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為什麼挑了一個週末悄悄更新,而且寫的還不是手錶?畢竟從來沒有一個購物狂是隻買一個門類的,兔子也不除外,再加上多年混跡奢侈品圈的經歷,兔子覺得這回不得不插幾句嘴。

主角是剛剛完成新設計師上任首秀(包括更改logo)的Burberry,以及面臨共同命運的Celine(28日也將首秀)。

每次時尚界出點兒事,光看只點評的一大堆,掏錢的總是少數,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至於一個品牌更新換代後,到底能不能活得更好,我們說了都不算,還是得由花錢的人來決定。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先來看看英國老牌Burberry吧,Riccardo Tisci上任後動作很大,大家當然都記得更改logo這件大事。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以及全新的Thomos Burberry印花圖案,這個圖案是由Riccardo Tisci和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共同完成,靈感來自於品牌檔案中1908年出現的logo和圖樣。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對於這個改變,大家紛紛吐槽,直呼難看,但兔子認為這些都不重要,不花錢的人的意見參考就行,關鍵是新作品能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

於是Burberry在倫敦的首秀頗受關注,首先給人最大的感受是,並沒有走上街頭潮牌的路線。首先在重定義部分,Burberry的表現還是比較堅持品牌身份的,只是加入了各種動物花紋,但保留了很濃的Burberry印記。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當然,休閒的部分也有,印花衛衣、拼接襯衣等比較潮流的單品,但又區別於街頭元素。Burberry可以說很剋制了,不想被年輕人拋棄,但也不打算徹底投入年輕人。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Riccardo Tisci自己也在秀後的採訪中表示,大家都在討論街頭風,但英國品牌自有它講究的裁剪。有人認為這打的是安全牌,略為保守。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其實就兔子自己來說,我並不是Burberry的粉,至今只買過一雙經典雨鞋以及一件T,而且屬於如今走入店鋪逛到了無生趣的感覺,相比之下,新系列比以前更精緻(因為本人對駝色極為排斥,所以不易成為粉絲,但還是承認變好看了)。有兔粉告訴我,作為一個對Burberry的英國身份頗有好感的人,他有試試買單的衝動。

秀前Burberry還突擊發布了一件帶有全新TB標識的logoT,可以看成試探市場反映。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至於新系列,究竟好不好,消費者才有話語權,而且從當年Gucci的驚豔轉身來看,這也並不是一季兩季就會立竿見影的事,需要時間來證明。

對吃瓜群眾來說,相比之下,接下來即將亮相的Celine首秀可能更受關注,創意總監Hedi Slimance行動力驚人,雖然兩個品牌都改了logo,但顯然Celine給人的衝擊和話題感更強烈,畢竟清空了品牌社交媒體的歷史記錄,顯示了與過往決裂的決心。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大家可能還記得,9月3日,Celine在ins上宣佈更換logo,迴歸品牌在1960年代常用的版本(還刪除了以往信息),這等於是宣告告別前任設計師Phoebe Philo時代。

想來也是很有意思的,新任創意總監Hedi Slimance是一個非常有控制慾的人,他當年入主Yves Saint Laurent後,將logo和名稱改成了Saint Laurent Paris,2016年離職後,品牌刪除了ins賬號全部他的內容(突然覺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於是社交媒體一片哀號,表示希望回到曾經的Celine。當時一度還有代購趁熱打鐵,紛紛吆喝大家去買Phoebe Philo時代最後的產品,畢竟經典包袋,類似 Classic Box 、 Luggage Tote 等的確是 Phoebe Philo 帶來的爆款。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但是,這樣的哀號依然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很多大聲喊著喜歡以前Celine性冷淡風的人,其實都沒為品牌貢獻過一分錢,如果以為買過一兩隻包就對品牌有話語權的話,真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以及小看老闆們的野心了。

Celine要改頭換面,成為LVMH集團下一個搖錢樹,策略沒有錯,至於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在更大的利潤面前,所謂的老顧客都是可以被犧牲的,這是商業世界的規律,也許很殘酷,但也很真實。

Celine口碑再好,風格再高級,也不能掩蓋它一年只有大概8億歐元銷售的事實,這個體量擺在60多億歐元的Gucci,90多億美元的香奈兒等品牌面前,太少了。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而Burberry雖然在很多事上很超前,從數字化直播、上天貓、即秀即買等等,但產品不夠吸引人是硬傷,這點無法靠營銷手段來改變。至於換logo也是如此,這無非就是一個短暫吸引眼球的事件而已(如果不改變產品本質,生意也不會有改善)。連續3年利潤下降,英國人還是著急的,畢竟離奢侈品第一梯隊有些距離了。

事實上,大部分年輕消費者不太關心品牌的這些細微變化(鐵粉除外),她們並沒有品牌歷史包袱。試想巴黎世家變成妥妥的潮牌後年輕人的追隨就明白了,他們不在意它曾經是怎樣,只為當下買單。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其實,奢侈品紛紛年輕化的原因本質是在於,這個市場越來越兩極分化,頂端的生意或彎腰擁抱年輕人,只能二選一,不存在中間地帶。至於做高端生意是非常難的,相比低頭倒容易些,所以年輕化成了大趨勢。

一般來說,以兔子對90後的瞭解,他們的消費習慣有幾大特色,第一就是喜歡有明顯辨識度的東西,其次是要有變化。

觀察如今幾大品牌做的嘗試,有一點非常明顯,第一就是要在經典中加入新元素。類似LV曾經滿眼的單一老花,這些年增加了不少拼接變化。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Gucci也是非常明顯,在更換設計師前,櫃檯滿眼望去灰濛濛一片,寡淡到毫無購買慾望,但新的產品色彩和圖案豐富很多。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Burberry也是,把經典襯衣加上花哨設計後,年輕人會接受(兔粉還給我曬了上身照,然後說可能你們80後接受不了這麼浮誇的)。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BV這兩年生意急轉直下了吧。編織雖然經典,但缺少變化,不能吸引年輕人持續購買,與此同時,品質及設計上還不能讓最頂端的消費者喜歡,中庸就是最尷尬的處境。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想解釋,無論Burberry還是Celine都想重新定位自己,Burberry的野心是希望更高端,拿回價格主導權(所以不走潮牌是對的),而Celine是否打算向年輕人低頭,也全看28日的表現了。

兩條路都是出路,只是看努力是否到位了。沒什麼可以嘲笑或哀嘆的,品牌和消費者無非是在動盪的市場中互相選擇罷了,合不來,就分。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兔子和奢侈品銷售聊過,90後有旺盛消費力,但還不是奢侈品牌的核心消費群體。以Dior為例,一般90後年輕人喜歡消費T恤衛衣毛衣等,很少買單西。而70和80後因為穿著習慣相對正式,一旦進店基本會一套,比如襯衣加褲子(客單價自然上去了)。


改了logo,就能帶著Burberry和Celine走上賺錢收割的道路嗎


而且,年輕人對品牌忠誠度不高,他們會各家挑選搭著穿,據說很少有在同品牌一口氣買3件T的(有90後兔粉給兔子曬圖,各大牌的T排成一列)。

所以,年輕化是容易的增長收入的辦法,但風險也大,這一點,這兩年就會看到。試想紅極一時的潘多拉是怎麼急轉直下的?這應該是很多品牌會面臨的問題。

年輕,就意味著會消費升級,一旦老客升級,新客沒跟上,生意就會大起大落。

只有站在奢侈品頂端的幾個品牌才會有比較穩健的表現,因為老顧客穩定,又有新人慕名而來。

有人說,市場會回報那些不輕易向年輕人低頭的品牌,但對上市公司的老闆來說,即刻的利益恐怕是最重要的,誰跟錢過不去呢。

賺一筆大不了把品牌再賣了,比辛苦經營幾十年容易得多。

所以,何必糾結品牌變更,若真在意,就選設計師相對穩定或家族維繫的品牌,類似香奈兒(老佛爺籤的可是終身合約)或愛馬仕,又比如最近頗受歡迎的Brunello Cucinelli或Loro Piana等。

至於大部分所謂的奢侈品牌(已成為高端時尚品或潮牌了),註定是我們消費成長過程中的過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