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於發現人們的相似點,多過彼此的差異」

“我善于发现人们的相似点,多过彼此的差异”

在成為全美深受喜愛的作家之前,她曾做過廚師、有軌電車售票員、服務生、歌手、舞蹈演員、編輯、講師、民權運動組織者和演員。在84歲時,安傑盧接受了《哈佛商業評論》的採訪,她將自己在寫作領域的成功歸因於“善於發現人們的相似點多過彼此之間的差異”,即追求普遍性。

“我善于发现人们的相似点,多过彼此的差异”

HBR:你最近的一本書和你的母親有關。你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什麼?

安傑盧:我母親是個非常勇敢的人。通過言傳身教,她也教會了我如何培養勇氣。我發現勇氣無法與生俱來。人總是通過許多小事慢慢學會勇敢——就像一個決心拿起100斤米袋的人,最好先從5斤重的米袋開始練習,然後10斤,20斤,逐漸加重,直到肌肉強健到足以舉起100斤的米袋。勇氣也是這樣。

HBR:你的母親和奶奶都有過從商經歷。她們教過你哪些優秀的管理經驗?

安傑盧:她們教會我,維護公平是明智之舉,說謊欺騙是不智之舉。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毫無保留,但你說出來的必須是實話。有些人說我說話太直白,有些不近人情,但你不一定要這樣,你可以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說實話。

HBR:這聽上去很像建設性批評。你會聽取哪些人的批評?

安傑盧:到了我這個年紀,很多我十分敬重的批評家都已撒手人寰,但是我學會了聽取年輕人的意見,包括我在維克森林大學的學生和在世間偶遇的一些人。我得到的肯定遠多於否定。也就是說,我沒有從他們身上學到新東西,但我發現自以為對的東西依舊正確。

HBR:我們雜誌的讀者深知在商業世界中講故事的重要性,對品牌和領導者皆如此。怎樣才能寫出頗具說服力的故事呢?

安傑盧:古羅馬劇作家泰倫斯(Terence)曾說:“我是個人。任何屬於人的東西我都不會陌生。”如果你知道並能接受這點,那麼就可以講故事了。你可以讓聽者相信,故事中的人物像他們一樣真實。傑克和吉爾去爬山,一個人摔下來,另一個人隨之跌倒。聽故事的人會想,“哦,我也跌倒過,我知道那是什麼滋味”,即使這個故事發生在荷蘭或香港九龍。一個人應該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無論他們的地點、語言、文化和年齡差異。如果你能慢慢學會多發現我們身上的相同點,少關注不同點,那麼所有故事都能讀懂了。

HBR:在你從事過的所有職業中,哪一份最具挑戰性?

安傑盧:寫詩。每當思如泉湧時,我都會欣喜若狂。即使只寫出短短六行,我也會給自己開一瓶香檳。但在那之前,天啊,這幾行字讓我心煩意亂,猶如耳邊嗡嗡作響的蚊子。

HBR:你早年工作時,是否曾預想到自己將成為一個作家?

安傑盧:沒有,但我從來不覺得這沒可能。我在很早的時候就覺得,只要有人做過某件事,我就能學會它,並試著付諸實踐。然後,從一份工作延展到另一份工作。如果我上學時沒學過拉丁語,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輕易理解語言的結構。如果我沒有跳過舞,可能永遠不能聽懂音樂並發現我也能作曲。你發現了嗎?我很早就明白,不是我做的每件事都能非常出彩,但我會盡全力把它們做好。我學會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並有足夠的勇氣嘗試未知。還有,我覺得凡事冥冥中早已註定。

HBR:你的寫作過程大概是怎樣的?

安傑盧:雖然住的地方很大,我還是在賓館訂了一個房間。每天早上六點半左右,我會帶上《羅吉特英語詞典》、字典、《聖經》、再加上一個黃色的便箋本和幾支筆,到那個房間工作。當我去賓館時,我感覺正在前往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某種意義上說,覺得自己可以與世隔絕一陣子了。

我讓清潔人員不要進房間,因為我會在下午一點左右離開,從來都不用房間裡的床。幾個月後,賓館服務員會從門下塞進小紙條,上面寫著“安傑盧博士,求您讓我們換下床單吧。我們覺得床套可能發黴了”。於是,我會留便條說:“沒關係。”

HBR:你怎麼應對作家的靈感瓶頸?

安傑盧:對我來說,沒有瓶頸這個說法。我會非常小心地使用負面語言,因為我知道大腦會記住它們,產生心理暗示。有時候我會拿著一副撲克,坐在賓館的床上玩單人紙牌遊戲,活動我的“小腦瓜”。這是我奶奶常用的一個詞,每當發生什麼令她吃驚的事時,她總會說:“你知道嗎,我的小腦瓜完全沒想到這檔子事。”我以前真的以為人有一個小腦瓜,一個大腦瓜,要是我能裝滿小腦瓜,就能更快地變成大腦瓜。所以我玩單人紙牌遊戲。在一週半的時間裡,我用壞了一副單車牌撲克。打完撲克後,有時候我能寫出2頁好東西,有時候甚至能寫20頁。

HBR:你曾在很多地方生活過,擁有背景各異的書迷。除了講故事,連接不同社會人群的主要橋樑是什麼?

安傑盧:可能由於生活在美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緣故,我們會覺得其他語言很難懂。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些歌唱家參觀“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劇團,他們能表演優美的詠歎調,卻無法用法語或意大利語與人交流。你要想著:“這兒有些說不同語言的人,那我們就試著學些他們的語言好與之交流。比如,你好嗎?很好,謝謝,你呢?我覺得有點冷。我有點餓。哪兒有不錯的賓館?哪能給汽車加油?”從克羅地亞的首府薩格勒布到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人們都在進行同樣的對話。我不贊同人為製造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只要身邊有人,我便輕鬆自如。若是換成斑馬、蟑螂或大象,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其實大象還好,因為我知道自己可以騎它。但如果與我相伴的是人,不管對方來自哪種文化,我都尊重它。我希望自己的文化也能得到尊重。

HBR:你認識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和馬爾科姆·艾克斯,還有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和巴拉克·奧巴馬。你覺得成就一個偉大領導者需要具備何種素質?

安傑盧:一個領導者需要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如果你的眼中只有自己,多半做不成領導者。惟有彼此平等,人與人才能做朋友。

艾莉森·比爾德(Alison Beard) | 文

陳晨/譯 魯志娟 熊靜如/校

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3年5月刊。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

《哈佛商業評論·跨界人生》

編輯|周強[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我善于发现人们的相似点,多过彼此的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