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去世了嗎?

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我是一個95後,說起霍金,我和他第一次見面是在一間金碧輝煌的屋子裡,我記得好像還是高中的時候吧!那時我對這位偉人的印象還是有點模糊,為什麼模糊呢,還是因為在2012年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偉人離我們這麼近。我第一次見到物理學家為什麼感到模糊呢?是因為我以為他離我們很遠。

這兩天我們偉人的消息可謂是鋪天蓋地,在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了。

霍金,他用轉動的眼睛轉動了整個世界。

如果真有“時間旅行”,或許在未來某個時刻,霍金回望2018年3月14日,會露出他那標誌性的調皮的笑容。

這是令世人震驚的時刻,人們為失去這位傳奇的科學家而悲痛,亦或祈禱他在另一個不為人知的時空裡獲得真正的自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斯蒂芬·威廉·霍金這個名字,超越了其作為科學家本身的意義,更是人類與疾病、命運搏鬥的象徵。疾病禁錮了他的身體,但沒能阻止他探索宇宙的腳步。

霍金今日向世界作別,也許他已向未來出發。”

2017年11月5日下午,霍金的面孔出現在第五屆某大會的屏幕上。

在演講中,霍金再次表達了他對人類未來的擔憂。在他看來,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人類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就必須要涉足前人沒有到達之地。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這是霍金在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演講。從21歲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之後,他漸漸癱瘓,1985年,又因為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而徹底喪失說話的能力,從此只能靠語音合成器來完成演講和問答。

國家天文臺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陳學雷記得,2002年他在美國做博士後,看到霍金正在跟別人討論問題,“我本想上去和霍金先生談一談,但後來還是放棄了”,陳學雷向深一度記者說,那是一件對他困難的事,霍金和幾位教授、學生的交流,都是通過在屏幕上點擊像手機一樣的小鍵盤,輸入一個句子,再通過語音播放出來。他回答每一句話,快的時候要五分鐘,慢的話可能要二十分鐘。

為了這個演講,騰訊WE大會團隊努力了兩年,專程去霍金在劍橋的辦公室拜訪。在錄製霍金演講視頻的當天,他親自挑選並回復了中國網友的4個問題。最後一道題是:“如果能回到過去或去往未來,你怎麼選擇?”霍金毫不猶豫地說,未來。

回答完之後,他眼角流下了一滴淚。

霍金的精神流傳下來,他的堅強、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