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黄金生产建设

王震与黄金生产建设

1975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前排左二)到烟台视察,观看牟平县淘砂金时的情景。

今年是王震同志诞辰110周年。王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新中国黄金工业的奠基人。本文作者在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司和后来成立的黄金局工作时,曾多次随王震到各地视察,亲眼目睹了王震不辞辛劳,跑矿点、搞调查、抓黄金生产建设的一些主要活动。现以王震关怀、视察山东黄金生产为主线,对段丁波文章进行选编,以期更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

两次视察金矿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1975年开始,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抓黄金生产和建设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黄金最早、产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到1888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当时居世界第5位。此后随着军阀战乱,黄金生产衰退。全国解放后一个时期,黄金生产也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64年在周恩来的倡导下,冶金部成立了中国黄金矿产公司,黄金生产才开始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刚成立的黄金矿产公司被砸烂。几经周折,到1975年黄金生产才达到1888年的水平。因此,王震下决心要扭转这种落后局面。

1975年6月3日下午,我接到电话通知:“立即准备随从王老视察山东招远金矿(我国当时最大的金矿),明天上午到天津市马场道天津新港革委会找王震副总理的秘书伍绍祖和谷牧副总理的秘书胡光宝同志报到。”

6月4日清晨5点多钟,我同有色组的技术员邢克隆一起赶赴天津,上午10点多到达新港。当时,两位副总理正在听取新港建设情况汇报。晚餐后,我们乘一艘坦克登陆艇改装的中型军舰去山东黄县龙口港。上舰后,我刚把行装放在住房里,就被带到军舰上曾标有“舰长会议室”的房间里开会。

王震副总理讲过一段话后,拿过一部大型中国地图册,一面翻一面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这是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中对我国自然资源条件的描述。在以后的日子里,王震常引用这一段话抒发他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激励其他同志。他接着说:“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曾经嘱托我过问一下金子的生产,但是头几年没有这个条件。现在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涨到160美元一两(市斤16两制的1两,合31.25克,相当于1盎司),一两黄金可以购买一吨小麦,或一吨钢材,4两黄全可以购买一吨橡胶。”说来非常惭愧,我们这些多年管理有色金属生产的人,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和使用,对于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一无所知。我们像听到了新闻似的,把王震所说的几个数字马上记录在笔记本上。

王震接着又说:“咱们明天到烟台招远金矿,然后再找几个搞地质的同志一道到内蒙古金矿看看。两个地方都看了,再开一个重点省发展黄金生产的座谈会,这个会我一直参加到底。”王震接着问了我们一些有关烟台地区和招远金矿黄金生产的情况,又看了招远金矿的地理位置。其实他早已在他的地图册上给招远县城划了一个又粗又大的红圈圈。

第二天早晨6点,军舰到达龙口港,山东省委秘书长张子石、烟台地委书记陆升云等前来迎接。乘车到达黄县县城后,我们被安排住在县委招待所。

早饭后稍事休息,就开始听取陆升云和地区工交办负责同志关于烟台地区黄金生产情况的汇报。当汇报到社队群众集体采金,积累资金办硫酸厂、化肥厂、农机厂,发展社队工业,同时兴修水利支援农业时,王震非常高兴地说:“一个生产队有50个劳动力,拿出5个到10个劳动力搞金子也可以”。听完汇报后,即乘车视察招远金矿。

6月6日,王震主持召集烟台地区招远、黄县等已发现有黄金资源的各县县委负责同志及重点产金公社、金矿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详细听取汇报,并多次插话指示。王震说:“我国人口是世界第一,黄金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一,这像什么话呀!在国际贸易中黄金是硬通货,什么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都可以买,有钱买得鬼推磨!”大家听后都笑了。座谈会结束时,王震又作了长篇讲话。他说:“现在山东的黄金生产不能说很好,只是打下了好的基础,开步走了。你们打算超额完成今年计划,很好!这里的金矿资源很好,脉金、砂金都有。靠勤劳勇敢的人民广开生产途径,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解决生产需要的设备、材料,如钢材、木材、炸药等,每两增加补贴100元,给化肥50斤,我看能打开这个局面,同时也可以把农业带起来。”

视察结束时,烟台地委写了一个书面报告,提出了增产黄金的方案。6月7日,王震对这份报告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如数供应方案中所提出的设备和物资。在国家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个方案付诸实施了,烟台地区黄金生产计划也超额完成,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之后,王震又组织冶金部、地质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单位负责同志,到内蒙古察右中旗金盆金矿进行现场实地考察。

发动地质界勘探金矿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王震感到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黄金地质资源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出面发动地质界勘探金矿。

6月26日,国家计委地质局根据王震的指示,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黄金地质工作座谈会。会议首先由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汇报黄金地质资源情况。新疆、吉林、云南、黑龙江、湖南、湖北等省、区都反映该地区黄金地质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发展黄金生产的前景很好。

座谈会开了7天,王震参加了6次,并在会议开始和最后一天作了两次重要讲话。其中,关于山东黄金生产,他提到:山东招远县搞得好,那里过去农业生产最低,为生产金子,社队联营开采黄金,收入增加了,粮食生产也上去了,单位面积产量变成烟台地区较高的。内蒙也搞了几年了,一个人一年生产四五十两金子,相当于8000多元美金,创造的价值很高。这都是很好的经验。把你们请来开这么一个会,就是要搞金子,要加快速度。”

这次座谈会后,在国家计委、经委的支持下,地质局、冶金部都逐步加强了黄金地质勘探工作,投入黄金勘探的地质力量成倍增长。在王震的倡议下,还组建了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专门从事黄金地质勘探工作。我国黄金地质勘探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召开六省区座谈会

1975年7月13日上午9点,王震副总理来到冶金部机关,常务副部长杨殿奎,还有在机关的其他副部长和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根据王震指示,冶金部核心组对黄金生产较前重视,成立冶金部黄金组。

王震在调查研究了招远和金盆金矿的经验后,召开了全国黄金地质座谈会,并亲自敦促冶金部加强对黄金生产的领导,决定于8月上旬召开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黑龙江、湖南等六个重点产金省、区的冶金厅(局)长座谈会,首先在这些重点省区掀起黄金生产的高潮。

8月1日,座谈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烟台地委书记朱本正、陆升云等。6个重点产金省(区)的代表是:山东省冶金局赵克明、杨光祖,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局张青、张明德, 河南省冶金厅程亮、王玉田,黑龙江省冶金局刘浪、赵海燕,河北省冶金局苏金海、甘当铨,此外还有许杰、胡宗锷、陈立,以及外贸部的郭月斋。冶金部参加会议的有石豁、邢克隆和我。

当天下午,王震率领与会的全体同志视察牟平县解甲公社规山大队和莱山公社南陈家大队砂金生产现场。王震脱掉鞋袜,赤脚下到淘金沟底仔细察看淘金情况,并同采金社员和干部亲切交谈,鼓励大家多采金,把采金同平整土地结合起来,规划好,注意节省采金用地。他要求结合挖金生产,请地质技术人员研究挖开的地层地质情况。

8月2日,王震接国务院通知,回北京参加贺龙骨灰安放仪式。王震回京期间,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招远县的一些金矿,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然后座谈,各省区汇报各自的黄金生产情况和发展规划。王震返回烟台之后,6、7、8日各省、区继续汇报,并共同商讨了有关发展黄金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从8月1日烟台六省区座谈会开始,此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王震行程1万多公里,召开了六省区座谈会,视察了东北、中南6个省,再加上6月份视察的山东、内蒙古、河北3省区,一共视察了9个重点产金省区,完成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同时也是发动黄金生产的一次大宣传、大动员。每到一地,他都传达周恩来总理以及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发展黄金生产的重要指示,广泛传播了山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发展黄金生产的先进经验,对打开黄金生产新局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制定政策 颁发文件

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之后,用1个月的时间反复讨论研究发展我国黄金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划,王震主持起草了以冶金部、国家计委地质局名义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黄金、白银的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关于发展黄金生产的正式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当时黄金生产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党委重视发展黄金生产,把黄金作为国家重点产品来抓”。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这样提出问题。报告还提出了“国营金矿和群众采金并举,大力发展群众采金”和“采探结合、土洋结合”的方针。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针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对于加强黄金工业的科学研究和综合利用、加强对黄金工业的组织领导、设置必要的管理机构,报告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报告中提出一整套扶植黄金生产发展的具体政策。例如,在当时国家物价普遍冻结情况下,规定了黄金“每两收购价格人民币262.5元以外增加100元的补贴,作为国营金矿和群众集体采金的维检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补助资金”;低利率(月息一厘八)专项贷款作为小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重申1972年规定的外汇分成办法;实行实物补助,对于群众集体采金,每交售一两黄金国家拨给标准化肥50公斤、布票5市尺;物资供应上规定,群众采金每生产1万两供应钢材200吨、木材400立方米、炸药100吨。

这些方针、政策给黄金生产建设以极大的鼓励和物质支持,给黄金工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创造了在当时情况下难得的有利条件,对“五五”“六五”期间黄金生产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从1975年到1986年的11年中,我国黄金生产连年增长,平均每年递增速度在10%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同王震克服种种阻力和困难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分不开的。(段丁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