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讀風水經典系列-《青囊經》(十四)

以下是語音的文字實錄:

我們繼續來解讀《青囊經》,上一講我為大家解釋了《青囊經》中“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兩句的含義,意思是:在天上的紫薇宮中,太乙臨天極之位,君臨四方,面南而統治天空中的各個星宿。今天,我們繼續來解讀“天市東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這四句話的含義。

首先,“天市東宮”,實際上就是指我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天市垣”。《簡明天文辭典》中講到:“天市垣,星官名。是我國古代天文學三垣理論中的下垣,位於房宿和心宿東北,在紫微垣下的東南角,橫跨醜寅卯三宮,約佔東南天空57°的範圍。相當於現代天文學中的武仙座、巨蛇座和蛇夫座的一部份,共包含9個星官,正星87顆,增星37顆。”

按照《步天歌》中的記載,“天市東宮”,主要由22顆星宿組成,分成東區和西區兩部分,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的形狀,星名都用各地方諸侯命名。東區的十一顆星宿,由南起分別叫做:宋、南海、燕、東海、徐、吳越、齊、中山、九河、趙和魏。西區的十一顆星宿,由南起分別叫做:韓、楚、梁、巴、蜀、秦、周、鄭、晉、河間和河中。東區與西區之間,主要亮星為候星。

接下來的“少微西掖”一句,根據《史記·天官書》中的記載:“廷藩西有隋五星,曰少微,士大夫。”《史記正義》中對此句做出了很明確的解釋:“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處士也,第二星,議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大夫也,佔以明大黃潤,則賢士舉,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處士憂,宰相易也。”

很多《青囊經》的解讀者,將此處的“少微”單獨立“垣”,稱為“少微垣”,因此有“四垣二十八宿”之說。這是非常錯誤的,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只有三垣之說,並無“少微垣”存在。《說文解字》中講“掖,臂下也”,“少微西掖”是說少微居太微垣之西掖,少微四星在太微垣西掖,是太微垣邊沿的星座,實際上是屬於“太微垣”。《步天歌》中很明確地講到“少微四星西南隅”也證明了“少微四星”是指在“太微垣”內。而在中國的天文學家陳遵媯所著的《中國天文學史》中所載的“太微垣圖”中也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少微四星”屬於“太微垣”。而《青囊經》的作者將天市與少微相對,實際上是取其理化之相應,用其星名,並非是以此立垣。

接下來“太微南垣,旁照四極”這兩句,在《簡明天文辭典》中有詳細的解釋:“太微垣,星官名。我國古代三垣中的上垣,位於北斗七星的南方,在紫微垣下的東北角。橫跨辰已午三宮,約佔天空63°的範圍,北自常陳,南至明堂,東至上臺,西至上將,下臨翼軫角亢四宿。相當於現代天文學中的室女座,獅子座和后髮座的一部份,共包含20個星官,有正星78顆。”

按照《步天歌》中的說法,“太微南垣”也分成東西兩區,以五帝座為中樞,成屏藩的形狀。太微是政府的意思,故其內星宿多以官名命名。東區的五顆星宿,由南起分別叫做:左執法、東上相、東次相、東次將和東上將。西區的五顆星,由南起分別叫做右執法、西上將、西次將、西次相和西上相。其中的“左執法”和“右執法”兩星有時被統稱為“南藩兩星”。左右執法之間的區域稱為“端門”。“太微南垣”東區和西區之間的主要亮星為“五帝座一”。

《淮南子·天文訓》中講到:“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紫微垣”被古人認為是天上對應地上的君主居住之所,而“太微垣”則是對應發號施令的政府機構,因此接下來《青囊經》中才會有“太微南垣,旁照四極”之說。“四極”,是指東南西北四方。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講我繼續為大家解讀《青囊經》中接下來的“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斡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