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準時機——栽蒜

現在又到了栽種大蒜的時節,看見鬱鬱蔥蔥的玉米地,我的思緒不由再回到當年,我們一家人僅有一個人的口糧田,不僅要供給我們的糧食,而且還得產出一家人的花費錢。

農閒時節,我打零工,注意到大蒜的價格特別便宜,集市上許許多多的賣蒜人和堆集老多的大蒜,我有了自己也種大蒜的想法。回到家跟愛人一商量,我們不謀而合的達成了共識,那就“栽蒜”!第二天,我特地去集市,跟賣蒜人們仔細詢問,原來他們村大部分人都因為價低滯銷,而不願意再栽蒜了,栽蒜的地塊都沒有人整理!

當天晚上回家,告訴愛人賣蒜人的談話,愛人更加確定了栽蒜的念頭,可是我們家僅有的口糧田裡邊仍長的是即將豐收的玉米,總不能把玉米毀掉再栽蒜呀,討論了半宿還是捨不得玉米,忽然愛人提出來可以在玉米的行間套播大蒜,過幾十天收了玉米大蒜就可以如同露地一樣的生長呀。

有了這個成熟的思路,我每天打零工的休息時間跟大家討論的話題就是栽蒜,大家建議我可以在蒜薹收穫後,再種西瓜,等大蒜挖掉的時候,西瓜開始扯蔓,互相不影響的。別人不栽蒜,我就冒險幹。

等我在中秋節後,去集市買大蒜種子的時候,好心的賣蒜人告訴我“七大、八小、九獨獨”的諺語,原來在我們當地,農曆七月份栽蒜最好,到了八月份的時候,生長期減少,蒜頭就小,栽的蒜來年產量就低一點,到了九月份,來年蒜頭就是獨瓣了。熱心的賣蒜人看我誠心想栽蒜的心情,就告訴我“催芽”的絕招,把大蒜種子放入“紅芋(薯)窖”(生產隊時期,為了恆溫儲存紅芋,關中農村一種建在地下保存紅芋的場所),低溫催芽非常有效的。

我回家按熱心賣蒜人的吩咐,兩天時間大蒜芽就冒了出來,我內心十分感激好心人為我搶到的時間,提一籠大蒜種子就去地裡勞作。

瞅準時機——栽蒜

漸漸成熟的玉米地

玉米地裡栽蒜,說起來非常簡單,可是實際幹起來:稠密的玉米地,密密麻麻的玉米葉劃得臉上火辣辣的疼;一會功夫出汗了,又是蟄辣辣的刺痛;衣服黏在脊背、胳臂難受極了;脫掉衣服,渾身被玉米葉肆虐的割划著;被汗液侵蝕著,刺疼、蟄辣辣同時地折磨著;當憧憬著大蒜豐收的信念,就完全戰勝了肌膚的苦楚,悶熱、窒息的玉米地、倔犟的玉米葉已經不算是什麼,鋤頭刨開的土溝裡,頂著嫩芽的大蒜然後被我一顆顆擺在裡邊,回過頭又輕輕地敷上土,露出嫩黃的蒜芽,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壓倒了所有的刺痛,一籠大蒜種子終於在我極度疲憊的時候,全部植入了玉米行間。

踏著沉重的步子,託著滿身刺辣疼痛的感覺,我回到了家,愛人早做好飯等著我,看見我的時候她的眼眶溼潤了,她放下懷中的閨女去給我燒熱水,我從鏡子中看見自己頭髮、脖子、臉、滿身都是黃濛濛的玉米花粉,難怪半路遇見的鄉鄰們,用那樣怪異的眼神跟我打招呼,原來我形象的邋遢比身上的刺痛更讓愛人心疼。熱水洗掉花粉、汗液,渾身輕鬆了許多。

閨女咿呀咿呀地陪我吃完飯,從紅芋窖取出第二籠大蒜種子,芽子更長了,看著嫩黃的蒜芽,滿心希望的我繼續播種我們的夢想。

秋天,玉米掰完挖掉玉米杆,嫩黃黃的蒜苗如同韭菜一般,非常惹人喜愛,到了元旦時節,集市上的蒜苗比往年貴多了,我們就隔株挖蒜苗去賣,賣了兩次就收回大蒜種子的錢;春節前後,我們的蒜苗收入,讓小家庭美美地過了一個“肥年”。

第二年春上,真的出現了連鎖反應,集市上鮮有的蒜薹價格一路飆升;忙罷後的大蒜更是賣到了前一年的數倍價錢;看著紅紅綠綠的一堆鈔票,愛人就開心的講述她的理論“逢貴莫攆,遇賤甭癱”,原來大蒜的賣價高是她半年前就預料到的。

老農民們樸素的兩句話蘊含了一個深奧的價值規律,當一種物品價值高的時候,你不應該去盲目的追著去發展它;而當一種物品的價值低廉的時候,你應該著手去準備。這是一句非常睿智的“農諺”,而聰慧的她通過這個決策讓我十分地佩服!

今年的大蒜價格又逢低廉,過去了20多年的切身經歷,肌體苦楚過後的豐厚收益到現在每次提及,愛人仍是滿臉的自豪,老農民的哲理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豐厚收益的,抓住機遇獲取屬於自己的利潤。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文化陝西SQ”“魅西安”“壯美昭陵”“韓家文苑”等平臺,實名認證——新浪博客,頭條號原創作者,東方頭條,搜狐博客,強國博客等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