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文 | 顏琨 李穎琪

前言:這是一個跨越數十年的時代故事,不亞於經典港劇裡的橋段。文章有些長,但希望可以幫助正在閱讀的你,真正看懂TVB。

19年前,彙集視帝視後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下稱“TVB”)臺慶劇《創世紀》,成為一代人的經典;19年後,TVB聚集最優質的演員、製作班底,重拍《再創世紀》,使其成為《歲月風雲》後首度登陸央視黃金檔的港劇。11年後重回衛視,TVB想要捲土重來。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再創世紀》


戲內,金融危機於2008年席捲香港,創業青年、沒落富三代、商業巨賈各方勢力爭奪首富;戲外,2008年的TVB正處在歷史的巔峰,《溏心風暴》《法證先鋒2》等熱播,旗下藝人歐陽震華、林峰、胡杏兒、佘詩曼同時爭奪視帝視後。TVB與亞洲電視(下稱“亞視”)在香港市場分庭抗禮,後者在收視上被TVB鉗制、日虧損一度達到200萬港元。如今,亞視的危機曾在TVB上演,而上述明星也大多和TVB解約,TVB輝煌不再。

TVB的落寞的是20年間大環境的縮影。新媒體崛起、香港媒體環境驟然鉅變,TVB廣告收入大幅下滑;藝人紛紛“北上”、TVB一度“空巢”……危機背後,TVB失去了年輕人市場,成為上一代的記憶。承載諸多期待的《再創世紀》已在內地收官,豆瓣評分7.3,收視率最高0.67%、雖躋身收視前十,卻沒有重現19年前的萬人空巷。如今,陷入多重窘境的TVB不得不走出舒適區,在51歲的中年軀體內重塑年輕基因,巨輪正在轉向、尋找出路。

“世界是那些勝利者發出的聲音,失敗者從來沒有發言權。”鍾嘉欣飾演的鄭思妤在劇中感慨,似乎也道出了TVB當前的窘境。

作為集渠道、製作、藝人經紀等於一身的全產業鏈娛樂公司,曾經的勝者TVB還能再創世紀嗎?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專訪TVB高層、梳理TVB三個不同身份(電視臺、製作、經紀)下的轉型方向,試圖找到答案。

電視臺TVB:時代鉅變下的數碼轉型

故事從1967年11月19日開始。

那年,香港人利孝和、邵逸夫等人一起創辦了TVB,經營傳統電視臺業務,這是TVB所有輝煌的起源,也是日後TVB的危機爆發後首個被波及的業務。

80、90年代,電視佔領媒體高地,TVB曾一度成為行業霸主。1980年的《上海灘》成為類型劇裡的經典;1992年的《大時代》在香港創造了42%的收視紀錄;之後的《刑事偵緝檔案》《天龍八部》等一系列經典作品則成就了TVB的地位。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大時代》五美


但輝煌時代也並非風調雨順,光輝歲月裡,TVB所處的香港媒體環境就已瀕臨寒冬。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香港經濟陷入低迷,第二年香港GDP下跌5%、失業率增加一倍,香港報業不斷蕭條。此後幾年,香港媒體環境持續下行。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香港金融風暴來臨。當年,Youtube進入香港, TVB則把收費電視20%的股權轉讓給Gemstone Pacific Limited。那年及之後播出的《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和《宮心計》,都創下了50%創下收視記錄,成為近年來的收視之王。這是TVB的頂點,但也是TVB逐漸走向衰落的起點。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2008年,《溏心風暴》創2003年來TVB自制劇最高收視紀錄



不久後,TVB迎來多輪股權換血。2011年,創始人邵逸夫轉讓其持有的26%股份給陳國強的Young Lion等方(如下圖)。2012年,TVB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上海文廣合資成立翡翠東方,將TVB內容發行至內地;2015年,被稱為“中國默多克”的黎瑞剛,攜他的華人文化入股Young Lion;2016年,黎瑞剛出任TVB董事局副主席,而他的加入為TVB之後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當時,香港旅遊業不景氣,經濟繼續下行,這也導致客戶減少在媒體的投放。財報顯示,2014—2016年,TVB廣告收入從31.95億港元連續下降至24.58億;整體收入從49.12億港元下降至42.10億。而Youtube、Facebook等海外媒體早已成為香港的“主流媒體”,這也進一步瓜分了本已縮小的媒體市場。

多重危機在香港媒體市場爆發,一眾老牌傳媒公司受到嚴重衝擊, 2016年,TVB的“老對頭”亞視宣佈倒閉,香港媒體界一片譁然。

TVB的轉型也醞釀於鉅變之中。

受互聯網視頻和盜版衝擊,TVB的付費電視業務也日漸低迷。2015年,TVB提出開展OTT業務,從傳統電視臺向數碼轉型。經過一年多的籌劃,TVB於2016年上線了 “MyTVsuper”,試圖衝破傳統電視在時間、觀看渠道上的限制,原付費電視業務負責人林桂興“臨危受命”。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MyTVsuper首頁



這一決策得到新任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剛的支持,實際上,早在其出任SMG總裁期間,就創立百事通,打造了國內最大的IPTV平臺,後來百事通成為上海文廣和東方明珠整合的基石業務。他還帶領上海文廣推出 “東方寬頻”手機電視業務,是國內傳統媒體向互聯網轉型的先行者。幾年後,TVB的轉型方向與當年如出一轍。“華人文化有互聯網和國際視野,很多的想法他們一聽就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寶安曾告訴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記者。

與內地優愛騰靠廣告起家不同,MyTVSuper的商業邏輯並不一樣。創立初期,MyTVSuper便推出付費業務,想通過付費用戶吸引廣告。林桂興曾在4月對毒眸表示:“現在付費用戶的比例比較高,但未來廣告會成為主要收入。”李寶安也曾坦言,希望OTT成為新的增長點。

巨輪掉頭並非易事,轉型陣痛期來的很快。MyTVSuper上線初期,TVB的收入還未見起色,成本卻大幅增加。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不過,在2016年,轉播里約奧運會讓MyTVSuper獲得第一批用戶,當年上半年,MyTVSuper註冊用戶超660萬(香港人口740.98萬,660萬佔比超過89%),OTT盒子達到120萬家庭,佔據香港家庭數的一半。香港之外,OTT海外產品“TVB anywhere”已經覆蓋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多個地區。

MyTVSuper稍有起色後,去年7月,新產品“BigBigChannel”上線,利用劇集衍生的鬼畜內容、藝人直播、短視頻等內容吸引年輕用戶,並打通電子貿易、於7月上線BigBigShop。目前,該軟件的總訪問量超過120萬人次。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BigBigChannel首頁


這兩個平臺讓新媒體業務成為TVB收入增長最快的業務,也標誌著TVB正式從傳統電視臺轉型成為了一家全媒體公司。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除了收入增長,TVB也突破了一定的年輕用戶圈層。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節目及製作)杜之克告訴毒眸:“相同的節目內容,廣播電視上最主要的年齡層在50歲左右,機頂盒受眾在20到30歲,手機端受眾主要為20歲上下的年輕人。”

但TVB真的打入年輕人市場了嗎?毒眸採訪多位香港本土年輕觀眾,Facebook、Instagram仍舊是他們的首選,TVB在他們心中則是“過時”、“大媽最愛”的代名詞。

不過,TVB向全媒體的轉向才剛剛開始。8月,TVB決定在9月1日終止為普通話受眾設立的TVB8,全新版普通話翡翠臺上線,迎合內地市場。此時,內地視頻平臺崛起,電視臺在流媒體狙擊下處境艱難,2017年,廣播電視全國廣告總收入更是出現首次下滑。杜之克認為:“傳統電視臺應和新媒體展開緊密的合作,探索更有活力的媒體模型,這將會成為內地電視臺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傳統電視臺,TVB轉型的魄力和斷臂決心值得內地電視臺學習

TVB劇作:新港劇還能成經典嗎?

受互聯網衝擊的不止電視臺業務,TVB的劇集製作也遭受重創。常年不變的題材、許久未見的爆款,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審美疲勞;而美劇、韓劇、內地劇,多種劇集品類則逐漸佔領香港市場;加上內地對港劇的引進限制更封鎖了TVB劇在內地的影響力,TVB在電視劇上的領先優勢,嚴重下滑。

曾經,TVB劇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氣質,觀眾通過TVB劇瞭解香港、愛上港劇。無論是早期的經典,還是千禧年後的《衝上雲霄》《金枝欲孽》《法證先鋒》《宮心計》……一系列名字背後,都是當時的正流行,似乎TVB出手,便是精品。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出手便是爆款的局面,在2014年的《使徒行者》後便戛然而止。對於內地觀眾而言,TVB不僅是沒有了爆款劇,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見了蹤影。

政策限制是導致“TVB消失”的主要原因。2015年,廣電總局頒佈限制境外劇在電視臺播出的“限外令”,所有境外劇都要實行先審後播的報備機制,港劇不再享有邊播邊看的便利,香港播完,內地才能在流媒體看到少量劇集。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2014年的《使徒行者》對內地觀眾來說是TVB最後一部爆款劇



當然,TVB離開內地觀眾視線並不僅是政策所致。那一年,內地的《琅琊版》《花千骨》成為爆款,劇集行業進入大劇時代。《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羋月傳》等一系列電視劇開始佔據觀眾注意力。《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等韓劇更在內地颳起了“韓流”。《盜墓筆記》等開啟了網劇時代,《太子妃升職記》《老九門》《白夜追兇》等爆款頻出。

“互聯網帶來了很多衝擊,內容可以通過互聯網傳到全世界。我們要和韓劇、美劇、內地劇競爭。”李寶安也意識到了競爭的嚴峻性。

內地優質內容爆炸的那幾年,TVB缺席了。限外令後,TVB與優酷保持著每年少量劇集的供應關係,一度淪為不起眼的劇集供應商,被內地觀眾遺忘在角落裡。

內地觀眾用五年時間,走過了香港二十年的路。”杜之克曾對毒眸記者感慨。TVB劇也必須尋找出路,在衛視限制、內地電視臺式微的環境下,擁抱流媒體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自2013年起,TVB一直與優酷保持一定數量的劇集引進。去年,TVB聯手企鵝影視,採用騰訊投資+TVB製作的方式,推出《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今年,《深宮計》上線,雙方開發新項目《鐵探》。此外,TVB關聯公司“邵氏影業”與優酷聯手打造《飛虎之潛行極戰》,與愛奇藝宣佈打造《守護神》,“新港劇”捲土重來。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深宮計》

同時,“限外令”影響似乎逐漸消失,為了上星,TVB開始積極探索合拍劇。與愛奇藝合作的《再創世紀》是第一個合拍劇項目,雙方聯合投資、TVB提供製作班底,愛奇藝上線,同時成功將《再創世紀》發行至央視。杜之克告訴毒眸,衛視劇的合拍模式,將成為TVB未來的主要方向之一。

正在與騰訊影業合作的合拍劇《衝上雲霄2020》,TVB將啟用內地演職人員,探索更新的模式。

儘管合作模式還有待探索,但TVB已經看到成效,財務狀況在經歷連續的下滑後,終於在今年上半年有所好轉。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從數據來看,TVB似乎開始有些依賴內地。但雙方的關係更像是互相需要,無論是優酷引進TVB劇、還是騰訊的合作劇、抑或與愛奇藝的合拍劇,TVB劇作為內容品類中的重要一環,是優愛騰獲取內地港劇圈層的重要砝碼。

對於內地市場而言,除了港劇內容是必爭之地,TVB的劇集製作工業化和方法論也是價值所在,這是TVB曾屢出爆款的 “制勝法寶”

毒眸記者曾探訪位於香港將軍澳的TVB電視城,直觀體會到了香港影視工業化的魅力。2003年搭建完成的TVB電視城,佔地逾11萬平方米,包括23個錄影棚,11個用於綜藝、5個用於喜劇、7個為新聞演播廳。

攝影棚區內,一天可同時拍攝四部電視劇,棚內搭建不同格子間:臥室、辦公室、舞臺、醫院等場景,可迅速拆除、改造;棚外,外景拍攝區可隨著拍攝需求經常改變。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①TVB的“格子間”演播廳和格子間內場景② TVB外景拍攝區③分類細緻的服裝倉庫:每



從外景、拍攝到服裝,劇集籌備、開拍、後期再到播出,每一個環節都井然有序,TVB儼然一個劇集生產的工廠。

除了硬件工業,TVB擁有調度所有環節人員的系統。TVB旗下導演、編劇、監製、演員,一旦遇到某部劇撤檔、提檔,原劇組人員可立刻調度至另一劇組,實現人員最優配置。作為TVB的員工,拍戲是他們的日常工作,這套熟練的系統減少了多數項目的基礎人工成本。

而隨著內地劇集製作水平進階,觀眾對服化道細節和電影質感的需求,口味日漸刁鑽,TVB這套運營了25年的工業機器,似乎已很難與動輒幾億成本的內地大劇抗衡,曾讓TVB引以為傲的工業化流程,可能會成為制約其下一步發展的桎梏。用慣了“套路”的TVB製作系統,也需要升級。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TVB一件戲服能橫跨十幾年


觀眾日益多樣的觀劇口味下,TVB需要改變的還有用戶思維,作為港劇的競爭者,內地製作公司更懂得觀眾的喜好:“大女主”、仙俠、玄幻、懸疑、探險等題材將用戶劃分為不同圈層,優愛騰也紛紛將分眾用戶思維運用到排播、製作中,這讓類型單一化的港劇很難在爭奪用戶時間中勝出

打造圈層爆款、而非全民爆款是當下TVB的核心訴求。“港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90年代會呈現社會中小康家庭的價值觀念,近幾年更加多樣,如《使徒行者2》在警匪題材的外殼下充滿著都市浪漫感。”TVB在製作和劇情上也在探索新的方法論。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使徒行者2》劇照



目前的TVB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觀眾用戶畫像,對內地市場的觀眾喜好也仍然在摸索,新劇在內地的宣發部分目前均交由內地平臺負責,這讓TVB失去了解內地觀眾觀劇喜好的機會。不過,杜之克對毒眸透露,TVB將試水內地的劇集宣發。但港劇的發展速度能否跟上內地觀眾、香港年輕觀眾的口味?這顯然還是未知數。

藝人“離潮”後的泛TVB化

除了電視臺、劇集製作,TVB另一個被大眾熟知的身份為藝人經紀公司,而藝人危機也是大眾認知中TVB“沒落”的開始。

自1972年開辦藝員訓練班、1973年評選“香港小姐”開始,經紀業務就是TVB產業鏈裡的重要一環。

藝員培訓班、香港小姐選人,以劇帶人, TVB產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港星,TVB曾一度被稱為造星工廠。

周潤發、劉青雲、羅嘉良、葉璇、鄧萃雯、萱萱、胡杏兒、黃宗澤……這些名字都曾屬於TVB,如今,他們已“散落天涯”。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除了早年間投奔大銀幕的周潤發、劉德華等,TVB藝人歷史上爆發了幾次大規模的藝人離潮。

北上是藝人離開TVB後的最多選擇,這一趨勢從90年代開始便已出現。當時,一批香港導演北上探索,甚至帶動了一批香港藝人離開。2005年,張衛健和導演王晶在內地合作了《小魚兒與花無缺》,該劇由慈文出品。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張衛健、謝霆鋒版的《小魚兒與花無缺》


有了第一批北上內地的“探路者”,TVB藝人似乎看到了更大的市場和希望,紛紛進軍內地。但離開TVB,成功的卻只有少數,不少人離開TVB就失去了代表作。即便如此,依然有大批藝人主動離開,這讓TVB一度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追求高片酬和更大的市場是藝人投奔內地的核心訴求。在國家廣電總局出臺“限薪令”之前,演員片酬佔劇集製作成本七八成是常見現象。與內地明星動輒幾千萬的片酬相比,TVB藝人從未得到與名氣匹配的可觀收入。“視後”鄧萃雯曾公開表示:“我很紅但我也很窮。”公開報道顯示,鄭嘉穎在TVB的片酬為一集6000港幣,內地為8萬人民幣,隨著通過內地影視劇打開知名度,片酬還在不斷上漲。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鄭嘉穎通過《步步驚心》中八爺一角打開內地知名度



除了片酬低,高強度的工作也讓不少藝人選擇離開。TVB每年要生產500集電視劇,意味著平均每天要製作至少1.3集。對比內地,《喬家大院》《雍正王朝》等劇平均一集需拍攝三天左右。羅嘉良曾公開表示:“薪水少、睡眠少、工作強度大,我在TVB17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在內地拍劇,演員的休息時間很有保障,都是在合同中有註明的,所以我拍戲時很精神!”

能到內地拍戲的藝人還算幸運,TVB的藝人向來狼多肉少,辛苦打拼卻無法得到“視帝視後”的藝人比比皆是。

南方都市報2010年的文章詳細講述了TVB金字塔式的薪酬結構:位於金字塔塔尖的是TVB“一哥一姐”,為了吸引他們回TVB拍劇,會給出數百萬港幣的“天價”。第二類是不願和TVB籤長約的中生代演技派,合作大多以一年兩部、兩年三部劇的形式,薪酬為一部50到100萬,拍完即付。第三類則是無線力捧的藝人,他們採取年薪制,TVB每年支付一筆薪酬,可全年任用。而藝人中的“最底層”,是按集拿收入的“鐘點工”,他們大多數沒有底薪,沒有角色便沒有收入。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過去這麼多年裡,我們一直以為行業的主要人才都在TVB裡,但我們培養了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杜之克曾對毒眸坦言。如今,TVB提出了“泛TVB”化策略來應對藝人離開。

這意味著只要在“老東家”TVB工作過的演員、導演、編劇,都可與TVB合作。如《不會撒嬌的女人》是宣萱時隔多年、再回TVB之作,她與TVB以不籤長約為前提,以保證挑選合適劇集的自主權。這也是目前TVB與老藝人的合作模式。

與老面孔合作,可為新人提供更多“混臉熟”的機會,“以老帶新”的模式成為TVB當下的選角策略。如《再創世紀》用郭晉安、楊怡搭配周柏豪、餘芷慧,以提高新人的知名度,採取“公司幫助藝人,藝人回饋公司”的雙向發展道路。


TVB捲土重來想《再創世紀》,然而你已經多少年沒看TVB劇了?

《再創世紀》中“以老帶新”的模式



但這也導致了目前港劇中“老人太老,新人太新”的局面,《使徒行者2》《再創世紀》等劇集雖讓周柏豪走入大眾視野,但距離黃宗澤的時代、還相差甚遠,TVB的造星方法論或許也該隨著時代發展而調整。

如今,佈局新媒體領域已讓TVB嚐到了改革的“甜頭”,但目前的TVB還未製造出新的全民偶像、港劇爆款。電視臺TVB已在轉型路上,而製作公司、經紀公司TVB還在探索,後兩者或許才是真正幫助TVB重回大時代的核心。

重新登上央視的《再創世紀》已經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對於離開內地核心市場多年的TVB而言,意義不言而喻。0.67%的收視率雖在當下已是不錯的成績,但《再創世紀》並不足以讓TVB重回巔峰。不過,新的大門已經打開,下定決心改革的TVB仍有翻盤的機會。

巨頭出擊,能否重新成為勝者?一切只能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