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發生意外後,你購買的意外險可能一分錢也陪不了

最近社會上的事兒太多了,壽光的大水剛剛退去,滴滴就重現了慘案;電瓶車主剛剛反殺了開寶馬的紋身哥,就又有中國留學生在德國被分屍的駭人聽聞。

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了?鬼有什麼可怕,我帶你去看人心!

今天小保君要說的是另一件事,一件讓小保君十分有感觸的事。前段時間,有不少人也應該看到了這麼一篇文章。


小心|發生意外後,你購買的意外險可能一分錢也陪不了


事情經過:

5月30日,馮卓斌3點多的時候他被上司喊去6樓檢查萃取塔,於是他就去了。這個年僅24歲的小夥子並不知道接下來等待他的,是長達55天生不如死的折磨。凌晨4點30分,因為設備陳舊,萃取塔發生爆炸。

馮卓斌被8%的己內酰胺萃取水造成98.5%的燙傷。

什麼是己內酰胺萃取水?知道兩點就夠了:

1:己內酰胺是一種可以引起全身多臟器毒性作用的毒物!

2:中毒後無特效藥物救治!

然而,事故發生以後,公司的幾宗罪,真是太過寒心。

第一宗罪:設備老化,使用違規物品,沒有防護衣物

第二宗罪:

人燒傷後沒有立刻送往醫院,而是開了一個多小時的會

第三宗罪:對醫院撒謊,拖延6天導致死亡

第四宗罪:拒絕受害者家人提出的要求,不想給予合理的賠償

......

小心|發生意外後,你購買的意外險可能一分錢也陪不了

圖文不相關,侵刪

美達的公告全然沒有道歉的誠意,反而透出一種傲慢:“如果不是他自己不小心,怎麼會連累我們公司出意外?”死者為大,不知道美達企業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小保君在譴責美達公司這種蔑視生命的態度,也在思考。如果這位逝者生前自己有一份意外醫療險。是不是在公司不肯轉院的時候,自己還有一個選擇的機會。是不是又會有另外一種結局呢?


小心|發生意外後,你購買的意外險可能一分錢也陪不了

圖文不相關,侵刪


就像小保君說的,保險只是一種風險的轉移,我們不能預知意外的來臨,但是我們可以先給自己或者家庭一份安心。

當然,你購買了一份意外險,也不是說就萬事大吉了。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覺得買了意外險,發生了意外以後,就一定會有相應的賠償。然而卻被保險公司告知不能賠償,所以才會出現一些理賠糾紛。為了讓大家走出這些誤區。今天,小保君就和大家聊聊你不知道的意外險那些事兒。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鍾女士在上班趕公交車的時候,因走得匆忙,一不小心踩在了香蕉皮上,重重地摔了一跤,致使她的腿部骨折,只好住院接受治療。

住院後,鍾女士突然想起曾購買過一份意外險,雖然腿部骨折,但她非常慶幸自己購買了意外險,心想,這次住院的醫療費有著落了。

隨後,她便向保險公司報了案,準備在出院後進行理賠申請。但讓鍾女士意外的是,保險公司給她的答覆是,她的這種意外傷害,不在保險公司的理賠範圍內,即使她出了院也不會得到理賠。這事讓她非常鬱悶,覺得自己被騙了,明明在保單上寫著附加意外傷害險,保額3萬元,保險公司為什麼不給理賠呢?

不理陪的理由:


其實很簡單,鍾女士把意外險的概念弄混淆了。

雖然鍾女士確實購買的是意外險,但意外險分為兩種,一種為“意外傷害險”,另一種為“意外醫療險”。而這兩種險,雖同為“意外險”,但在對因意外事故引起的傷害進行賠付時,兩者的差別很大。


1.意外傷害險

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通常包含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投保人因意外造成身體傷害時,保險公司將予以賠付,通常僅在燒傷、殘疾、死亡等賠付條件下,受益人一次性拿到約定的保險金。


小心|發生意外後,你購買的意外險可能一分錢也陪不了


2.意外醫療險

意外醫療險通常含有因意外事故產生的門診、急診醫療費、住院費的報銷等,其針對被保險人因意外原因受到了身體傷害,並由此產生醫藥費用開支後,按照合同約定給予報銷。

人身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一般不單獨承保,而是作為人身意外傷害死亡殘疾保險的附加險承保。

怎麼區分意外險?

因鍾女士購買的是意外傷害險,故鍾女士不會拿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假如鍾女士購買的是“意外醫療險”,這次摔傷她就能得到賠付。所以大家一定要確定自己購買了哪種意外險。

  • 簡單來說“意外傷害險”主要是賠付造成傷殘或身故的大意外,和治療費用無關,屬於給付型險種;
  • 而“意外醫療險”則主要賠付小意外,如對生活中常見的磕磕碰碰造成的醫藥費用。


不過,“意外醫療險”具有損失補償性質,賠償標準是遭受意外後,對就醫或接受其他幫助時實際支出費用的補償,如果被保險人通過醫保等其他渠道獲得部分補償,保險公司也就只承擔剩餘的費用了。

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哪種意外險,不要等購買以後再去後悔哦。

寫在最後

小保君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應該怎樣購買意外險。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明天和意外無法預測?但這份意外險今天就可以擁有...)進行查看。這邊就不在多做闡述了。

不管什麼樣的保險,都有優勢和劣勢。一種保險只能規避一種風險。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相互補充。才能讓保險發揮最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