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考生和成功者都適用的職場規劃建議

挑燈夜戰,十年苦讀,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書山題海中的鏖戰之後,莘莘學子們終於要迎來高考的“臨門一腳了”。這場考試,可以說,是他們的成人禮,同時,也將是決定很多人命運的關鍵時刻,這場考試後,大家開始走上不同的命運分叉路徑。在這裡,我祝福所有的學子們,祝大家能展真才所學,考出佳績,覓得自己夢想中的人生。

在此之前,高考幾乎是這些少年的唯一路徑和途徑,幾乎所有的高考學子,都夢想著能進入“985、“211”之類的大學,很少有幾個人能有機會自己做主,選擇不同的道路和人生。但在此之後,大家都開始走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幾乎所有的選擇,都得自己做主。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18歲夏天的這場高考,算得上是絕大數學子們人生的一場成人禮。人生的原點,將從此刻開始,有人在這場考試後,將會迷失自己,有人在這場考試後,將更加清楚怎樣做自己。無論大家考不考得上大學,從此,都會開始過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做為一個成年人,一個已經踏入社會20年,在職場上幾乎耗掉了自己50%人生的人,我還是想善意提醒一下,這場考試,不僅是大家人生的原點,也將是大家職業的起點。有些人,高考之後,將可能直接進入職場,不再繼續學子34路;另外一些,則要在幾年的學習生涯之後,也將面對職場,因此大學同樣也可以視作是他的職業起點。

今天,我將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分三個方面,談談高考後的人生,將從什麼地方開始,經歷什麼樣的階段,為此,你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怎樣開啟自己的另外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我認為我的這些建議,不是為了灌雞湯,而是真正從一個過來人和體會過各種職場酸甜苦辣之後,總結的一些體會和感悟,不僅適用於高考學子,也同樣適用職場中各個層次的朋友和同事。

對高考生和成功者都適用的職場規劃建議

1、不一定要做職業規劃,但一定要學會專注做事

先說,為什麼不要做職業規劃?坦白說,在還沒有做過工作之前,就做職業規劃,是比較扯淡的一種行為。想想看,這就像是一個沒有見過大海的人,卻要造船,規劃出海路徑,可靠嗎?可信嗎?可行嗎?

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可能性,遠比我們想像到的多得多。豐富的人生和職業生涯,是無法坐在斗室裡想像和畫出來的,我們應該以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種種可能。

但是,不做職業規劃,不代表你就應該渾渾噩噩度日,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恰恰相反,你更加應該明確自己做什麼,並且專注和聚焦,能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進了大學,你所要做的,就是念好你的專業,念好了自己的專業,就相當於學到了一門謀生的手藝。這門手藝,未來,將做為一個支點,支撐起你的職業生涯。

如果你未能進入大學,早早就開始了工作,那麼,我的建議是,你一定不要看薪水乾事,而是為人生做事。人之一生,很短,一輩子能做好的,大概也就幾件事。所以,人生中第一件大事,專業學習這件事,一定要慎重對待,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樣,你可能連一件事都做不好。

從這個角度講,不管是進入大學,還是踏入職場,不管是早幾年開始職場之旅,還是晚幾年開始職業生涯,其核心,其實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專注於某件事,認真學好,做好。再牛的專業,水平是三腳貓,沒人會看得起;再小的職業,就像做個廚師,雕個蘿蔔花,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同樣會受人尊重。

專注於一件事,並不是只狹隘地做一件事,而是指,你要真正找到自己的志趣。很多人把愛好當成了志趣,但其實不是。一個人一生的愛好會有很多,而且,愛好和興趣可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條件的變化,發生漂移,會漂走,會移走,但志趣不會。志趣是你一輩子可以堅持做下去的事,即便是你痛了,累了,被打擊過,還可以堅持做下去的事。

所以,你一定要找到這件事,然後學會將興趣融入其中,然後,又在做中得到樂趣。如果你18歲、20歲選擇了某個專業,就一定要好好用功,不要虛度光陰,光陰虛度了再回不來。如果你在這個年齡參加了工作,選擇了某個事,那就一定要好好做這件事,學會融興趣於工作,裝樂趣於其中,在專業技能上有所突破,以期有一天能真正獨當一面。

有些人一生的職業很痛苦,做什麼都不開心,有些人一生的職業可能看起來很卑微,卻做得很快樂。快樂其實不分專業,也不分行業,而是分個人。基本上,做事很快樂的人,都是那些能專注於某件事,不斷堅持,發掘樂趣的人。

對高考生和成功者都適用的職場規劃建議

2、忽略職業階梯,才能開創一片天地

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前3-5年,都是打基礎期。在這個階段,心態調整為學習就好,對自己所學的東西,不要報什麼成見,儘量深入進去,像倒空了的杯子,拼命學習和吸收即可。

到了25歲開始,之後的10-15年,才是真正職業和人生的深耕階段。陳如上面所說,既然你找到了自己志趣與興趣相投的領域,那麼現在開始,全副身心投入,紮紮實實過吧,在工作中,找到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

按照常理,很多人是在此時可能會告訴你,職業發展有幾個階梯需要爬,你要在多久爬到哪個階段,哪個階梯。這個說法對不對,對,但,仍然太狹隘。畢竟,現在已與往昔不同,在這個一切都不可預測,瞬息萬變的時代,又有誰知道明天的理想職業是什麼呢?又有誰知道,階梯跨度多大,分階在哪裡呢?

既然都沒有經歷過,也都不知道,那就別給自己設限了,就忽略掉職階,只管往上爬吧!

實際上,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移動辦公的普及,更進一步打破了以前我們理解的工作邊界和階梯邊界,從某種意義上講,很多新開創出來的工作領域和職業工種,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在傳統時代所理解的工作領域和職業工種。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踩中了哪個階梯,而是在一個領域裡,有沒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說實話,在30多歲這個年紀,還不是談財富的時候,更不是談權力大小的時候,更加重要的東西,是你在自己所從事的這個領域裡,走得是否紮實,是否有一些可以支持到自己的人脈和資源,是否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職業生涯有時候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起跑很早的人,未必能堅持到終點;起跑不是很理想的人,在經過了漫長的奔跑之後,如果步步都很紮實的話,就會逐步追上來,並最終超過先跑者。

對高考生和成功者都適用的職場規劃建議

3、職業鑄就事業,人脈奠定高度

很多人將職業與事業隔離開,覺得職業是職業,事業是事業。在潛意識裡,他們都將職業等同於工作,工作只不過是養家餬口的工具和需要而已,而事業才是自己的,才是自己真正願意全副身心投入進去想做的事。

但這個觀點大謬,實際上,職業就是事業,工作過程構成了職業生涯,職業生涯才能奠定事業基礎。

工作可以隨時調整和調換,但是,工作所支撐起來的自己的職業生涯,卻不能隨意轉換,否則就沒有連續性,沒有連續性就沒有了可持續性,沒有可持續性的職業生涯是沒有價值的,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不成氣候,也很難像樣子。

從這個角度講,當你進入一個行業和選定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應該極度謹慎,一定要把它視作你後半生的事業。如果你整天都做做停停隔三差五就要想一想下一步要怎麼走的話,你就無法全身心投入到你眼前的工作中。如果你做事不專注,你是很難競爭過那些“全身心投入”的人的。

即便是有一天,你要轉行,也應該是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和工作的心得體會和積累中,橫向遷移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將成功的部分複製過去,而不是另起爐灶,從試錯開始,再幹一次。那樣,你的成本和代價就太大了。

基於同樣的道理和邏輯,你所積累的人脈和資源,也儘量在同一個領域迭代和升級,這樣,不管是做為朋友交流,還是做為未來的合作伙伴共事,你們都會有高度的認同感,可以深入交流。跨行的朋友可以交,但儘可能都以能提供不同專業領域知識和不同思考方式的觀念理念為主,如果沒有這樣的差異,追求數量就不如追求質量了。

極端點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一件基本上看你的通訊錄就可以判斷出來了,你的通訊錄中可以打電話的人的高度和能力,就代表著你的能力,你能打給什麼樣的高度和資源的人,你就能做成多麼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