自己的物品溢出這個範圍。

對我來說,顯示器就是整個桌面的中心,坐在桌前,我的工作就是圍繞著顯示器進行的,所以我決定把顯示器變成外設的收納中心,所有外設收好之後不準超出顯示器底座的範圍(設置了收納工具的容積上限)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我把外設收納在顯示器下面

我的鍵盤、鼠標和耳機等外設在工作結束後都會收在顯示器底座上,看起來很緊湊,取用也方便,一伸手就能夠到。關鍵是,通過這種收納方式,我發現了不少實際上對我沒用的設備,比如經常沒地方擱的觸控板,它的功能和鼠標又有很大重合,於是我果斷將這玩意兒掛到二手論壇上出掉了。

再說各種數據線、電源線,相信這是桌上最煩人的物件之一。為了不讓線礙手礙腳,更為了不讓它們影響工作時的心情,我為它們設置了高度限制,不僅線的主體不準超出桌面,還不準低於桌子下表面,幾乎是要把線「藏」在桌子裡面。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我的桌面上幾乎沒有線

辦法無非兩種,一就是找個東西把線遮起來,二就是讓線貼在桌子上、儘量看不出來。我的桌子是沒有抽屜或專門的理線槽的,所以只能把線繞好後用金屬夾子固定好,緊緊貼著桌子腿,讓它們「隱形」。長尾夾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可以把兩個柄掰直,然後輕輕掛在桌子邊緣,讓線服服貼貼靠在桌子邊上(下圖左)。如果你要求很高,還可以試試在桌子下面用泡沫膠粘一塊磁鐵,以便把理線夾牢牢吸住。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利用夾子固定電源線

需要注意的是,要是你用的是房東的傢俱,就儘量別亂敲釘子、粘泡沫膠,還是用不留傷傢俱的長尾夾比較好。

限制你的書堆高度

除了電子產品,書、紙質文件也是桌面雜物的一大來源。有些人的書已經疊到了頭頂,看上去這堆東西的主人學富五車,其實,知識不需要靠那麼多書來展現,當書堆積到不便於取用、查閱時,反倒是影響我們工作了。

對於書,我會統計它們的使用率,不常用的就拋棄。幾年下來,我只留下了一些大部頭的字典、參考書,並且最近不用的都塞在床底下(我用的是帶收納空間的榻榻米),一些看過就不太會重看的管理類書籍、小說,我基本就捐掉或者送人,不讓它們在桌子上佔用空間。另外,書真的是重到令人難以置信,學生搬一次寢室、上班族搬一次家,差不多就不會再想囤書了。

至於紙質材料,我會每週兩次定期歸檔,為文件設置時間上限

。加上平時主要就是和電子文檔打交道,我的桌面上幾乎看不到紙質的文件。

還有記東西的紙,這也值得注意,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需要的只是一張臨時記點東西的草稿紙,那麼最緊湊的便箋就足夠了,用不著厚厚的筆記簿。我現在用的就是一盒索引卡,不佔位置,寫完還能直接揣兜裡或者分享給別人,比撕筆記簿優雅多了。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便箋、索引卡比筆記簿更緊湊實用

小工具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你有過在雜物堆裡找鑰匙或者指甲刀的經歷,相信你多少會同意這一點:小工具,不是越多越好。剪刀、刻刀、各色自來水筆、卷筆刀、U盤、轉換頭、鑰匙、5 號電池……天哪,你真的要開雜貨店或修理間嗎?

根據我的觀察,身邊不少人並不是真的需要這麼多工具,只是碩大的抽屜給了他們看上去用不光的收納空間,於是他們就放心大膽地把各種工具丟進去,越積越多。我以前的桌子有 5 個抽屜,其中一個半米寬的大抽屜還有七八個小隔間,於是我總是忍不住想把它們填滿。

現在,我直接換了一張沒有抽屜的書桌,所有的小工具都放在一隻餅乾盒子裡。自從對於收納工具的空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我桌面上、抽屜裡雜七雜八的小工具數量驟減。現在裡面只有:

  1. 兩隻 U盤;
  2. 短款刻刀;
  3. 驅蚊藥膏;
  4. 小瓶裝墨水;
  5. Apple Pencil 的替換筆尖。
4 個整理技巧,用減法思維還你整齊桌面

收納盒要小,工具夠用就好

你也看得出來,由於收納盒很小,我不僅不能亂囤工具,最後留下的小物件也都是比較小巧的,像刻刀、墨水瓶和藥瓶藥盒都是挑了最小號。

起初這真的不習慣,我一下子變得很沒有安全感,深怕自己要用到什麼東西的時候還得拋去超市,或者小小的刻刀對付不了碩大的快遞盒。事實卻是,這些看起來很迷你的工具還沒出過岔子,甚至最近新傢俱寄到,我還用這把小刻刀拆了那兩米長的瓦楞紙板盒。

結語

相信不少讀者也聽過或者讀過《斷舍離》《極簡主義》《超整理術》這一類講極簡理念的書,相比之下,《囤積欲》裡面的方法論更加可行, 不少家居佈置的模板是可以直接套用和拓展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臥室整理的部分,並把裡面「限制」這一思路拓展到了工作桌面上。

文章介紹的只是我自己在用的方法,你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進行調整。希望你也能擁有一個整潔的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