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僞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最近學了個新詞兒:無產階級中產,說的是一批窮且奢華的年輕人。他們也許月入三千,但生活品味和審美卻在三萬以上。

在朋友圈,他們生活精緻,品味高雅。但實際的生活卻相當苦逼。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身邊恰好有這麼幾個。

有個大學同學,熱衷出國旅遊,朋友圈曬的都是頭等艙,星級酒店,各大城市景點圖。可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每月工資也就一萬出頭,一年加起來不吃不喝,也就能換個往返頭等艙。公司前臺小妹,每天一杯星巴克咖啡,化妝品、包包全部豪門品牌,時不時微博發一張健身圖,重點是背景全是五星級酒店的健身房。

後來聽其他人說,這個大學同學,只是路過頭等艙,星級酒店也是公司出差,客戶掏錢,城市景點圖卻P了好多張。而這個前臺小妹租住在地下室,工資付完房租所剩無幾,包只有一個是正品,健身房也不過是趕上人家搞活動,免費體驗。

據說,在北上廣,每天有一百萬人,假裝很有錢。

為什麼要“裝”?有人說,年輕人的“裝”恰恰是勵志的表現,所謂買個LV,就能激活鬥志,是一種正能量。可說實話,我沒見過幾個因為會裝,真的變成有錢人的,相反,卻見過不少裝到一半,裝不下去的。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經濟學上有個棘輪效應,說的是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向上調整容易,向下調整卻特別難。其實不能理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就好比吃完大餐再去吃路邊攤,住完五星級酒店住民宿,你就是覺得特別難受。於是,胃口越來越大,窟窿也越大越大。

在慾望的驅使下,有人甚至會做出賣腎換手機,裸貸消費等行為。

無產假裝中產,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裝不起。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就是個典型案例,為了滿足虛榮心,買各種高仿的東西,參加高端聚會,企圖進入上流社會,卻在貧寒家庭的拖累下,徹底崩潰,再也裝不下去。

三萬五的香奈兒穿一次就扔,Tiffany的曲別針一根1500,LV都開始賣馬桶了,66萬一個,朋友忍不住感嘆,在有錢人的世界裡,你連廁所都上不起了。

有錢人拎著愛馬仕去買菜,在他們眼裡,那不過就是個工具,而你呢,幾個月的飯費。貧窮限制的不是想象力,而是能力。

更何況,富人的圈子,也不是靠錢就能擠進去的。

曾經聽過一個傷感的故事。

一個貧窮的男孩攢了大半年的錢,置辦了身衣服,打點熟人,終於擠進一個富人聚會,想知道發財之道。可沒想到富人聊的都是遊山玩水,琴棋書畫,不僅如此,就連消遣的話題,他都插不上半句話。別人說的,對他而言都像天方夜談,除了那身衣服,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

有句話用來諷刺窮人很扎心,有錢人談生活,窮人才談錢。雖然扎心,但很對。富人追求精神的富足,窮人還在追求logo。

富人把錢當工具,窮人把錢當主人,箇中差別,一個LV也掩蓋不了。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生活裡,對裝有執念的人,多半在能力上有一定缺陷。

說一個讀者給我講的故事,她剛上班那會,有人說,你要讓自己看起來很貴,別人才會高看你。她真的相信了,四處借錢買買買,把自己裝扮成月薪上萬的白領。可幾個月下來,除了月光,一點沒發現貴有什麼特別。

若干年後,她仔細分析了一下當時自己的心理,發現其實說到底,就是底氣不足,需要裝備給自己增加士氣。

可是,現在的人何其精明,單憑衣服和包就對你下結論的基本上也不是多優秀的人。同事有句話,說得到位,裝雖然未必可恥,但八成沒用。

因為沒本事的人,一開口就容易暴露。只不過很多時候別人不會當面拆穿你,但並不代表看不懂你的無知和愚蠢。

就像我老闆經常說的一句話,你被客戶問得啞口無言的時候,愛瑪士也不能站出來替你說話。一個人最該有的不動產,男人不是錢,女人不是臉。而是你的知識和能力。

在職場,形象是很重要,但彌補不了無知的短板。你格調再高,品味再好,沒有價值,被淘汰的也依然是你。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現在的人都很脆弱,也很焦慮,崩潰更是一種常態,不得不說,和裝也有很大關係。

心理學家科特尼沃倫曾說,人類都是自我欺騙的高手。我們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目的欺騙自己,而自我欺騙的原因只有一個:逃避痛苦。

曾經看過一個小視頻,其中提到幾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們慣於對所有棘手的事情說謊,因為它們太難應對。比如我們的工作、感情、友誼、健康狀況、生活習慣以及各種想法;

我們說謊,因為我們需要自我感覺良好,並且一直確信我們本質上都是正常人,沒有特殊的好惡,也沒有離經叛道的想法;

我們說謊是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感到慾求不滿,而事實上我們有那麼多好東西得不到。

其實,

裝的理由不難想象,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的邊界,又不願意努力改變現狀。可對於自己的現狀,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明明在為生活的溫飽掙扎,卻偏要追求中產的格調,這樣的生活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而一個人之所以痛苦,很大程度上是拒絕自我接納。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過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我們應該學會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接納那些改變不了的。當然,更要明白這兩者之間的界限。

很多人說,出入職場,二十出頭,裝是一種保護色,也是一種野心勃勃。可到了三十歲,再裝多少有點無可奈何。昨天和朋友聊天,說起未來中產這個階級可能會消失,想想也挺有道理。向上的大門基本關閉,又擔心自己跌回底層,中產是最難受的階級,更不要說偽中產,資產配不上慾望,收入扛不住賬單。

所以啊,有時候就別裝了,不僅自己累,而且還沒用。假的就是假的,你騙得了全世界,騙不了自己。

第一批偽中產已經裝不下去

今日互動:

來說說,你對"中產危機"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