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爲何總是被針對?

提到拼多多一詞,大家一點兒也都不陌生,它是一個“三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這口號打的亮亮的,看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拼多多隨處可見,並且男嘉賓每次選心動女生都會在拼多多上為終選區女生拼禮物。正是這樣一個給人們帶來便捷,省錢的工具,也具有潛在的隱患和風險。

8月22日晚間,電商平臺拼多多發佈的“雙打行動”階段性說明公開信。公開信中拼多多方面表示,受到社會輿情的關切之後,深刻認識到平臺還存在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視程度不夠、履行平臺主體責任能力有所缺失、平臺內部治理不夠規範等諸多問題,並迅速展開打擊銷售侵權和假冒產品的“雙打”行動。信中顯示,8月2日至8月9日期間,拼多多強制關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萬件,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45萬條。

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為何總是被針對?

拼多多之所以有這樣的舉動,和前段時間深陷輿論風波有著密切的關係,輿論的風波如狂風暴雨,一發是不可收拾的。在拼多多平臺上,涉嫌銷售假冒侵權商品的消息、黑料和段子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有斥責的,有要維護廣大消費者權利的,也有要拿起法律武器來討了說法的,面對如此四面楚歌的境遇,拼多多這樣壯士斷腕般的手段也不難理解了。

對於拼多多來說,假貨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事情了。面對著多方的關注和輿論,拼多多如果不把毒瘤去除,就意味著麻煩纏身。可是,切除毒瘤對於拼多多來說,可能也會導致他的虛弱甚至死亡。

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為何總是被針對?

一直以來,拼多多賴以生存的兩大法寶就是低價和拼團。而那些低價商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假冒偽劣產品。可是對於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低消費群體來說,品牌和質量不是那麼重要,他們看中的就是低端的價格。

因此,對於拼多多來說,假貨問題即是毒瘤,又是它發家的依靠。當它決心解決掉這顆毒瘤,之後隨之而來的大出血又會對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當那些看中低價的低消費群體發現拼多多上的商品不再具備價格優勢的時候,他們還會選擇在拼多多上購買商品嗎?

早期的淘寶也曾遇到和拼多多一樣的情況,假貨氾濫。馬雲曾經失口說過:“問題是,如今假貨比正品的質量還好,價格也更低廉。“它們在相同的工廠生產,採用相同的原材料,只不過沒有自己的品牌。”這讓很多人瘋狂的抨擊他。

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為何總是被針對?

但其實,馬雲深知假貨對於淘寶的傷害,他將假貨視為毒瘤,曾公開說:“每賣出一件假貨,阿里就會失去五個用戶。”2014年阿里在美國上市之後,因為假貨問題,阿里在美國遭遇投資者集體訴訟,於是阿里僱了2000人專職打假,甚至利用大數據打假。

原來在淘寶做生意的這批人,後來都去了拼多多。淘寶和拼多多似乎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淘寶努力甩掉了假貨的帽子,往高端走去,而拼多多則是一頭扎進低端市場。拼多多迅速發展,短短三年就完成了很多企業幾十年的成就,趕赴美國上市。可上市後,拼多多卻遭遇了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起的集體訴訟。

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為何總是被針對?

面對這一現狀,拼多多的存亡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拼多多聲明,將繼續大幅增加技術和人力投入,進一步開發山寨品牌關鍵詞自動拓展技術和聯想屏蔽技術、圖片文字識別技術,建立平臺推薦位黑名單制度,創建平臺知識產權服務中心,鼓勵、扶持商家申請商標,培育自主品牌,通過疏堵結合、利益導向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引導商家良性發展。

所有支持、建議、監督、規勸、批評拼多多的聲音都是拼多多成長的動力。正是這些聲音,才會讓拼多多深刻反思以往工作中的問題,深刻認識平臺對消費者和權利人的責任,深刻體會政府和社會對拼多多的期待!拼多多將以此次整改為契機,持續加強內部建設,強化履行平臺主體責任,進一步維護消費者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知識產權不被侵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