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就在昨天,最長壽的網綜《奇葩說》第五季在萬眾期待下如約而至了。

有劇情有賽制的網綜節目越來越多,然而始終有著自制網綜鼻祖地位、與綿延不絕的生命力的還是《奇葩說》。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2014年年底問世至今,“奇葩”系列節目推出了五季《奇葩說》、兩季《奇葩大會》、一季《奇葩來了》。《奇葩說》的成績自然有目共睹,,而疲態也是漸顯的。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1分一路下降至第四季的7.8分,當然,這其中也有觀眾期待值越來越高的原因。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但節目一直是老面孔做主力,節目賽制一直未能有大的變化,辯論功能性降低,甚至趨向於尬聊,這些都讓《奇葩說》節目似乎走進了瓶頸期。尤其當第二季《奇葩大會》作為獨立的節目出現,不再以向第五季《奇葩說》輸送選手為目的,觀眾不禁擔心:《奇葩說》已成強弩之末?

《奇葩說》還是以全新的姿態捲土重來了。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本以為“馬曉康”是節目的最大驚喜了,沒想到還有“接梗王”李誕和“最會說話”的經濟學家薛兆豐。薛兆豐的加入可以提供節目未曾有過的經濟學觀點看待問題的角度,而李誕的加入則使導師的身份沒那麼循循善誘,跳出“老炮兒”身份,對年輕人的觀點加以支持。

導師的陣容極其重要,在第二季中,高曉松暫別《奇葩說》,導師陣容換成了金星和蔡康永的組合,兩個導師的論點都偏向於感性,沒有了高曉松的高談論闊,蔡康永也顯得不具“毒舌”性,這個組合的化學反應明顯降低,辯論的張力也就沒有了。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而這樣的化學反應除了在“馬曉康”之間,竟然也在李誕和薛兆豐之間的寥寥數語中體現了,正如肖驍所說:“一正一邪,一黑一白。”

薛兆豐剛上場時,馬東指著李誕問薛兆豐:“對這個人熟悉嗎?”薛兆豐毫不避諱地講:“我剛在門口那兒見到他。”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趁著氣氛正好,馬東又“刁難”地問了李誕:“薛教授在你心中什麼位置?”李誕便做了個階梯狀的手勢給“馬曉康”三人排了序,最後說到薛兆豐,直接把手按在地上,現場爆笑。

隨後又解釋道:“就是像大地母親一樣。”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為了讓大家理解辯題,馬東出的幾道“求生欲”測試題,“直男”薛兆豐和“段子手”李誕定位分明。馬東率先提問,“我們分手了,你第一件事幹什麼?”“我剛才吃藥的時候看著窗外,你猜我看到了什麼?”沒想到“情商擔當”蔡康永和“智商擔當”薛兆豐接連答錯,而李誕卻以百分百正確率,為大家正確示範“求生欲”。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除了導師這一全新陣容,節目形式也是改頭換面般的“顛覆性”改裝。

前幾季的《奇葩說》都是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場頗為“溫和”,而改版後的第五季《奇葩說》賽制簡直是“求生大作戰”。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馬薇薇、邱晨、黃執中、肖驍四季“奇葩之王”不以辯手的身份參加《奇葩說》,而是以帶隊的形式,來挑選自己隊伍中的人進行團戰。這就給“新奇葩”一個更多的展示自己、留在舞臺上的機會,同時又能夠讓喜歡看老奇葩的觀眾可以看到老面孔,兩全其美。如此一來,更像是辯論版的《創造101》,更具挑戰性和刺激感。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來勢洶洶的新選手和其他幾位老奇葩們混搭在一起,展開對戰,贏者晉級,輸者幾乎當場回家。每位選手有3分鐘發言時間和30秒用來結辯。二分之一的淘汰率,連老奇葩臧鴻飛都險些淘汰。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本季的現場還安排了一臺“開槓”的機器。選手靠快速反應和邏輯能力,各自有2分鐘的時間,一問一答一來一往見招拆招,比前幾季設立的“奇襲”還要刺激。

此外,有了新穎的節目形式,在內容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回顧《奇葩說》以往的辯題,往往聚焦情感、職場和家庭,4 季 99 期節目中(包含已被下架的 7 期),關於戀愛、婚姻、兩性關係的就佔到至少 40 %。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馬東在愛奇藝世界大會上說:“《奇葩說》四年了,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中國五年一代人,第一季奇葩說聚焦 90 後的成長煩惱,現在 00 後已經成年,《奇葩說》第五季將更加關注 00 後的生活現狀,為更年輕的人辯論。這是《奇葩說》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因此第五季的辯題上則有更多貼近當下年輕人的話題,譬如“男生到底要不要有識別綠茶的能力呢?”“畢業後混得很normal(普通),要不要參加同學會”“面對女友的“求生欲”測試,演戲還是做自己”“熬夜的快樂需要付出傷身的代價,那你還要繼續熬嗎?”“男朋友氪金打賞女主播,該不該分手?”等。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本季開場的是老奇葩傅首爾,這個開場瞬間把觀眾帶到《奇葩說》熟悉的節奏中來。傅首爾是個人特點很強的辯手,她在第一季《奇葩大會》裡也是第一個開場。她有著一個段子接著一個、妙語連珠的本事。

辯題為“畢業後混得很normal(普通),要不要參加同學會”,傅首爾一句“你以後可能會混得越來越差,normal就是你這輩子的巔峰”不禁聽出一絲辛酸感,說到“你混得普通沒關係,為下一代加油。”也頗有現實代入感。沒有專業的辯論的論證和技巧,說的全是生活裡的大道理,贏得掌聲笑聲一片。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趙美蓉算是第一集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手。語速極快、現場咆哮、最後甚至崩潰大哭。這個來自山東的農村婦女,在講究個性與酷炫的年輕人裡顯得格格不入。但她的出現卻讓人感動與深思。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好不容易得到參加《奇葩說》的機會,她顯得比別人更加激動和珍惜,用快二倍速的說話方式,總擔心自己想說的在三分鐘裡說不完。她在這幾分鐘裡說了些什麼呢?“通過我的勞動,我改變了我的貧窮、幸福和愛情”“如果每個孩子不去上學去做直播的話,我們的未來怎麼辦?”“農民不去種地,我們吃什麼喝什麼?”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話糙理不糙,沒有華麗的詞彙、妙語連珠的段子,用最樸實的“農村大道理”,向眾人傾訴著她辛苦而勵志的人生所總結的人生經驗。《奇葩說》的辯論不講對錯,來自不同人群的不同角度與立場都是珍貴的。

不過她的對手一個嘻哈歌手3Bangz,並沒有在她的咆哮式怒吼下懵掉,反而用更心平氣和的語氣講著自己的觀點,他出其不意:“我看過的直播必須打賞,這是一種對內容的付費。”清晰的邏輯與論點,贏得這場辯論。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趙美蓉被淘汰後,上前擁抱馬東時泣不成聲,她惋惜著“你們每次報名時間都是收麥子的季節,每次報名都不去山東。”讓人深刻體會到她對這次機會的格外珍重的意義。事後採訪中馬東表示:“下次選人的時候,我們一定去山東。”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王蘋果和熊浩這一對的對比,就格外顯現出專業辯手的魅力了。辯題為“職場菜鳥被壓榨要不要說no”,王蘋果在熊浩鎮定自若、如沐春風般的“溫柔攻勢”下失去頭緒,完全被征服,甚至說“這種心動的感覺是咋回事”,但熊浩“不解風情”沉浸辯論。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當王蘋果說,會變成他的領導,跟對方say“out”時,熊浩抓住這一點,展開自我價值觀的論述,“我們最怕的就是這樣的事情,你曾經被壓榨,你想變得強大,強大了之後,你去壓榨別人。”既有辯論技巧又同時提升了辯題價值觀,高下立見。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從李誕、經濟學家到農村大媽,《奇葩說5》能“出圈”嗎?

不論是“農村大道理”還是專業辯論技巧,方式無對錯,論點無高下,聽得到每個角落的人發聲,才是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