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7月12日,湖北省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在荊州石首市召開。湖北省體育局、各市州體育部門負責人以及體育產業先進單位負責人出席會議。宜昌百里荒生態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應邀請出席大會,並作典型發言。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是距宜昌市城區最近的海拔最高的體育旅遊度假區。景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氣溫26℃,是由農業部牽頭開發的高山草場,在我國南方地區獨一無二,擁有“萬畝高山草原、千畝華山松林、百里生態鄉村”特色美景,享有“中國南方草場”的美譽。張藝謀、李路執導的《山楂樹之戀》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是“中國純美愛情聖地”。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近年來,百里荒景區依託百里荒生態旅遊資源和城郊區位優勢,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功能、著力培育體育品牌,全力打造體旅融合示範區。2017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目前,百里荒是“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和“湖北省戶外運動基地”。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會上,百里荒旅遊集團董事長鍾安榮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企業大力投資體育設施建設,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定期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推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揮產業基地帶動作用,擔當體育產業富民使命的經驗和體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鍾安榮說,一是高起點編制體育產業發展規劃。聘請規劃編制專業機構編制《百里荒體育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百里荒生態康養總體規劃》,相關規劃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批覆,成立了由市政府主導的百里荒體育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其中,百里荒體育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總投資21億元,建設百里荒旅遊度假區、冰雪運動基地、雲中跑馬場、汽車戶外營地、國際滑翔傘基地、高山草原露營基地、戶外越野基地等體育旅遊項目,配套打造成體育、旅遊、農業、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二是高標準建設體育產業基礎設施。2013年以來,公司累計投資5億元,高標準建設了體育旅遊基礎設施。按路面8.5米寬標準建設了40公里瀝青幹道,形成了基地與主城區、高速聯通的快速循環道路,開通了城區至基地的客運直通車;按6.5米寬標準建設了基地內部13公里道路,形成了基地連接內外、貫穿南北的主幹線;配套建設了國家級登山步道、生態停車場、換乘站、引導標牌、接待中心、餐飲酒店等體育旅遊服務設施。三是高質量完善體育產業體驗項目。建有滑雪/滑草場、滑翔傘基地、露營基地、雲中馬場、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等體育設施建設。開放的體育項目主要有:以旅遊高度融合的滑雪、馬術、滑翔傘、射箭、自行車騎行、徒步越野登山、帳篷露營、體育產品戶外運動等產品。這些體育產品富有特色,受眾面廣,深受市場青睞。其中,百里荒高山草原滑雪場是宜昌市首個戶外高山滑雪場、冰雪運動區,總面積30000平方米,集冰雪運動、旅遊度假功能為一體。可同時容納1500—2000人滑雪、戲雪,2017年冬季接待遊客4.5萬人。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據鍾安榮介紹,自2013年以來,企業在省市區體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開展了分鄉大王巖戶外登山挑戰賽、百里荒國家級登山挑戰賽、“荊楚露營大會”百里荒站、高山草原露營暨音樂節、全國風箏賽、世界雪日百里荒站滑雪節等系列賽事活動。其中,百里荒登山賽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舉辦7屆,國家級登山賽已連續舉辦3屆,單次參與人數達8000人以上,多次被央視新聞和體育頻道報道。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目前,公司按照“體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形成了百里荒體育產業基地“一核三線”的產業融合發展格局。“一核”是:百里荒基地為核心,“三線”是:分鄉生態農業旅遊線、分鄉體育休閒生態體驗旅遊線、分鄉體育休閒養生康體旅遊線。目前已形成“冬季冰雪遊”、“夏季飛行避暑遊”、“特色營地體驗遊”、“草原登山遊”、“文化時尚遊”、“賽馬休閒遊”等高端體育旅遊產品。通過百里荒體育旅遊帶動,圍繞基地建成了“山上畜牧、山腰果蔬、山腳糧油”三個萬畝農業種植與加工基地,打造出了“宜昌白山羊”知名畜牧品牌,有效推動了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百里荒景區亮相湖北體育產業工作現場推進會

通過百里荒體育產業基地發展,建設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惠及百里荒核心片區3鎮20村村民生產生活。其中,帶動和輻射周邊5個貧困村近1500餘人。百里荒體育旅遊基地年均集散遊客65萬人次,通過體育旅遊帶動鄉村遊,使村民將農產品加工包裝成體育旅遊商品,讓廣大村民實現就地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