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南派

八斬刀:我不是體育用品

本片出鏡率最高的兵器,但是很多練詠春的朋友一看到它,立刻就抓狂了:導演,這和我們平常見到的八斬刀不一樣啊!

因為我們平常見到的是這樣的: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而片中是這樣的: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嗎!

稍安勿躁。八斬刀本身就是南方常用的民造兵器的統稱,五花八門什麼樣都有,詠春流傳的只是一兩種形制。考究再往前一點的八斬刀,也就是清末用於真實戰役的刀,形制還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應該是這一類: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網友收藏)

沿用南方民造刀常見的卍字護手,但是刀身比現在流行的八斬刀要窄而長,略呈長的三角形。護手可以別住對方的兵器。

詠春就地取材,用這種民間常見的刀作為武器,流傳到現在,反而演變成體育用品店裡常見的大寬鐵片,又稱蝴蝶雙刀。所以《師父》中還原為窄長造型,還是有依據的。

但是不和諧的地方依然存在——它小就小吧,刀尖還有點過於洋氣了,如同西方戰術刀。中國刀很多在刀尖開反刃是沒錯,但是少有這種上揚的樣式。這就是現代詠春練習者看到本片會抓狂的原因。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這是筆者多年前拍的更長一點的南方單刀,太平天國時期,可以看到這種經典南方民造刀的基因。)

乾坤日月刀: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沒錯,這種看起來奇怪之極的刀在現實中的確存在,但也經過了藝術加工。一開始還真沒看出來它的原型是什麼,直到我靈機一動才發現其來有自……因為現實中它長這樣: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圖源網)

是不是很像?但標誌性的是護手月牙、弧形的刀,並不是片中可拆卸的刀(當然你要設計成拆卸也行)。拆下來的刀和八斬刀是一個系列,倒是體系內自洽。

這種奇門兵器總歸是北方拳種先開始用再傳到南方的,北方以四門拳為代表。但是這個四門拳是少林拳的變種,和片中所說的詠春四門拳,個人總覺得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希望能有人來解釋一下……

六點半棍:因為不含鐵,所以懶得寫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這個棍得名是因為羅馬錶六點半兩根針都是垂下,比喻持棍法是垂著手的。其實有槍法的含義在,而且槍法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和六點半棍一樣,含有槍法的棍法必然是高級的棍法。暫時沒什麼槽點,先不說了,畢竟不是帶刃的……

詠春說完,最後多句嘴,《師父》裡面的詠春,是拳理比動作正宗。

北派

接下來談談北方勢力,在本片中以八卦門為代表。根據徐導以往的著作來看,他所認為的體系中,詠春和八卦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這個想法在《一代宗師》中也有反映,葉問和宮若梅曾經交流過各自的拳法。至於現實中是不是這樣就不多說了。

電影《師父》雖然沒有明顯提及八卦門,但是從兵器拳腳看,是八卦門肯定跑不了。下面逐一吐槽。

鍘刀:跟包公沒關係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陳觀泰和其他三個老人家分別拿一把又寬又大的刀,刀頭有孔,叫做“戰身刀”,其實就是鍘刀。鍘刀是農具,刀頭的孔插上銷,鍘牧草和秸稈用,不是戲文裡面包青天專門用來砍頭的那種獸頭鍘。

拿鍘刀當八卦刀來用,徐導的這個想法最早反映在自己的小說《武士會》中,為了用重量訓練自己的腰勁和走轉,把全身的勁都用上。

現實中,成兵器的八卦刀總不能這麼笨重了,還是武術刀的形制,只不過非常大,標準重是九斤十二兩。因為大,不可能再像單刀那樣纏頭裹腦了,大多數時候是雙手並用,一手握柄一手持刀背,跟走八卦掌時的雙掌是一致的。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子午鴛鴦鉞:最沒有槽點的兵器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本片中最還原傳統的兵器反而是一種奇門兵器:戴立忍拿的那一對“子午鴛鴦鉞”。

清朝的時候火器盛行,經典兵器被壓制,奇門兵器和暗器倒開始層出不窮。子午鴛鴦鉞是八卦門的獨門兵器,相傳是董海川所創,倆手各拿一個,按八卦的路子用。八卦、形意、太極反映在手上,各佔一個重要的部位:八卦是小魚際,形意是大魚際,太極是勞宮穴(手心),就像下圖: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太極吞吐開合是在手心;兩手大魚際一搓,就是形意劈拳的勁。八卦走邊,獨佔小魚際(我們平常說的“手刀”也算上吧),子午鴛鴦鉞銳利的邊邊角角和鋒利弧線就是這個部位運動軌跡的延伸。

戲臺一段,八斬刀不敵八卦刀。影片的最後,陳識拿到了這對鉞,當成大號的八斬刀用。相當於把八斬刀的卍字型加大,才剋制住了八卦刀。

八卦門和梅花拳可能是大拳種裡面奇門兵器最多的了。八卦有子午鴛鴦鉞、子午雞爪陰陽銳兩種重要的奇門兵器,其餘如弧形鉤鐮劍、風火輪、鹿角橛、七星杆等等,數不勝數。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子午雞爪陰陽銳長這樣,還是握那個纏繩的部位,怎麼握聰明的讀者肯定猜得到。)

而梅花拳更過分,他們的各種奇門兵器能夠組成一輛小推車……有種變形金剛的感覺。(打個廣告,對小推車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本人拙作《紅學會》)

劍與鉤:用起來還是像鐮刀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本片裡面的劍是比較常見的民造劍造型,簡單的劍格和劍首,還是蠻有韻味的。有一對劍,旁邊長了一根小枝,跟鐮刀似的,很奇怪。但是歷史上反而的確有這個東西,屬於鉤的範疇,相當於用劍的樣子來打製雙鉤。我們常見的護手雙鉤是這樣的: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圖源網)

圓形的鉤,有月牙護手。但清朝武器大雜交,用龍泉劍的樣子來做鉤也不足為奇,所以也叫“吳鉤劍”。它的小枝是雙刃,更有劍尖在最前面,和鐮刀不一樣,還是雙鉤的用法。有的還會在另一邊再加個更小的鉤,都是變體。

鐮刀也是很多八卦門武器的前身。

單鋒劍:刀非刀,劍非劍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單鋒劍是單側開刃的劍,似刀非刀似劍非劍。這把東西在設計的時候和八斬刀一樣,用了卍字型護手,這是南方民造器的基因,和本身設定略有衝突。

明清時期把刀劍的形制混在一起的例子很多,也不多說了,參考筆者之前寫的《單背劍:以及刀與劍的曖昧歷史》。

單鋒劍的設定是用來“挾刀揉手”(雖然我十分懷疑這個詞是徐導自己發揮的),就是試手拆招的時候手裡有刀。刀是反手握(這種握法現代戰術刀術中反而叫正手),這是為了使用肘勁,肘就是刀。挾刀揉手的設定把八斬刀也帶了進去,筆者問了幾位學詠春的朋友,都說沒見過。

諸長杆兵器:我們橫七豎八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是不是每個拍技擊的導演,都存在拍長兵器巷戰的頑皮心態?

片子結尾,天津武林諸高手的長杆兵器,畫戟、“嶽王刀”(這一把有斬馬劍的影子,生造的成分比較大)、三尖兩刃刀、宣花斧……都敗在短小的八斬刀下。其實這些長柄兵器,除了槍和棍,到了清代民國大部分淪為禮器和練功、表演器械,不再用來實戰了。

其中戟值得一說。徐導的體系裡,戟是較好地保留古代戰場的技法的兵器。但是他展示的這把戟是旁邊有月牙的畫戟,和古代矛+戈的造型已經相去甚遠。更早的戟長這樣,兼有啄擊、鉤、刺三種功能,是戰場上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霸主:

盤點《師父》中的古怪兵器

畫戟本名“戟刀”,表示對戟的改造,但流傳之中丟了刀名,反而成了戟的代名詞。呂布用“畫杆方天戟”也是評書產物,三國時期肯定不會用這種戟,可以說用法完全不同。

當然,這些徒有其表的長兵器最終和傷員躺了一地,隨著時代的汽笛聲黯淡了。

不由得想回頭盤點一下,發現近年來包括《師父》在內的一些作品所考證的真實武林、兵器、拳理,細追究起來,有太多都是無本之木。中國沒有多少保留這些東西的心態,於是失真反而成了傳承本身的一部分。

而現在拍東西又有一個傾向,就是描述老輩人傳承不下去的苦衷。其實大多數擁有這些傳承的老輩人根本沒考慮過這些概念,任由手裡的東西生滅,產生的缺口接著被商業需求佔據,變成另外一番模樣。

說到底,都是藝術工作者的一廂情願,碰上了商業運作的無孔不入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