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陽城看戲

「原創」陽城看戲

陽城看戲


週日晚飯後在家人的催促下換上休閒服捏著手機戴著耳機聽著自己寫的散文我悠悠然踏進了陽城公園:腳步是輕快的,生如夏花的朗誦是悅耳的,偶爾抬頭那快樂的小星星也眨著明亮的眸子向我微笑。幸福感不知不覺浮上心頭——如此夜色、如此星辰多像一個美麗幸福的夢啊。

轉了幾圈兒突然發現人們都往籃球館北門擁去。我感到詫異,好像那裡有一根根無形的絲線,牽著四面八方人們的心。我趕緊取下耳機,也讓生如夏花的朗誦稍微休息一會兒。那耳機剛剛離開耳朵,婉轉悠揚的唱腔便如一股衝擊波直衝我的耳膜,彷彿天籟之音從千里之外擊中了我們記憶中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地方。我的心也被那無形的絲線牽住了,被那美妙的聲音俘虜了,跟著人群到了籃球館北側最熱鬧的地方——原來是幾個戲曲愛好者在唱戲。

正在演唱的是一個儀態優美的紅衣女子。跟著現代音響的伴奏,她正對著四周的觀眾演唱得如痴如醉!她每一個字吐出來都是那麼清晰,每一個動作都做得那麼到位,每一個眼神都是那麼迷人。唱到白娘娘對許仙的擔心“......我把咱恩愛情想前想後,怎不叫我女流輩愁上加愁。一愁你出門去遭賊毒手,二愁咱的夫妻情啊恩愛難丟。三愁你茶和飯可未必可口,四愁你的衣服爛吶無人補修......”更是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把常派唱腔的特點表現得酣暢淋漓。一段唱罷,掌聲四起!

聽罷紅衣女子的演唱我感覺這女子了不起,水平和專業演員不相上下!問問四周的戲迷朋友才知道這是一個戲劇愛好者,名叫李萍(音),在當地戲曲愛好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這看戲的人有不少是她的忠心粉絲。

李萍唱罷,又位身穿白衣頭扎兩個大辮子的女子登場演唱。那女子身段柔軟,“做”工極佳,一板一眼恰到好處:該柔時柔到極致,該剛時剛到頂點,該喜時眉笑顏開,該悲時聲淚俱下,該怒時柳眉倒豎.....她唱了兩段,一段豫劇“銀環下山”贏得掌聲如雷,又一段曲劇“李豁子離婚”逗得人們笑聲不斷。我感嘆不已,難道是哪個專業劇團的人來陽城娛樂?一打聽才知道這女子名叫黃三妞,也是個業餘愛好者!哎呦!一個業餘愛好者技藝如此精湛,我們陽城“詩歌之鄉戲曲之鄉”的美譽可真不是吹來的!身為陽城人不能不感到自豪!

黃三妞唱罷暫時休息。又一位身穿白色碎花旗袍的女子嫋嫋婷婷走上場來。“秦雪梅來啦!”“秦雪梅出來唱戲啦”.....在人們的驚歎議論聲中那女子一開口果然是《秦雪梅弔孝》!只一聲“秦雪梅見靈棚悲聲大放”,四周激動的人們立刻安靜下來,只有那如泣如訴的吟唱聲響徹陽城公園上空,一句句撞擊著人們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那聲音哀而不傷,直攀戲劇表演的最高境界——雖然聽者個個簌然淚下,心如刀割,為弔孝的秦雪梅難過,更有甚者以致哽咽失聲,但演唱者仍然吐字清晰,字正腔圓,那聲音一會兒如泉流冰下、若有若無,恰似靜夜聽秋雨淅淅瀝瀝、欲斷還續;一會兒又似鐵騎突出、高亢嘹亮,便如春日響驚雷轟轟隆隆、酣暢淋漓……這唱腔簡直就是閻立品大師的原版原唱!一打聽才知道旗袍女子名曰張蝶,又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在陽城戲曲愛好者中被譽為“活秦雪梅”。哎呀!我們陽城戲曲愛好者佼佼者可謂多矣!我正要上前搭話,不料人群又是一陣轟動:快看!快看!“女劉忠河來”啦!......

我急忙往表演場地中央看去,就見一黑衣女子邁開大步走上場來。那派頭既有一代君王君臨天下的大氣,又有沙場征戰捨我其誰的霸氣。等她一開口,呀呵呵,不得了啦!活脫脫一個楊元帥站在了人們面前。就聽她聲音高亢處響遏行雲,低沉時則如風行水面。那唱腔與胸腔的共鳴震撼人心!那龍行虎步的氣魄真正演繹了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那韻味十足的劉派唱腔把豫劇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段《轅門斬子》唱罷,四周更是掌聲如潮彩聲如雷!就在這暴風雨般的喝彩聲裡,黑衣女,旗袍女、大辮女、紅衣女一起走向坐在三輪車上的一對兒老夫妻,與他們閒話家常。原來這對兒老夫妻是她們四位的鐵桿粉絲,無論她們到哪裡唱戲,這對兒老夫妻總能準時出現在她們的身邊。趁這個機會我急忙上前詢問,得知黑衣女子名叫高雪,也是一個業餘愛好者。

我問了她們一個淺薄的問題:你們唱得這麼好,到陽城公園唱戲,有人出錢嗎?她們一笑: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我們到公園來唱戲,沒有人出一分錢,我們也不圖錢,唯一圖的就是兩個字——快樂!施展了自己的才華,釋放了生活的壓力,豐富了自己的生活情趣,當然也快樂了自己!再以那對兒老夫妻為例吧,有人喜歡看我們唱戲,有人喜歡聽我們唱戲,我們的演唱也就給他們帶去了快樂!既快樂自己又快樂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怕影響人們休息,這些到處傳播快樂的人收拾好音響要走了,戀戀不捨的戲迷們也要走了。我看看天,星星們還是快樂的向我眨眼。快樂自己又快樂別人!這話對呀!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辛勤地工作、付出不都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快樂、讓家人快樂、讓別人快樂嗎?人人想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人人都為各自的“快樂”而努力奮鬥,那我們的社會不就是一個快樂幸福的社會嗎?!

這點感悟,也算是陽城看戲的收穫吧!

「原創」陽城看戲

作者:王明見,河南省商水縣作家,《讀寫眾創》《滿庭芳藝術聯盟》等平臺簽約作者,作品長篇小說《飛龍舞鳳》、戲劇《情暖老門潭》、詩歌《尋找中國的脊樑》、散文《耳邊飛揚打夯歌》等散見於《周口日報》《周口晚報》《芝蘭園》《溵川文學》《中國朗誦聯盟》《滿庭芳藝術聯盟》等各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