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一干多支」「全域開放」怎麼幹!

8月9日,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學習好、領會好、落實好全會精神,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安排,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在成華區舉行。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平江出席並作宣講報告。區委副書記、區長蒲發友主持。

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一干多支”“全域開放”怎麼幹!

宣講報告會上,王平江從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省委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的決策部署;市委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總體部署;重大決策部署給城市未來和市民帶來的變化、實惠和影響等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宣講。

今年6月,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決定》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對內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格局。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

“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主要內容

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一干多支”“全域開放”怎麼幹!

一是做強成都“主幹”,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全球合作,加快提升對國際國內高端戰略資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進一步增強對全省其他區域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領四川發展的“主幹”。高標準規劃建設天府新區,高起點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和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形成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二是發展“多支”,積極培育更多經濟增長極。優化全省經濟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板塊,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大力發展環成都經濟圈,建成與成都有機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建成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甘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推動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建成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

三是強化統籌,大力促進“五區協同”發展。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含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加強各區域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設施互通、服務共享、市場開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互通、重大戰略資源統籌、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著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四是夯實支撐,完善適應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和產業佈局。優化我省城鎮化佈局,著力打造以成都為核心城市,以綿陽、德陽、樂山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賓、瀘州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達州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川東北城市群,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區域發展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優化產業發展佈局,重點培育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成都重點打造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環成都經濟圈重點與成都形成產業協同配套,打造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培育國內領先的清潔發電設備、軌道交通裝備、核技術應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培育國內領先的食品飲料、節能環保裝備、智能終端、信息安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精細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等產業集群。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培育國內領先的油氣化工、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建材家居、旅遊康養等產業集群;攀西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釩鈦材料、陽光康養等產業集群;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及大小涼山地區重點發展全域旅遊、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民族工藝、生態經濟等,充分發揮生態屏障功能。

下一步,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建立健全“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領導體制和推進工作機制,研究出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指導意見和差異化協同發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落地落實。

成都將如何做強“主幹”?

成都將堅定不移建強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提升六種能力,落實省委做強“主幹”的要求,履行好“主幹”的責任,體現好“主幹”的責任擔當。

圍繞提升區域帶動能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聚焦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圍繞提升金融資源的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圍繞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圍繞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圍繞提升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圍繞提升門戶樞紐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四向拓展、全域開放

向西——依託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紐帶,連接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不斷深化與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交往交流和經貿合作。

向北——主動融入“長江—伏爾加河”中俄地方合作機制,不斷深化與俄羅斯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目前,四川省與聖彼得堡市、韃靼斯坦共和國等俄羅斯聯邦主體及城市建立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23對。

向東——加強與長三角有關省市的合作,主動融入中美省州長論壇、中日省長知事論壇等合作機制,積極對接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

向南——切實深化與珠三角的合作,不斷拓展與港澳特區的合作,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優勢,主動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川港合作從地震援建、民間交流提升到地方政府間全方位和機制化合作。長期以來,四川與東盟、南亞和大洋洲國家保持著良好經貿合作關係。

“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一干多支”“全域開放”怎麼幹!

在“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合作”第六場新聞發佈會上,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業初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聚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做出的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和加快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推進全省對外開放工作。

“一”即加強一個領導:加強黨對地方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對外工作體制機制。

“二”即強化兩個方向:統籌四向拓展,推進全域開放,著力突出南向開放、提升東向開放。

“三”即打造三大平臺:以推動高層互訪、人文交流互鑑、國際友城建設為重點的國際交流平臺,以川港川澳合作會議、西博會等為重點的重大涉外(港澳)活動平臺,以外國來川設領設機構、國別園區建設為重點的國際合作平臺。

“四”即做到四個服務: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施“四大招商計劃”

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一干多支”“全域開放”怎麼幹!

發佈會現場,省投促局副局長方青表示,產業招商是投資促進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四川將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5+1”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四大招商計劃”。

一是新興產業招商倍增計劃,力爭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引進到位資金實現5年翻番。

二是傳統優勢產業招商振興計劃,助推飲料食品、油氣化工、機械製造、釩鈦鋼鐵等產業實現“二次創業”。

三是現代服務業招商提升計劃,推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遊、醫療健康等產業提檔升級。

四是高新人才項目招商突破計劃,爭取更多的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來川設立研發機構、創新中心,積極引進創客團隊、孵化平臺、眾創空間,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活力。

未來三年,每年引進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300個以上,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保持在1萬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