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著力引進「四類人才」

8月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了《特色人才目錄(2018年-2019年)》《東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批重大事項。

我市歷來重視人才引進培育工作,從2013年起實施特色人才政策,人才在莞可享受創業獎勵、居留落戶、住房補貼等13項政策待遇。我市特色人才目錄實施動態調整,每兩年編制一次,昨天會議審定了《特色人才目錄(2018年-2019年)》,作為我市引才的新依據。

肖亞非強調,人才是立市之本,我市要結合產業特色、地域特色大力著力引進產業發展緊缺急需人才。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東莞要在產業領域上重點引進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在地域上著力引進港澳臺人才,在人才結構上重點引進青年創新人才。

東莞五年引進248名特色人才

我市從2013年起實施特色人才政策,作為東莞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地方政策。迄今為止,東莞共認定評定了13批特色人才共計248人,其中特級人才2名、一類人才38名、二類人才86名、三類人才100名、四類人才22名。

我市特色人才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我市重點發展的行業、產業及領域,可享受創業獎勵、居留落戶、住房補貼、個稅補貼、醫療社保、子女入學等13個方面的政策待遇。

我市特色人才目錄每兩年編制一次,目前執行的人才目錄已於去年底屆滿。為保證目錄修訂後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實效性,市人才辦聯合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在去年8月開始目錄修訂工作。經彙總,共收集目錄修訂意見46條,採納45條,修訂目錄涉及教育、金融、科技、企業、醫療、文化、技能人才等多領域、多行業人才。昨天,會議審定了我市特色人才目錄修訂的相關事項,並形成了《特色人才目錄(2018年-2019年)》,作為特色人才認定評定的新依據。

加大教育醫療金融人才引進力度

記者會上獲悉,我市今年特色人才目錄修訂主要突出三大導向——突出產業發展導向,圍繞經濟社會轉型需要集聚人才;突出引才政策導向,重點引進產業發展緊缺急需人才;突出政策全面性,加大流失現象明顯行業人才引進力度。

為配合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幫助企業引進、留住骨幹人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者和技術骨幹核心競爭力,本次目錄修訂在保持特級、一類、二類人才目錄的基礎上,側重修改三類、四類人才目錄,加大對中級層次骨幹人才的引進力度。

針對近年廣州、深圳等地區持續加大對教育、醫療、金融人才的引進力度,造成周邊地區相關領域人才流失、行業發展滯後的現狀,本次目錄修訂著重對上述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其中,金融方面,人才目錄增加了金融理論研究型人才項目,把國際、國內著名金融研究機構主要負責人納入特色人才認定範圍;醫療衛生方面,我市增設了相應的醫療衛生人才項目,並在一類人才中增設“白求恩獎章獲得者”作為人才目錄之一。

此外,人才目錄還增加了技能人才項目,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技能大賽及省、市級技能大賽獲獎者納入特色人才認定範圍。為強化我市宣傳人才隊伍,東莞還將國家及省級新聞獎獲得者納入了特色人才目錄。

東莞著力引進“四類人才”

【議題點擊】

深化醫改:

東莞將建立全民健康大數據中心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我市制定了《東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了發展目標:我市以全員人口、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為核心,建成市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到2019年底,全市各醫療衛生單位完成電子病歷標準化升級改造。到2020年底,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各相關領域數據融合、大數據應用取得成效。

《行動計劃》還明確了主要任務,提出建設“一中心三平臺”方案,即建立一個全民健康大數據中心,完善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和計生服務三大平臺,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重要信息系統的建設。

會議要求,充分發揮後發優勢,積極借鑑引入全國最新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模式,做好全市醫療信息資源無縫接駁,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舒適的醫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