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金控樣本之蘇寧金融:三足鼎立 有誘惑有挑戰

“金控”曾經是或將來依然是一個頗具誘惑力的詞彙,無論於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還是央企、國企乃至地方政府,因為金融身在產業鏈的頂端,還有顯而易見的盈利前景。但過猶不及,在各路資本趨之若鶩之時,風險亦在孕育。作為金控試點之一的蘇寧集團,一定程度上,或可視為民營以及產業金控標杆,但其金融之路亦非坦途。(周鵬峰)

民營金控樣本之蘇寧金融:三足鼎立 有誘惑有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曾報道蘇寧被納入首批5家金控試點範圍,蘇寧集團旗下金融雖時有聲響,但鮮少出現在聚光燈下。

今年5月,金控集團監管首批試點消息傳出,首批5家試點機構分別為招商局、螞蟻金服、蘇寧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和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作為江蘇省第一大民營企業,且已獲得較為齊全金融牌照的蘇寧集團顯然是產融結合的典型樣本,試點價值顯而易見。儘管相對更為外界熟知的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金融等,蘇寧金融並無優勢凸顯。

目前蘇寧金融已經形成蘇寧金服(曾稱“蘇寧金融”)、蘇寧消費金融、蘇寧銀行三足鼎立的格局。那麼,涉足金融已7年有餘的蘇寧,是否夢想實現?

牌照佈局之路

蘇寧集團金融之路始於2011年,直至今日,蘇寧已獲得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小貸、商業保理、保險代銷、企業徵信、消費金融公司、基金代銷、融資租賃、民營銀行等金融牌照或資質,幾近全牌照佈局。其牌照佈局甚至也不遜於已萬億估值的螞蟻金服,比如截至目前,螞蟻金服尚未獲得消費金融牌照。

和阿里、京東相似,蘇寧最早佈局金融,也是出於服務產業發展的考慮。相似的邏輯是,在電商交易的需求下,先從第三方支付切入,再針對供應商融資需求,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然後針對線上個人客戶發展消費分期和貸款業務。

2011年,正值第三方支付興起,蘇寧便涉足第三方支付領域,旗下南京蘇寧易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獲批成立,次年,易付寶獲央行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也獲批成立。

“蘇寧以前是重資產模式,很多門店,後來考慮互聯網化,可以在蘇寧易購官網購買商品,類似淘寶網,就需要支付了;後來有了電子產品等新興產品,又引入了眾籌;蘇寧易購做大了以後,供應商有融資需求,就開始搞供應鏈金融,都是基於業務發展需求。”一位熟悉蘇寧金融核心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後,在金融牌照或資質獲取方面,蘇寧每年都有新進展,並於2015年開始獨立運營金融板塊,搭建了蘇寧金服平臺。

2016年4月,蘇寧公告稱,公司擬對旗下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銷售、基金銷售、眾籌、預付卡等金融業務進行整合,以蘇寧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為主體,搭建蘇寧金服平臺。蘇寧金控出資58.34億元,持有蘇寧金服增資擴股後35%的股權;核心員工增資8.33億元,持有蘇寧金服增資擴股後5%的股權。蘇寧金服投後估值達到166.67億元人民幣。

2017年度,蘇寧審議通過蘇寧金服戰略引資事宜,其投前估值270億元,向本輪投資者增資擴股16.50%新股,合計募集資金53.35億元,引入蘇寧金控、雲鋒新創投資、上海金浦投資、中金資本、光大控股、深創投集團等戰略股東,進一步強化蘇寧金融在資金、場景、人才資源方面的競爭能力。截至2018年6月30日,蘇寧金服引入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已到賬22.4億元。

蘇寧的金融佈局持續在深入:2015年,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經銀監會批准成立;2016年12月,江蘇蘇寧銀行獲批籌建,並由此形成了今日蘇寧金融板塊的整體架構。

“蘇寧金服、蘇寧消費金融、蘇寧銀行,這三家其實是獨立運營的,合為蘇寧金融。”多位接近蘇寧金融人士稱,但業務會有重疊。

“確實如此,比如供應鏈金融、消費信貸業務,但正好激發鬥志,而且,作為專營機構開展業務,有其便利性。”蘇寧金融一位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三足鼎立”價值待考

不過“三足鼎立”的蘇寧金融對於蘇寧而言,價值有起落。

據蘇寧控股集團官網,創立於1990年的蘇寧在中國和日本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產業經營不斷拓展,目前已形成蘇寧易購、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置業、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八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8月29日,由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揭曉,2018年蘇寧控股集團緊隨華為之後,以5579億元的營收規模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二名。

對比不難發現,一度“蘇寧金融是蘇寧最賺錢的板塊之一”。接近蘇寧金融人士稱。

8月30日晚間,蘇寧易購(股票代碼:002024)發佈2018年半年報,2018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6.78億元,同比增長32.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03億元,同比增長1959.41%,若不考慮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帶來的利潤影響,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4.02億元,同比增長37.95%。

再回溯,蘇寧易購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9.28億元,同比增長26.48%,報告期內公司基於整體發展戰略安排,出售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在扣除初始購股本金以及股份發行有關成本及相關直接費用後,實現淨利潤約人民幣32.85億元。因此,報告期內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2.13億元,同比增長498.02%。若不考慮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帶來的利潤影響,2017年,蘇寧易購實現淨利潤9.28億元。

蘇寧易購2017年年報同時披露了蘇寧金融板塊之一——蘇寧金服業績概況。年報顯示,蘇寧金服實現營業收入21.79億元,同比增長103.53%;實現淨利潤5.08億元,同比增長4349.66%,蘇寧金服創收可見一斑。

對於2018年,蘇寧金服的業績目標更上一層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今年1月蘇寧金服內部材料顯示,2018年,蘇寧金服將堅持以O2O融合為特色的金融科技企業定位,在內部各部門考核目標上,提出爭取實現1.5萬億交易量、50億元營業收入、10億元利潤總額、400億元資產規模的目標。

蘇寧易購2018年半年報披露,2018年1-6月,蘇寧金服營業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210%,淨利潤6171萬元,同比下降75.3%。

在蘇寧金服起伏之時,蘇寧佈局金融的另一大板塊,蘇寧消費金融也已運行三年左右。蘇寧方面曾披露,蘇寧消費金融公司在運營初期,為發展用戶、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了推廣投入,支出較大,帶來階段性的虧損。2016年11月,《21世紀經濟報道》曾獨家報道,至2016年三季度末,蘇寧消費金融不良率為10.37%,貸款餘額為15.12億,利潤為虧損約1.9億元。

不過一年後,蘇寧消費金融宣稱實現了盈利。蘇寧消費金融方面稱,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3.8億元,增幅282.26%,其中,淨利潤為2.17億元,不良率2%左右。

華東某城商行消費金融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消費金融業務完整的週期一般為三年,屆時其規模、不良、收益等數據才有參考價值,目前各家消費金融機構都在探索初期,前期需要投入,虧損也屬正常,其他消費金融機構虧損或許更高,現在不好評價;不過,蘇寧消費金融公司在客戶定位、風險技術、運營技術等方面還需加強。”

另據多位江蘇銀行業人士消息,股東方南京銀行對蘇寧消費金融經營情況並不太滿意,加之南京銀行亦有消費金融中心,因此有意退出蘇寧消費金融,自行申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目前,蘇寧消費金融總經理陳鳴由於董事會任期屆滿,按照股東方南京銀行要求,回原單位工作,屬於正常調動;經監管批准,蘇寧消費金融董事長王琪生兼任總經理。

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南京銀行自身擁有消費金融和信用卡中心,並深耕多年,有意發起設立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有關佐證是,南京銀行在2016年10月參與第一次增資時持股比例就從增資前20%降為15%,且據說沒有參與第二次增資的意願,現有股權也在尋求逐步退出。所以南京銀行有淡出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的明顯跡象,但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其自身戰略規劃使然。

作為蘇寧金融的另一大興起板塊,蘇寧銀行仍待考。2018年6月15日,正值蘇寧銀行開業一週年之際,其成績單顯示:資產規模突破220億元,貸款和存款餘額分別超100億元、180億元,其中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超過50億元;獲得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50家銀行的同業授信,授信規模達到490億元;個人客戶數已達數百萬,企業客戶數超千戶。

蘇寧金服內部材料顯示,在產業協同方面,蘇寧金融在擴大融資量、降低融資成本;提供資金拆借與結算服務;促進銷售;提高投資收益率等諸多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O2O模式挑戰

不過,硬幣有另一面。

蘇寧金融定位為“O2O融合發展的金融科技公司”,依託場景化和數據化兩大發展特點,持續聚焦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核心業務,為上下游供應商、平臺商戶及廣大消費者,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在宣傳材料中,蘇寧金融如此解釋其O2O戰略:“藉助蘇寧易購線上線下流量優勢,在線上,設立金融門戶;在線下,依託蘇寧全國眾多門店,設立蘇寧財富中心,打造完整獨特的O2O閉環體系。”

公開資料顯示,蘇寧財富中心分為旗艦店(600平方米)、標準店(200平方米)和體驗店(100平方米以下)三種類型,包括易付寶專區、消費金融專區、理財專區、小微金融專區、眾籌專區以及咖啡休閒區等六大功能區域。

對於蘇寧財富中心,蘇寧最開始寄予厚望,從2015年4月28日第一批門店落成,至2016年4月底,蘇寧金融已經在全國37個城市設立75家蘇寧財富中心,彼時稱,到2016年年底將在全國範圍內增開至191家。

但時過三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蘇寧O2O金融模式頗為尷尬。8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兩家蘇寧財富中心(注:一般開設在蘇寧門店旁邊)時發現,門店雖然開門營業,但沒有顧客,比較冷清。根據蘇寧金融官方數據,截至2018年7月27日,蘇寧財富中心在全國共有155家。

多位接近蘇寧金融人士表示:“一些蘇寧財富中心基本沒人,之前還整改過,但用處不大。原因在於,線下理財合規性存在問題,監管早已禁止,機構沒有資質做這個,且門店顧客太少,員工收入低,成本很高,很難運營下去。”

蘇寧方面上述內部材料也指出了o2o存在的問題,比如線上線下融合問題和政策監管問題,指出線下門店優勢決定蘇寧金融走O2O融合、差異化路線,但當前對線下資源利用存在較大不足;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不斷推進將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但近期來看,監管趨嚴導致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業務發展空間受限,合規成本上升。

更加具體而言,存在金融與門店沒有建立有效合作營銷機制、線上易購和易付寶客戶到線下轉化率低、部分大區財富中心人員招聘進度緩慢等諸多問題。

不過上述內部材料依然認為,金融線下業務存在巨大機會,通過支付支持和任性付、任性貸等貸款支持反哺門店,促進門店的銷售;2018年,蘇寧還將加大O2O融合力度,以及線下發展資源投入,比如,金融分部及財富中心計劃新增700人,新增財富中心數65家等。

蘇寧銀行也定位於全國第一家O2O銀行,但目前僅有一個網點,具體運營如何,仍有待觀察。蘇寧銀行於2017年6月16日正式開業,聚焦四項核心業務,包括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微小商戶金融和產品銷售平臺。

在具體業務上,供應鏈金融方面,蘇寧銀行已累積提供超過50億貸款,目標客群為股東生態圈30多萬供應商及其上下游企業;消費金融方面,面向個人消費者設計開發的純信用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產品;微小商戶金融方面,推出稅E貸——基於小微企業稅務繳存信息的融資新模式。

風控之考

與模式之困相伴的還有風控隱憂。“不能只看放煙火的時候,放完之後,還要考慮處理空氣汙染。”接近蘇寧金融人士如此比喻。

一位熟悉蘇寧金融的核心人士認為,蘇寧做消費金融業務,一方面,風控需要形成自己核心競爭力,內部如來自易購、易付寶,文娛體育置業等生態圈數據要加強整合,外部數據目前部分地區已接入運營商、稅務、公積金、社保、反欺詐等數據;另一方面,需要強化金融思維,弱化電商思維,需要強化市場化,弱化規模指標。

比如蘇寧金服內部材料稱,2018年,蘇寧金服將全力加大消費信貸投放規模,力爭實現日均5億元、年累計900億元的消費貸款投放量。

蘇寧金融有兩款產品,分別是任性貸和任性付,對標螞蟻借唄和花唄。“但二者有功能重疊,存在競爭關係。”接近蘇寧金融人士稱。其中,任性貸以蘇寧小貸為運營主體,任性付則由蘇寧消費金融推出。此外,蘇寧小貸還經營供應鏈金融業務,即針對供應商的貸款,盈利情況較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得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底,蘇寧金融任性貸投放超過300億。

“消費貸款的網絡欺詐較多,在催收方面存在難度 ,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供應鏈金融由於有抵押物或應收賬款,催收效果要好很多。”多位接近蘇寧金融人士透露,蘇寧小貸現有約8億逾期,其中,任性貸5億左右,供應鏈金融3億左右。

蘇寧金融表示:“蘇寧的消費貸款投放規模已近千億,而供應鏈金融投放規模為800億。截至6月末,蘇寧金融的貸款不良率在0.74%。”

一位貸款中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任性貸業務已經暫停了,來蘇寧金融平臺,很多人都是奔著錢去的,根本不想還或還不了,逾期率比較高,這也是網絡貸款行業的共性,一些客戶存在欺詐、多頭借貸等問題。但螞蟻借唄相對好點。”

對此,上述蘇寧金融高管明確回覆:“任性貸沒有暫停,只是在和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的任性付產品重新定位,對標花唄和借唄,集團統一定位產品和運營營銷。”

多位接近蘇寧金融人士表示,目前管理層已經將原來幾位蘇寧小貸業務和風控負責人從蘇寧銀行調回蘇寧金融,專門處理該事宜。

“蘇寧高層對於蘇寧金融風控體系不滿,且預估到目前的窘境,因此做了這樣的人事安排,目前著力做好催收工作,比較困難。”接近蘇寧金融人士透露。

對此,蘇寧金融回覆,人事任命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均有正常調整,這是根據組織戰略發展需要和個人能力匹配度而進行的,沒有針對任何特定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