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國教育最底層看教育、發聲音的一線教師,感謝您的關注,期待與您交流,真誠與您做朋友!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01

君山所在的五線小城市,民辦教育一大獨大,大到什麼程度呢?一所民辦學校,幾乎囊括了全市所有的尖子生。把尖子生囊括進這所學校的方式是,幼升小一次選拔,四年級一次淘汰,到了小升初又是一次掐尖考。

在君山的這所城市,孩子讀這所私立已經不僅僅是孩子讀書問題,更成了家長的面子問題、身份問題。於是,很多沒有條件的家庭,為了讓孩子進這所學校,創造條件硬著頭皮也要上,每年3—5萬的價格,3年十多萬的開銷,再加上配套的課外輔導費用,一個普通家庭幾乎將所有的家庭費用都花在了裡面。

教育對於家庭,已然是痛!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02

這樣的狀況,家長苦不苦,我們不好妄加評論。但是除了這所私立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以外的各類各級學校卻真的苦不堪言,這其中又以農村學校最為嚴重。

私立學校掐走了全市最好的生源,城區和農村一起痛苦,但是,城區學校還有一個優勢,在私立學校第一波掐稻頭之後,它還能夠利用自己城區學校的身份,對農村學校實行二次收割,這就是近些年出現的農村擇校熱,雖然教育部門一年又一年強調,要教育均衡化要零擇校,但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年農村生源卻還是在人間蒸發。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以君山所在學校為例,鄉鎮初中,十年前原本一個年級有六個班,一個班有四五十個學生,但是現在呢?僅剩下3個班,並且每個班也勉強維持在20—30人之間,到了初三,這個數字還要縮小。於是我們校長每每調侃,“農村終於提早實現小班化了!”

校長話雖這麼說,但是嚴峻的現實卻是每一個農村校長心裡的痛。於是君山瞭解到這樣一個消息,在某次教育局校長會上,眾多校長紛紛提出民辦學校“用國家的人賺自個兒的錢”,“破壞教育生態”等問題,然後,在那所私立學校的校長上臺發言環節,他一句話就讓眾人噎住了,“我們為某某某教育的發展挑擔了!”說完,轉身就離開了。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03

細細分析這位校長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是有的!為什麼這麼講?

1、該所學校擁有400多教職員工,雖然其中有大量的公辦編制老師,但是,公辦編制老師的費用卻是由該所學校自主承擔。換句話講,這些大量公立老師的費用,國家沒出,私立學校為國家分擔負擔了!

2、雖然說私立學校在教育招生上有“掐稻頭”之嫌,但是私立學校的教師卻也在教育上付出了更多的辛苦,教育出了更好的成績。關於這一點,用一位家長給我舉得例子或許就能看出:去年,他孩子班上出了一件事情,家長聯名彈劾老師,說這位老師教學能力不行,然後這位老師被辭退了!君山作為一名公辦老師,也不得不說,私立學校的壓力不是公辦學校能夠比的,公辦學校裡有沒有家長彈劾老師的?當然有!但有沒有會到辭退的地步?基本不會有!所以,

私立學校的老師,教學好壞與飯碗相關,那麼他們在教學上會更盡心,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04

這個問題,其實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錯麼?沒有人認為自己有錯,但是,高額的學費、培訓費已經成為家長心頭的痛,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問題,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該如何去改變呢?

這樣一種方式或許可行,說出來供大家探討:

真正學習國外模式,讓公辦教育成為一種素質教育,讓追求精英教育的家庭通過花錢去私立學校享受!而不是現在這樣,不管公辦、私立,全民精英教育,全民學者教育,搞得舉國學子精疲力竭,然後又小修小補,大喊減負,實則誰都知道,名減暗增,根本減不了負!

“每年3到5萬,3年十幾二十萬” 教育對於一個家庭 已然是痛!

最後,各位網友,針對君山今天分享的問題,你又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