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袁大頭”在錢幣珍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撒播廣、影響遠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釐革中的一個主要角色。由於它是實物錢幣,介於人們對貴金屬的認可,以及對歷史文化強烈的認同感,因此珍藏的人不在少數。“袁大頭”的變現能力較量強,這也是藏家看好的因素之一,“錢”景一片看好。

常見的袁大頭有三年、八年、九年以及十年,五年的銀元十分稀少,甚至很多史料都沒有記載,據瞭解民國五年袁大頭銀元分多個版別,有一角一元,也有貳角銀元。當時社會動盪,百姓顛沛流離,政府制度不夠完善,貨幣流通情況十分混亂,想要達到貨幣統一,統治者們也是有心無力,而“袁大頭”銀元是實行貨幣統一所走出的第一步。

天津和福建等鑄造局都有所參與鑄造,而且這裡所鑄造餓銀元流通範圍十分廣泛。慢慢時光長河,銀幣在時間中輾轉流傳,時而冒出個頭,時而消聲沉寂,無影可尋。

五年“袁大頭”更是難以得到,其價值比其他年份的袁大頭更勝一籌,能得到一枚,是一種緣分。

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本枚民國五年袁大頭銀幣,錢幣正面上端鐫刻“中華民國五年”六字,“年”字後沒有“造”字,“民”字中有一“點”,刻字精美,慷鏘有力。

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大鬍子,威風凜凜,霸氣側漏;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嘉禾,下繫結帶,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關心百姓生活,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突出國家民主政策;中央為幣值“壹圓”,挺拔秀美,灑脫飄逸。

錢幣篆刻精湛,雕工極其完美,浮雕感強烈,鏡面平整光滑,紋飾非常清晰,齒距排列均勻,內齒清晰勻稱,色澤亮麗,微泛金黃色,包漿自然,使用痕跡明顯。

時光荏苒,經過歲月長河長年洗禮,品相依舊保留完好,極為難得。

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國庫空虛,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

“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

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袁大頭詳細的分辨要領有“一看二稱三聽音”。

“一看”,看形狀、看成色,視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鉅細、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由酸洗、銼邊、包皮的痕跡,此外真銀元邊齒詳盡勻稱,規整齊整。

“二稱”,稱重量。銀元的尺度重量應是26.5克左右,銀成色佔88%。正常的銀元經由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到達25.8克。

“三聽音”,聽聲音。就是使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分辨,一樣平常真銀元的尾音輕脆、悠長而清亮,假銀元的聲音多數尖短而低悶。

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民國五年袁大頭有著歷史薰陶,因歷史原因,市面上很少見到,更是添加了神秘感,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

珍貴的民國袁大頭記錄了辛亥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

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在貨幣收藏界被譽為“銀元之寶”,是錢幣愛好者及收藏家不斷尋求的一種珍品。

銀元更是有財富鼎盛、滾滾而來的寓意。在生意方面,家裡擺放聚寶盆,將凝聚旺財的銀元置於其中,寓意財源滾滾,聚集一堂。

鑑賞|珍稀之物 民國“袁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