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01

第三極教育發現系列之勞動力大解放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曾幾何時,各種明星、大學生被包養的事件屢見報端,輿論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口誅筆伐。畢竟在大眾看來,這種不自愛、沒自尊的事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然而你可曾想到過,有朝一日你也許不僅不會再唾棄被“包養”,而且還會主動求“包養”的情景呢?

我們可以盡情想象一下這樣的生活畫卷:每天早上你躺在溫暖的被窩睡到自然醒,就算不上班也不用為基本的吃穿發愁。白天你可以去旅遊、欣賞藝術、享受音樂歌劇、喝茶、聊天、看電影。晚上你可以窩在沙發裡吃著爆米花看連續劇,甚至呼朋喚友通宵達旦的玩遊戲。總之,你可以逃脫工作的束縛,盡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樂趣。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狀態嗎?然而要達到這樣的生活狀態,一個最重要前提就是你不用工作或只花很少的時間去工作。

那麼,我們真能有那麼多時間去休閒娛樂嗎?

縱觀歷史,伴隨科技的進步,人類勞動時間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19世紀80年代,美國工人每週普遍要工作80到110小時,而現在他們每週只需要工作34小時。中國的情況也基本如此,在1994年5月30日前,全國實行每週六天工作制,全年共306個工作日。在1994年6月1日至1997年4月30日期間,全國實行每週五天半工作制,全年280個工作日。而到現在,全國則實行每週五天工作制,每週工作40小時,全年共250個工作日,甚至部分地區已開始試行每週4天半工作制。如今智能化革命使得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在很多領域逐漸取代人的位置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力,大量無人工廠、無人超市、無人物流的興起,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大大加快了勞動力解放的進程,會促進人類勞動的時間減來越少。

02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那麼未來究竟能解放我們多少的勞動力呢?

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在未來10至20年內,人工智能可解放的勞動力比例在日本為49%,美國為47%,英國為35%,而“世界工廠”中國更是高達為77%。要知道這僅僅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成效,如果加上其它科技對生產力的推動,這個比例只會更高,可以預見的是,人的勞動力將得到空前的解放。未來30年內中國如有50%的勞動力能得到解放的話,中國人的平均勞動時間將縮減一半。形象點說,也就是現在每週五天工作制顛倒成了每週五天休息制。

當然這只是並不嚴謹的粗略計算,並未考慮過多其它因素,但可以肯定勞動時間減少的趨勢是存在的。因此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大把的時間用於個人生活而不是呆在辦公室做加班狗,前幾年所謂的用工荒將不再存在,擔心不肯生二胎導致勞動力不足這個問題也迎刃而解。

未來勞動力解放確實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把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多需要創造力、同理心等“人類特質”的“更有趣的工作”,這也許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最大的一筆福利。

如此看來,我們理想的生活狀態即將成為現實,不是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勞動力的解放,勞動時間的減少,並不一定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勞動力解放反則不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生活呢?

獾獾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勞動力解放會降低人的價值

今年富士康宣佈投入7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逐漸退出中國市場的趨勢已見端倪。美國工人效率只有中國人的一半,工資是中國人的7倍,消費是中國人的14倍,這麼高的人力成本,為什麼它還要退出呢。除了稅率、政策等因素外,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的大量應用是其主要原因。因為新的工廠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工人,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佔比就越來越低,故中國故有的人力優勢已不復存在。

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使很多產業消失,被產業淘汰的勞動力長期處於找不到出路的狀態,社會至少要花費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能消化技術革命帶來的剩餘產能。而這一次的智能革命只會更加猛烈,因為以前技術革命不管採用什麼方式來提高生產力,始終逃不脫由人來主導的範疇,然而這一次卻大不一樣,它首次讓大部分人成為了社會生產的旁觀者,導致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都還提不出任何能消化如此大剩餘勞動力的有效方法。

這意味著,在智能革命的浪潮中,每個人的發展機會並非都是越來越多,有的反而會越來越少,甚至被社會進步所拋棄。

智能革命帶來的失業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的價值越來越低。未來最大的悲劇可能是,窮人自始至終都不會再被社會剝削,因為他們創造不出任何價值,無法主動參與社會經濟的運作,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而人在社會關係中,都是以價值為中介進行串聯的,沒有了價值就意味著被淘汰。具體怎麼淘汰法,大家儘可以腦洞大開的去想象!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2) 勞動力解放會進一步促進階層固化

我們常說“圈子不同,不要硬融”,階層是一個比平時生活圈子更加固化的“圈子”,不是不要硬融,而是這種鴻溝的存在導致你根本就融不進去。當前階層間的差距主要在擁有的資源和社會財富上,而未來階層的差距將遠不止如此。

一方面,未來高階層的人可以憑藉金錢、地位等天然優勢,形成對新科技成果的優先佔有甚至壟斷,通過AI、人體增強技術、基因重組技術、智能化工具等一系列新科技,來極大化的增強自身能力,將在知識、思維、體力、智力等各方面全面壓倒低階層的人,甚至階層間連生命的長度都不再平等。

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的解放,普通的人更難參與到社會分工中去,更難通過交換、實踐來提升自己。如果基本生活不通過勞動就能得到保證的話,人的惰性就會被進一步放大,很多人將趨於不思進取,寧願“苟且”生活,也不願進一步學習。

因此,在一進一退之間,階層差距只會進一步拉大。更為嚴重的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同階層的後代基本也將固化在本階層內。

階層分化會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未來簡史》、《智能時代》都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即高階層的人將逐漸進化成“神人”,能力上巨大的差距將助長“神人”與普遍人產生價值觀的分裂,並最終形成階層間的物理隔絕,這種狀況遠比種族或種姓之間的差異嚴重得多。這就跟以前持種族主義態度的白人對待黑人一樣,他們更願意承認黑人是沒有進化完全的墨猩猩而非人類,“神人”看待普通人的心態也可能如此,他們甚至可能認為普通人其實就是無用的另一種生物。“神人”掌握著世界的主導權,這種極端心態的存在,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那麼未來階層分化會到什麼程度呢?《智能時代》的作者吳軍給出了這樣一個恐怖的答案,即:2%的人會成為神人,98%會成為無用的人,這是一個遠比二八定律更加極端的比例。階層分化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社會形態,是決定我們和孩子未來的方向的重要因素,因而獾獾將在後續的第三極教育文章中進一步詳細跟大家講解。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3) 勞動力解放並不一定能帶來幸福感

《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危機》等一系列的書不約而同的提出了同一個觀點: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未來機器人必將取代人類,大批失業人口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社會整體需求量下降,經濟會進入到蕭條期。不管這種經濟是否真的會蕭條,想象一下歷史上很多國家在非常時期都喜歡採取全民配足制就知道,低階層人民消費能力受限是非常有可能的。

大部分失業的人靠什麼存活,出於人道主義的一些考慮,最有可能的一種假設是靠國家財政救濟。然而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低階層人所獲得的資源最多也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而已,所謂的盡情享受生活那只是鏡花水月,幸福感更無從談起。

而且就算經濟真的超過預期而有所發展,但同樣也不一定能帶來幸福感。經濟學上有個重要發現,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進入一個“拐點”。跨過這個拐點,幸福和經濟收入就不再正相關。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掙錢,都不會顯著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幸福感雖然和經濟有一定關係,但並非是呈正比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的理論可知,解決了基本的安全、生理和社交需求後,人獲得幸福感的來源應該是尊重與自我實現。如同在與魔鬼進行交易一樣,人通過勞動力解放獲得了更多的休閒時間,但代價卻是失去了尊嚴、價值和希望這些能提升我們幸福感的東西,因而人的幸福感並不會因此增強。如果你難以理解,可以瞭解一下美國靠救濟生活的人群,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而且這種生活狀態的可怕之處在於其還能代代延續。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如此看來,勞動力大解放對少部分人來說確實是福音,然而對大部分人來說並非好事。未來的生活狀態無非是兩種:高階層的人養別人,低階層的人被別人養。然而被人養也分為兩種: ”圈養”或”包養”。被“圈養”的人拿著只能滿足最基本生活的補貼過日子,處於資源各種受限的狀態,無工作、無收入、無希望、無追求;被“包養”的人情況好得多,因為他們還有著被高階層人利用的價值,幹著人工智能短期內不能取代的工作,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尚存一絲逆襲進入高階層的一線生機。此“包養”百彼包養,因而我們所指的“包養”不是隻靠出賣自己的肉體,而是靠實現自己的價值去贏得工作,獲得機會。

這一切難道僅僅是危言聳聽的科幻故事嗎?或許是,但別忘了,很多以前科幻電影中的情形都成了現實。以目前關於未來的主流推斷來看,10-30年內這一切就極很有可能發生,你還認為它離我們很遙遠嗎?當前這一代人已會逐漸身陷其中,下一代人更是無法逃脫。

03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面對世界正逐漸拋棄我們普遍人的現狀,該怎麼辦呢?

“只要你不放棄努力,這世界永遠都會給你留了一扇窗”。獾獾始終堅持應以積極的、正面的態度來迎接未來的挑戰,鼓勵大家努力成為養別人的人,至少也要成為被人“包養”的人,而不是被人“圈養”的人。

然而成為養別人的人並非易事,對普通大眾來說,其實已沒必要再去爭論是否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你辛苦幾十年所擁有的不如別人一出生就擁有的,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因此與其不切實際的抗爭,妄圖一朝登天,不如暫時從了,先“求包養”,努力成為勞動者,再緩圖成為2%的人,這才是明智之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代人追求越來越少的勞動時間,而未來爭奪的恰恰是勞動時間,有勞動時間就意味著有價值、有希望。然而,面對千千萬萬的競爭者,就算求“包養“,想獲得更多的勞動時間,那也絕非易事。

04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我們和孩子該如何做才能不被未來拋棄呢?

獾獾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必須瞭解趨勢並善於分析

雷軍說過一句話: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如果在2007年你就知道用貸款在一、二線城市投資購房的話,你現在已經發了。而如果現在再去投資去建媒廠、電廠、紙廠的話,你絕對血本無歸。“順勢而為,事半功倍;逆勢而動,事倍功半”,我們要清醒的意識到這樣的道理。懂趨勢會讓你更懂選擇,而選擇的重要性往往大於努力。因此,我們現在就需要隨時關注世界的發展趨勢,並善於識別趨勢威脅和機遇,做能一個能預見、有遠見的人。同樣,沒有遠見的父母也別指望孩子突然就能脫胎換骨,一朝成龍成鳳。

(2) 要有面向未來的變化思維方式

馬雲曾說過:“除了我們的夢想之外,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在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之前,人們認為千里之外能聽到別人的聲音那是個神話;在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機上天以前,人們認為人能夠上天那是個笑話。無數事實證明,變化會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和孩子擁有面向未來的變化思維,用樂觀和主動的心態雲擁抱變化,接受世界發展不是勻速上升而是加速上升的現實,以未來為驅動力,不墨守成規、不沉迷過去、不用固化思維去嘗試對抗變化,才能被新的世界所接納。

(3) 成為新科技相關的人,絕不置身事外

科技的潮流不可逆轉,要想不被淘汰,我們要勇敢地、果斷地投身到技術革命浪潮中,成為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產業相關的人。我們不一定都能善於利用它們,但至少需要學習和了解它們。相對於大多數人的猶豫和觀望,時代將只給與少部分人以機會,使得願意吃螃蟹的人在奮鬥道路上少了很多競爭對手,讓他們在浪潮中受益,而非被淘汰。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我們應提前讓孩子瞭解、接觸這些新的科技,培養他們對這些新科技的興趣。

今天你唾棄被包養,明天你可能爭著求包養(深度好文)

(4) 從事具有人類特質的工作

這幾年與我們競爭主要還是人,但未來與我們孩子競爭的絕對不只是人。與人工智能相比,在記憶、邏輯、正確性、計算能力等方面,人類毫無優勢。與人工智能競爭的最有效方法,不是正面與其交鋒,而是繞開了人工智能的強勢領域,去從事具有人類特質工作,我們才能贏得機會。如果競爭過人工智能,變相的我們也贏得了與其它人的競爭。

哪些是人類特質,以及如何利用人類特質,鑑於篇幅的考慮,獾獾將在後續的第三極教育體系文章中為您進一步詳細剖析。

(5) 樹立開放、平衡的心態

當前社會競爭帶來的壓力,導致心理問題已成了一大社會頑疾,中國患抑鬱症的人數已接近一億,美國精神障礙整體發病率是26.4%。將來社會變化會更快,學習新知識的壓力、失業的壓力、階層分化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諸如無助、悲觀、放棄等心理問題,整個社會都將陷入到更加焦慮的狀態。因此,我們需要積極進行心理疏導,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培養自己和孩子開放、接納的心態,平衡現實與理想的落差,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去迎接挑戰。

(6) 持續的、終身的自我學習

現在的教育模式可以形象的比喻成工廠裡的流水線,而孩子就是產品。一樣的工序、一樣的模具、一樣的原材料,其結果就是培養出一樣的孩子,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被極大的抹殺。

而個性和創造性恰恰是未來最需要的素質之一,所以單純靠學校的教育是無法幫助我們去應對未來的。獾獾認為,學習能力是最大的能力,是提高其它所有能力的基礎,未來學習不再是學校裡二十來年的事。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終身的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大量有效閱讀和大量實際體驗,去拉大與其他人認知差距,才能提高在未來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其實未來其實不好也不壞。對有準備的人來說,未來是機遇;對沒有準備的人來說,未來是災難。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為自己和孩子提前作好應對未來的規劃,才能有尊嚴、有價值的被社會“包養”成功。

基於大量趨勢研究,獾獾在第三極教育體系中首次提出了適應未來的“五大思維”、“八大素質”、“五大方向”,系統性的解決了面向未來的教育問題,後續我們將為您一一呈現,希望您持續關注。如果您想了解第三極教育體系,請查閱《第三極教育

》。

未來等於獾獾,獾獾就是未來,跟著獾獾瞭解趨勢,讓您擁有不一樣的未來思維,做能預見,有遠見的父母!

請繼續關注獾獾微信公眾號(lingweihuanhuan),讓與眾不同的思維造就別樣精彩的人生。

-End-


“第三極教育體系“, 是一套向未來的、前沿的、系統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教育理念,立志用為萬千有志於幫助孩子適應未來、引領未來的家長服務。

關於第三極教育的詳細介紹,請點擊查閱

《第三極教育》。

本文由獾獾(ID:lingweihuanhuan)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