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短兵相接?在婚企競爭中,我們要怎麼理解價格戰

任何商業行為,只要他的最終目的是掙錢,那就離不開競爭。而競爭是一個最基本的市場經濟特徵,最本質的商業邏輯。

抱團取暖?短兵相接?在婚企競爭中,我們要怎麼理解價格戰

每個行業都有一些政治正確的廢話,我們婚禮行業也不例外,比如:“婚慶公司老闆們應該抱團取暖,不要打價格戰,否則大家都沒飯吃”。

恩,這是一句政治正確的話,但也是廢話。噢,不對,我認為這個比廢話還糟糕,根本就是一句假話和害人的話。

這種話,其實我認為是不適合公開說的,特別是對那些臺下坐著,還拼命掙扎在發展瓶頸期的一些婚慶老闆。

任何商業行為,只要他的最終目的是掙錢,那就離不開競爭。而競爭是一個最基本的市場經濟特徵,最本質的商業邏輯。

無論是為了喊喊口號,顯示自己身份,還是真的不懂。

婚慶行業對比其他服務業,有個重大區別:我們是個單次消費市場!

不像其他行業,比如零售業,是超高頻消費,客戶的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比如誰誰誰又發佈一款新的手機,裡面塞了很多新奇的黑科技,我們看著自己手裡的舊手機,覺得這個垃圾已經配不上我的身份了,於是就屁顛屁顛的跑去買了。

婚慶行業做得到嗎?你給我創造一個來看看?

頂天了就是搞一些新鮮玩意,比如幾年前的全息投影,今年當紅的飛紗,激勵一下客戶多花點錢。

但這不叫創造需求!這叫客戶價值挖掘。這是兩碼事:一個是從無到有;一個只是提供更好而已。

歸根結底,我們只能吸引本來就有結婚需求的客人來消費;永遠不可能讓原本沒有結婚需求的客人來你這裡消費!

“定婚慶,送老婆/老公”的業內玩笑,不就是我們婚禮人在自嘲沒有辦法創造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嗎?

所以,一個不能被創造需求的市場,差不多是個零和市場,大家玩的是生存者遊戲

前面說了,我們只能吸引現有需求的客人,那吸引的方式是什麼?不就是和同行比嘛,要麼比價格,要麼比漂亮,要麼比服務。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件事,一座城市一年100對客人,就是100對。這家婚慶多接一單,另一家婚慶就算事情全部做對,也不可能把這單搶回來。

在這樣的市場,是必需要互相搏殺的!

搏殺的過程中,為了利益,一些節點上可能會形成兩三家抱團,互導客資,共享資源的短時間聯盟。

但最終目的要麼去聯合起來幹掉另一個更強的;要麼聯合起來防止被另一群人幹掉。

而且越小的市場,競爭越殘酷,大家手上都拿著刀子。只有不停的捅,捅到只剩下自己。

還有那些理想主義者,幻想著“反正新人結婚必須要找婚慶,所有婚慶只要守住底線,形成價格聯盟,大家都能保證利潤”的荒唐邏輯,簡直就是傻到極致了。

任何一個你想得到的服務業,都是這個世界上門檻最低的行業,婚慶也是。既然沒有門檻,那就是誰都可以進來。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應該能想通這種情況下,價格聯盟是永遠無法成功的!

哪怕真的短期內形成價格聯盟,大家把利潤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生活都過得美滋滋了。也一定會吸引別人帶著大把的現金殺進來。

到時候幹掉這個價格聯盟所有成員的N種辦法中,一定有一條是適當降低利潤。

每年新開業的婚慶數量,是真的眼瞎看不到,還是選擇性失明,把頭塞進沙子裡了?

好好去逛逛那條你吃飯的那條街吧,就連超高頻,重複消費的增量市場:餐飲業,也是你家搞什麼優惠,我明天就來個比你更狠的優惠,最終目的還不就是要把客戶搶回來。

至於抱團取暖,共守底線的荒唐邏輯,和讓魏蜀吳坐下來談共主天下一樣傻。這是小孩子才會有的想法!

秦,是靠戰爭統一六國的!不是理想!

哦,對了,歷史上有人有過底線:就是被逼到烏江自刎的那個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