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我市堅持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河洛大地上,一所所美麗的農村寄宿制學校拔地而起,一個個軟硬件過硬的公辦幼兒園遍地開花,城鄉教育資源正通過不斷完善的信息平臺共享,越來越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不用再翻山越嶺

  農村地區人口分散,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以往,山裡的孩子上學,要麼每天翻山越嶺,要麼擠在簡陋的校舍裡。而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

  8人一間房,獨立衛生間,能洗熱水澡,統一發放被褥,配備生活管理員……去年9月,欒川縣石廟鎮中心小學新建的學生宿舍樓投用,該校的400餘名學生告別了老宿舍裡的“大通鋪”,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標準宿舍。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新安縣,新建成的鐵門鎮高溝小學,塑膠場地和跑道一應俱全,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手工坊、計算機室,設施齊備,各項硬件設施不比城裡的學校差。

  這些變化,是近年我市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的縮影。

  去年,我市各縣(市)分別編制了“十三五”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要不斷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營造安全、關愛、健康的就學環境。

  在新建、改擴建過程中,一批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極差、教學質量長期低下的小規模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被撤併,整合為辦學質量更高的寄宿制學校。去年,我市新建、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113所;今年,我市計劃新建11所、改擴建103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目前已有2所新建學校和66所改擴建學校完工。

  辦好農村教育,關鍵在教師。在補充農村師資力量的同時,我市不斷提升農村教師待遇、加強農村教師培養,為農村留住優秀的教師。

  去年,與欒川縣石廟鎮中心小學學生宿舍樓同時建成投用的,還有兩棟嶄新的教師宿舍樓。每名教師一個獨立單間,不僅有衛生間和陽臺,還統一配備有床、辦公桌椅、衣櫃。夫妻教師還能住進“一室一廳一衛”套間。教師宿舍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工作。

  此外,我市還落實了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提高生活待遇,並在職稱評定、醫療保障等方面對農村教師有所傾斜。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著力消除公辦幼兒園空白鄉鎮

  月初,新建成的伊川縣葛寨鎮幼兒園開園,結束了該鎮沒有公辦幼兒園的歷史。

  該園按照省定的幼兒園辦學標準建設,可容納180名幼兒,有效緩解了當地適齡幼兒入學難的問題。該園不但軟硬件條件優秀,學費也比鎮上的民辦幼兒園低不少,減輕了當地群眾的負擔。近年,像這樣的公辦幼兒園在我市越來越多。

  辦好學前教育,關係人生起點的公平。通過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我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9.9%,比2010年提高32.7個百分點。《洛陽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在鄉鎮,落實3萬人口以上鄉鎮至少辦好2所、3萬人口以下鄉鎮至少辦好1所標準化公辦中心幼兒園的要求,到2020年,徹底消除公辦中心幼兒園空白鄉鎮;在城鎮,實現城鎮每5000人左右設置1所6個班的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到2020年,我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5%。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去年,我市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63所,新增幼兒學位4970個。今年,我市將“新建幼兒園30所,改擴建46所,新增10000個幼兒學位”列入2018年重點民生實事並全力推進,目前80%以上的新建、改擴建任務已完成。

  我市還專門出臺《洛陽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收費參照所在縣(市)區公辦幼兒園,且有最高收費標準。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農村娃也能上“城裡課”

  在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學點內,學生們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和鄉鎮中心校的學生們同上一節課;通過在信息平臺上點播,鄉村的孩子可以“走進”各地名師的講堂……如今,隨著我市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教育”正在逐漸打破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外界的圍牆,讓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

  教育信息化應用的發展,建立在我市“三通兩平臺”建設的基礎上。目前,我市已敷設光纜500多公里,建立中心機房、教育專網,為學校配備電腦、電子白板、液晶觸控一體機等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終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基本普及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如果說網絡、硬件的完善為教育資源共享修好了“高速公路”,配好了“車”,那麼我市搭建的“洛教雲”綜合服務平臺等教育信息化應用平臺,則為教育資源共享提供了豐富的“貨物”。

  在“洛教雲”平臺上,有我市教育部門購買的服務和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PPT課件等各科課程相關資源,供教師們下載使用。教師們也可以在平臺上上傳自己製作的課件、視頻等,與他人分享。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去年,“洛教雲”平臺入選中央電教館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試點。將來,“洛教雲”平臺將聯通全國各級教育資源平臺,我市的教師可以通過“洛教雲”平臺訪問全國各地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獲取全國範圍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創新應用成果。

  近年,我市還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2016—2017年度,我市教師在國家平臺曬課136356節,曬課總數為全省第一。其中504節課獲省級表彰,154節課獲評部級優課。這些優質資源,都將幫助偏遠地區的孩子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洛陽日報記者 郭秩銘 圖片由記者 潘鬱 魯博 劉冰 攝)

連線基層

“咱農村學校不比城裡的差!”

 2 016年,新建的新安縣正村鎮白牆小學投用,教學樓大氣漂亮,操場整潔寬敞,宿舍乾淨舒適。該鎮西白村村民楊清亮的孩子轉到這裡讀書,成為一名寄宿生。

  “起初我們對這麼小的孩子在學校寄宿有些擔心。孩子回來告訴我們,在新學校裡,老師用可以上網的電子白板授課,內容豐富有趣;食堂裡的飯每天不重樣,不僅吃得飽,而且比家裡的味道還要好;每個學生宿舍都有專門的生活老師照顧、指導。我們就放心了。”楊清亮說,“現在,咱農村學校不比城裡的差!”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延伸閱讀

保證每個鄉鎮有1所至2所寄宿制中小學

  根據《洛陽市“十三五”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0年,我市計劃新建47所、改擴建275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保證每個鄉鎮有1所至2所寄宿制中小學。

  到2020年,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校舍、師資、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音美器材、功能教室及運動場地等配備均要達到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並實現多媒體教室全覆蓋,建設覆蓋城鄉的教育信息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此外,我市將按照小學1:19、初中1:13.5的比例,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配足配齊教師;按照小學1:50、初中1:80的比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足配齊宿舍管理人員。(秩銘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