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上海市政府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促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若干意见》,为上海旅游未来发展描绘了详细的路线图:至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00万人次;到2035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400万人次,将上海建成高品质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资料图

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成高品质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近年来,上海旅游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出游率一直稳居全国前列。然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不仅仅满足于国内领先,还将目标放在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上。

在此前的大调研中,上海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针对目前上海旅游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制定了 《关于促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推动上海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由总体要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推动上海旅游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提高上海旅游辐射力影响力和保障措施等六方面共30条构成(简称“上海旅游30条”)。未来,上海将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大旅游产业的综合效应,促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资料图

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产品,黄浦江游览要“必看必游”

在《意见》描绘的路线图中,上海为自己定下了千万级入境旅游人数这一具体目标,而想要达成这一任务,它就需要拿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放到世界旅游市场上竞争,从而吸引更多国外游客闻名前来。为此,《意见》明确了五方面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具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一是开展“城景一体”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通过美化城市景观体系,建设开放式旅游景区等,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宜游”的城景一体化格局。

二是打造“黄浦江游览”世界级旅游精品,推进水岸联动发展,丰富游船产品,优化沿岸景观,完善服务设施,将黄浦江游览打造成为中外游客“必看必游”项目。

三是建设一批“建筑可阅读”的城市旅游线路和街区,设置建筑导览二维码系统,实现“一码入口,多种体验”,使“建筑可阅读”成为体验上海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新载体。

四是推出一批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好去处,推进完善迪士尼乐园及周边综合配套体系,优化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郊野公园发展质量,推出“市民游上海”系列活动。

五是提高乡村旅游品质,推进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特色小镇。

上海发布“旅游30条” 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资料图

交通通达、服务便利,提高上海旅游辐射力

这是一幅全域旅游的美好图景:从邮轮甲板走下的那一刻,这座城市的专属旅游即时开启,港口、岸线,树立着独特的上海文化标识,人们无需驱车一个多小时奔赴市中心,便能够在邮轮港区享受到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

为营造更便利、更优质的旅游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意见》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优化升级:一是通过提升旅游交通通达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服务环境国际化,来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二是通过推出“上海品质生活”移动应用端,推动主要景区(点)和旅游公共空间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等措施,提升智慧旅游城市能级;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加强旅游大数据研究,完善旅游政策体系,优化旅游营商环境;四是建立协同高效的旅游综合监管体系,健全市区两级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推进旅游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提高上海旅游辐射力对于上海旅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意见》提出要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 “三省一市”在旅游规划衔接、产品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二是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作用,推动旅游产业融合、产品共建、客源互送,提升旅游协作水平;三是通过促进旅游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搭建国际旅游合作机制和平台,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旅游重要枢纽城市;四是建立旅游形象标识系统,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上海旅游的国际影响力;五是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升级传统旅游产业,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支持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旅游经济平台。

————————

转自:文化产业导刊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