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界面文化”發表了一篇《當女性敢於談性:20年前的帶來了什麼》我才恍然大悟:什麼?《慾望都市》也已經是二十年前開播的劇了?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只看到女主演莎拉·傑西卡·帕克一邊變老、一邊風風光光地繼續時尚icon之路;辛西婭·尼克松在得了艾美獎和託尼獎、出櫃、抗癌之後,宣佈競選紐約州長;但似乎忘了,這20年來,這個社會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尤其是女性的社會地位,女性對於性觀念的態度,又有了些什麼改變?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美國如此,中國也如此,尤其是在很早就開始同步HBO劇集的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摩登女性當中,這是一條曲折的線,也隱喻了社會發展的艱難挪動。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大約從1998年至今的20年來,美國貌似還是那個美國,但在女性的性觀念和性別文化裡,已經暗暗地有了不少變化。《慾望都市》經常被認為開創了一個新類別,它為後來的年輕單身女性電視劇定下了基調。但它也經常受到批評,因為它描繪了不切實際的放縱:高跟鞋,雞尾酒,寬敞的紐約公寓。這為女性的想象力提供了極大空間,但這種幻想也存在著危險。

《慾望都市》作者珍妮弗·凱希·阿姆斯特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在某種程度上,劇中女性放縱的一面展示出單身女性令人羨慕的一面。因為它是一部關於女性應該擁有性自由的電視劇,所以沒有人會想強調性自由帶來的危險。”甚至,她還表示,《慾望都市》是非常白、非常展現特權、與政治無關的女性劇集。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慾望都市》展現的女性生活

所以,一共六季,我們幾乎難以看到美國的四位女主角與其他膚色種族的男性約會,也很難看到今天被廣為討論的性騷擾問題,LGBT的問題也涉及太少(雖然有同性戀男閨蜜)——如果放在今天的美國,這些都是熱點問題,也許會完全換一種拍法。

不過,我們討論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而且,中國社會當中看過這部劇的、參與討論過的,恰恰是那種“非常白的、非常展現特權”的美國階層的對應階層——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當中、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女性。她們衣食無憂,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既渴望找到一個不錯的男友或丈夫,同樣也對性自由展現出了相當的好奇、甚至有的已樂在其中了。

實際上,當時的美國流行文化當中,比《慾望都市》影響中國女性更大的,是電影《泰坦尼克號》。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除了對電影工業有著碾壓式的精神改造之外,還有傑克和露絲的愛情帶給大家的洗禮。他們的愛情是突破社會階層的相戀,還是在傳統敘事框架之內的,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女性中心的愛情觀。

傑克始終是那個傑克,桀驁不遜的傑克,但露絲卻已不是那個露絲,她已由一個拘謹的、壓抑的、慾望無處釋放的貴族小姐,變成一個充滿力量、敢於上天下海的新女性了;而這種實現和轉變,得依靠傑克的犧牲。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這實際上對中國女性是有感染力的。光是女主角那麼迅速的移情別戀並迅速與他人發生關係,還有展現在大屏幕上的裸體,在以前,一定是被批判的對象。

當然,從1998年開始的《慾望都市》,悄悄地在中國的精英女性階層裡得到了傳播;四位女主角在不停地換性伴之餘,還貢獻了很多經典句子:

“歡迎來到這個不純真的時代。”

“如果一個單身男子有錢,這將是他的優勢。但是如果一個單身女子有錢,這將是個麻煩。”

“你的陰道是紐約的熱門景點:全天候開放。”

“天啊,我又碰見了十五年前的他。這說明我已經把紐約能上床的男人都上遍了,並且開始重複了。”

“女人想的總是‘我們’,男人的‘我們’指的則是‘我和我的老二’。”

而其中最豪放的薩曼莎,讓很多中國女性明白:取悅自己才是最高的道德。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實際上,在即將到來的千禧年之前,中國本土女性的性觀念也早已發生了嬗變,衛慧的小說《上海寶貝》橫空出世、石破天驚。她開創了好幾個關鍵詞:比如“美女作家”,比如“身體寫作”。她的《上海寶貝》因為被禁,更加紅透半邊天。諸神退位的時代,她的出現無論如何是具有象徵意義的。

小說裡,上海女作家CoCo(即衛慧本人)與中國男友天天、德籍性伴侶馬克的戀情是主線,穿插了若干露水情緣,同時,文中還有各種亮瞎了眼的CK內褲和各種閃爍的大牌,肉慾與物慾齊飛,這種不加掩飾的渴望,才是《上海寶貝》洛陽紙貴的原因。這與《慾望都市》裡的金句“全世界女生來到紐約都在終其一生尋找兩個LLove(愛情)和Labels(大牌)”,是精神上的契兄弟。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其後,還有棉棉等若干美女作家,拓展了身體寫作的版圖。

也就是千禧年前後,網絡BBS興起,QQ興起,陌生人社交如火如荼,你要是起個“輕舞飛揚”這麼浪漫綺麗的名字,再放個女孩頭像,陌生人的敲門和各種騷擾,能把你煩死。痞子蔡的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印刷出版,標誌著網絡正式成為男女戀愛的重大場所。

網戀,成了最重要的戀愛方式之一了。

應該說,“網戀”只是詞語的美化和委婉,後來興起的更專業的陌陌、探探等“交友”軟件,民間給予了更恰如其分的名字:約炮。“一夜情”在這個新的時代當中,甚至是近乎主流的、正面的、不必避諱的。道德觀念在網絡的主場上,只會被嗤之以鼻。

中國的性觀念,從來都沒有像2000年之後的那幾年那樣,婀娜多姿,絢麗多彩。以至於過了幾年再回頭去看《上海寶貝》,覺得好像稀疏平常啊,沒有多開放啊,沒有多不可思議啊。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衛慧《上海寶貝》曾紅透半邊天

木子美的迅速走紅,在中國女性的性觀念變遷史上,才是劃時代的存在。性與愛、物慾完全剝離了,她遴選男人、進攻男人、又毫不遲疑地踢走男人、糟踐男人,並把閨房之私拿來公諸於世界,也不美化自己。她被視為“女權主義者”。概念如何定義,是另一回事,但她的大膽,把世界都驚嚇著了。

性觀念開放,進展神速,一方面,歸功於網絡的興起、便利,人們戀愛,或者一夜情,都有了非常便捷和隱私性強的工具;對於年輕人來說,觀念的傳播也空前地便利,很容易獲得認同感。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以至於全世界,經濟、文化,一切都在蒸蒸日上,普遍都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充滿信心;覺得科技會越來越發達,社會局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明天賺的錢會比今天更多,以後找的男朋友會現在這個更帥……一個積極的社會,就是開放的、包容的,對道德沒啥興趣,對私生活有一種“關你屁事”“關我屁事”的豁達。

對了,《慾望都市》播完了。但這四個加起來差不多有兩百歲的女星,還演了《慾望都市》電影版,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但是,開放和寬鬆,拓寬了行為邊界,也就意味著要忍受著它帶來的反彈。我又想到了馮小剛在2000年上映的《一聲嘆息》和2003年上映的《手機》,兩部電影都是談男性婚外戀的。但可以看到,它們的價值觀已發生微妙的偏移:男性,尤其是中年男性,道德底線越來越低,已經喪失了“做賊心虛”的傳統美德了。

反正這個社會都很寬容了呀。

但是,這種蜜月期不是無期限的。在進入新一個十年之後,“革命樂觀主義者”的臉上的笑容就漸漸僵住了。北上廣深的房子終於漲到無論如何省吃儉用也供不起的程度了,年長一點的夫妻,還要面對孩子的學區房、孩子的教育金——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年輕人結不起婚,中年人離不起婚,也出不起軌。如果連後路都斷了,還敢那麼多玩花樣嗎?不敢了。沒有放肆的資本。

而且,當初改變了世界的網絡和手機終端,在帶給我們各種便利、讓我們欣喜若狂地迎接科技時代的同時,“惡果”也顯現了:這個平臺淘汰了大量的傳統行業,找工作越來越難,經濟也慢慢不景氣了。大家對錢越來越斤斤計較,慾望也越來越低,包括性慾。

我們來到了一個低慾望的時代。

這幾年,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計劃生育有了鬆動:2016年1月1日年開始,全國正式全面放開二胎。因為現在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已經低到慘不忍睹了,人口老齡化太快。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雙雙下降。最糟糕的是,育齡婦女也逐年減少。二胎在新生兒當中的比例首次超過了一胎,意思是,生一胎的人特別少。

不僅生育率下跌,結婚率也在下跌,離婚率倒是提高了。像是全面進入了性冷淡的社會。

這幾年,還有幾個新動向,一個是,對彩禮的空前關注,對“三千萬剩男”的空前關注。性別比不平衡,重男輕女,男多女少,女性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之下,對婚姻的興致,大幅降低。

一個是,對買不買婚房、如何買的考慮,並且在結婚時就充分考慮離婚時如何分配財產,更導致,男女雙方對結婚的興致,再一步下跌。

女性現在只能唱著“我不要你的房,不要你的車,不要你的錢,也不要你”的小曲子,聊以安慰了。

大概在2014年開始,“直男癌”的這個說法成了新常態;對男性的批判越來越狠,包括“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醜”“油膩中年男”等等。那些曾經佔盡性別優勢、從不打算尊重女性的男人,終於也有被拾到話語權的部分女性嫌棄的那一天了。

同時,大家也絕望地意識到,中國社會當中,直男癌的比例太高了。到底男人還有沒有尊重女人的、值得談戀愛的?

從去年好萊塢開始的一場“米兔(METOO)”運動,也影響深遠,一直延展到中國,波浪所及,從高校、到傳媒界、到公益圈,甚至涉及著名主持人。我聽過很多女性在私下控訴,也聽過一些男性在私下裡反思。至少,雙方都開始反思和釐清交往的行為邊界。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打破沉默的人”成為《時代週刊》2017年年度人物

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大家本來對談戀愛的興趣就已不多了,現在多了謹慎,多了後顧之憂,就更懶了。調情?浪漫關係?不存在的。

看著官方宣傳女性回家生二胎,女性要當賢妻良母,大家只能苦笑了。在一個經濟狀況堪憂、看不到明天的社會里,大家沒有雅興去享樂了,道德的、保守的,才是安全的,情感與性的重要性,節節敗退。

就這樣,我們迎來了一個被道德閹割的新時代。我本來以為,伴隨著《慾望都市》一起影響到中國女性的開放的性價值觀,將是一個好的開始。誰知道,那就是巔峰,那就是結束。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我們迎來了性冷淡年代嗎——20年來中國女性性觀念的演變|侯虹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