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至理名言?還是謊言?

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有一個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完美,那麼優秀。而我們家的孩子怎麼那麼差那麼笨,那麼不省心呢?

“為什麼城裡的孩子5歲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我的孩子都9歲了,26個字母都還不認識?”“別人3歲就學會了跳舞,我也要給我的孩子報一個舞蹈培訓班。”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至理名言?還是謊言?

於是很多家長認為: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直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今天畫畫,明天鋼琴,後天舞蹈。很多孩子學著學著,發現自己不適合,於是拖拖拉拉不想去。而家長呢,態度很堅決:不行,你必須得去。說了一大堆道理,逼著孩子去。而很多孩子也是含淚參加完各種培訓,把天賦都磨滅掉了。

如果認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知識儲備,智力發展,多才多藝,重點學校,那麼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奮不顧身地隨波逐流。於是乎,別人家的孩子學什麼,咱也不能落下; 別人家買的是學區房,上的是重點學校,咱也削尖了腦袋往前鑽。我也承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不異於夢魘!

為了這麼一句話,中國教育開啟“拼爹”、“拼媽”模式;為了這麼一句話,也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你所強迫的,都是孩子不想要的。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至理名言?還是謊言?

整個國情與教育氛圍擺在那邊,我們不能說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班裡就是錯的,但就真的算是贏在起跑線了嗎?我們也不能說孩子從小掌握多門語言太嚴苛了,但這算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成績出類拔萃固然很可喜,但這真的能讓孩子一路成為人生贏家嗎?

很多父母一路拉扯著孩子贏得了很多外界的肯定。但卻忽視了很多孩子在成長初期的內在真實所需,讓孩子反而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孩子真的對某些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本不用去引導,他會自動、自發地去學習,會想盡一切辦法創造條件去實現,你只需要陪伴和提供一些基礎的保障,就足夠了。

孩子的學習是為了成長,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學習技能是為了運用知識,每個孩子特質不一樣,學習速度也有差異,起點也不盡相同,所以不能一刀切,更不要強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競技場上,因為有規則有訓練有名次,才需要奮力而起,奪得好名次。而孩子的成長並不是競技,更不是家長值得炫耀的資本。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至理名言?還是謊言?

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做父母的如果自己一事無成,大概率這孩子也不行,因為基因裡就寫著不行兩個字。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拼的是耐力與汗水,殊不知也拼的是天賦與運氣。

更可怕的是,在我們認清現實後反過來唾棄現實,默默承受了現實給我們的這一巴掌,沒有能力讓自己過的豐盛富足,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然後把一切寄希望於孩子身上,讓孩子來彌補自己的遺憾。那麼,我們的遺憾,憑什麼加在孩子身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欺騙了一個時代的教育謊言,是商家為了利益聯合在一起挖的巨坑。引誘著無數不知所措的家長和可憐的孩子往裡面跳。它背後的邏輯是:你生下來就要奔跑;你不去做這些事情,你不去消費,你就會輸;你不去買這個產品給孩子吃,他就長不高;你不去報這個特長,你就對不起你的孩子,等等,不一而足。它人為地帶來了擔憂、攀比、恐懼、盲從的環境,成了人們將遺憾與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藉口,到終了我們會明白,毀掉孩子的不是貧窮,而是一顆焦慮的、對未來未知的一切產生恐懼的功利心。

與其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不如自己爭口氣,成為孩子良好的榜樣,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悅的成長氛圍,讓他們盡情的享受童年的美好時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免得將來我們孩子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至理名言?還是謊言?

最深沉的愛,來自於對孩子最大限度的允許,允許他們活出自己的天性,允許他們活成他們自己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樣子。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