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營商環境高地,北京這些部門各有高招

這兩天,通過發改君對全國22個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結果的持續解讀,相信大家對試評價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

然而,自從北京在試評價中排名第一的消息發出之後,就不斷有粉絲在後臺留言,強烈要求發改君重點解讀北京優化營商環境各環節的具體經驗。

應大家的呼聲,發改君請來了幾位好朋友詳解北京做法——

造營商環境高地,北京這些部門各有高招

今天下午,北京市發改委組織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稅務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政務服務辦、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經信委、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等9個委辦局,現場介紹北京市各部門在各自領域內針對優化營商環境所做的亮點工作。

有政策、有案例、有數據,今天的會議內容豐富得簡直可以出一本書!

會上,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北京實際深化改革創新,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

在重點領域改革上,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三精簡一透明”原則,各有側重又合力協作,努力為企業創造獲得感最強的營商環境。在今天的會議上,發改君歸納出了各部門在五個方面上的亮點措施,和大家分享。

針對公用設施接入

提供“一站式”服務,創新“交鑰匙工程”

日前,北京市為優化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接入報裝環節,推出了多項便企利民新舉措。據北京市政務服務辦介紹,截至目前,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6家市政公用企業的服務事項均已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在中心窗口,項目單位可享受接入公用設施“一站式”服務。

在獲得用氣方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特別為大家講解了“交鑰匙工程”服務,即用戶可在報裝時與北京燃氣集團簽訂“交鑰匙工程”委託合同,將各業務環節工作委託其統一辦理,供氣接入環節縮減為2個。這一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集團公司的專業特長,實實在在降低了用戶的接入成本。

在自來水接入報裝服務方面,北京市水務局也介紹了相關改革措施:將設計環節變為圖紙審核,大幅縮減報裝時間。以一家新遷來北京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接入自來水為 例,在新政出臺前,從受理到報裝再到驗收約需16個工作日,而如今僅9個工作日就已全部完成,保證了來京企業方便用水。

針對項目施工

實行全市統一項目竣工聯合驗收機制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行政服務水平,今年3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暫行辦法》,對取得施工許可證的社會投資建設項目,按照自願原則申請,全程實行網上辦理,網上審核通過後,將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驗收。

北京市住建委介紹,聯合驗收工作正式啟動後,各驗收單位配合順暢,工程參建單位積極參與,先後有90多個建設項目申請參加聯合驗收。

針對納稅

推行涉稅業務“全市通辦”

聚焦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北京市推出了“清單式”“票e送”“全市通辦”等服務,制定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涉稅事項“全程網上辦”清單,讓納稅人少跑路好辦事,2017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400億元。

在這一過程中,北京市稅務局始終堅持服務為本,契合需求。推行涉稅業務“全市通辦”,北京市稅務局以納稅人業務需求為著眼點,打破屬地辦稅限制,納稅人可根據辦公場所和自主需求來自由選擇辦稅地點,跨區經營稅戶不再奔波兩地。不僅如此,納稅人還可通過微信實時瞭解排隊擁堵程度並主動選擇辦稅地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通報》,推介了28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其中就有上述這項北京市稅務局涉稅業務“全市通辦”舉措。

針對公平競爭

“信用北京”“風洞平臺”雙管齊下

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公平競爭,而信用信息的公開對於維護公平競爭,作用更是舉足輕重。

“信用北京”就是一個面向社會大眾的信用信息公開平臺。為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經信委著力打造“信用北京”網站系統,開發了一系列創新功能。針對企業,用戶不僅可以在網站上實時查詢企業信用信息,更可在線生成企業信用記錄報告;針對個人,網站歸集了全市25個部門81類1.1億條信用記錄,為社會公眾提供個人信用記錄報告查詢。

持續維護公平競爭,也需要市場監管不斷轉型。為化解新時期市場監管難點,北京市工商局於今年1月推出了“風洞平臺”,即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通過構建市場監管業務流程閉環系統,全面跟蹤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的規律與特徵。截至目前,風洞平臺已將北京市164餘萬戶企業納入監測,利用數據開展抽查和重點檢查177次,大大降低了監管成本、提高了監管效率。

針對創新創業

加大資金支持,“護航”知識產權

細心的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發改君在前天發佈的文章裡就有提到,“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是本次營商環境試評價的三大維度之一,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創新創業無疑是重要的力量源泉。

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科委推出了一系列亮點政策。其中,設立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和實施首都科技創新券,分別面向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創新源頭,和本市小微企業、創業團隊等創新主體,從資金上對創新創業給予支持。目前,科創母基金規模已達200億元,擬實現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2018年上半年,科技創新券申請主體共有592家小微企業和23家創業團隊,申請金額4694萬元。

當創新落實到產品層面,就必然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通過開展“護航”、“雷霆”等專項行動查處知識產權行政案件2034件,同時,建設專利優先審查推薦業務網上辦理系統,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