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百千万行动”推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落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浙江江山市全面开展基层治理“百千万”行动,着力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统领作用,推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重重落地。

打响“百团入村”大会战。以打造“战斗团队、奔跑团队、温暖团队”为目标,严格执行“周二无会日”制度,推动广大联村干部冲在一线。“三定模式”聚合力。根据“领队抓总,团长负责,一团一品”原则,推行组团联村“定点、定向、定时”服务模式。全市305个村(社)均由乡镇街道驻村领导担任团长,结合实际按需配备部门指导员、驻村联络员、民警治安员、律师调解员、金融帮扶员等相对长期固定人员,同时针对村社实际需求吸收致富能手、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为团员,提升组团联村实力,涉及干部1436人。自组团联村开展以来,走访服务群众12020人次,解决问题2330个。“三张清单”强服务。以问题为导向,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制定合理可行的个性需求1536个,按照“目标需求提出—组团接单谋划—项目具体实施—事后总结评价”的流程,全面推行组团联村项目化运转,各团根据村社需求每年至少领办1个重难点服务项目,作为自选动作,提升服务的计划性和精准性。同时以“党建5+”为纲,细化明确具体事项,形成任务共性清单26条,由团长“派单”分配任务。

“三色考评”促实效。实行组团联村干部“红、黄、灰”三色管理考评。开设《基层治理、党员先行》专栏、专报、专题,广泛宣传报道组团联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褒先促后,年底将选树一批组团联村“两优一先”标杆。实行组团联村“督事”与“督人”同步,下发通报督查通报3期,调整履职精力无法保证、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生态指导员27人。

打牢“千员入格”阵地战。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以村两委干部为主的“一长三员”全部沉入网格、深耕网格。放大支部格局。以组织力提升为目标,下发《江山市规范村(社)党组织设置的实施意见(试行)》,在衢州市率先启动村社“超大支部”升格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村社党组织设置调整,党员数超过50人的建党总支,超过100人的建党委,不断规范网格支部建设。据统计,305个村社中共有36个升格为党委,138个升格为党总支。建强网格阵地。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和“就近管理、就近活动、就近联系”的原则,以基层治理全科网格为基本框架,同步推进网格调整优化和党支部(党小组)设置,确保每个村社网格都设有党支部(党小组)。全面落实网格支部(党小组)“五有”建设标准,做到有议事场所、有鲜明标识、有相应设施、有运行制度、有工作经费,制定制定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负责人工作职责、协商机制和会议制度,实现党组织设置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建有网格支部(党小组)阵地842个,并升级为“网格先锋服务站”,拓宽服务功能。

发挥干部作用。利用村社换届一周年契机,开展村社换届“回头看”工作,重点把网格长、网格员作用发挥、农房管控、扫黑除恶、参教信教、综治维稳等纳入村干部“回头看”的内容,并依据“红黄灰”三色考评办法实行“两晋双停”正反奖惩制度,对考核优秀者实行待遇晋档、岗位晋前,对后进者实行薪酬停发、履职暂停,尤其是对长期不在家、无法保证履职精力的村干部一律采取歇职或免职处理。如四都镇通过“回头看”对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金山村主任采取了歇职一年的措施,并由表现较好的村妇联主席主持村委工作,享受主职待遇,有力树立一批实干者、调整一批懈怠者、震慑一批观望者。

打好“万人入户”持久战。创新党群“1+7”服务模式,通过构建全科服务网格、强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人7户”常态化。按照“就近就亲就熟”的原则,明确1名党员联系认领7户以上群众,同时细化党员AB岗(或主联副联)联户制度,除年龄偏大、身体条件不具备的党员外,组团联村(社)党员干部、在村(社)党员(含预备党员)带头作为主联党员践行A岗,长期在外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辅联党员践行B岗。目前全市14000多名党员全部联户,普遍设置党员“红黑榜”,相关表现以积分形式纳入党员“优学优做”先锋指数考评。

“1员7职”多元化。每名党员身兼“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治安维护员、卫生督查员、安全协管员、民主监督员”等职,常态化开展“平安巡查、河道保洁、协调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重点服务人群清单,保证“服务不漏户,户户见党员”。“1心7片”无缝化。全面落实“五上门”要求,重点关注创业人才、统战对象、空巢老人等7类人群,形成“纵向管理、横向协作”的扁平化管理的全科服务网络,发挥“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积极作用。如开展农房管控工作以来,叫响“农房管控在行动、我是党员我先行”的口号,仅7月1日当天,17户党员带头拆,拆除面积1440平方米。

(浙江省江山市党建云平台供稿——张芝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