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文史哲系列——美國強大祕密

美國世界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話題都繞不開美國,世界和平與自由進程似乎由美國守護,經濟商業創新大多由美國發源,美國文化快餐行銷全球,背後關鍵原因是什麼,為什麼美國這麼強大,美國建國之初又是怎樣,為什麼聰明的人願意跑到那裡,似乎美國已成為西方文化集大成者,要替全人類解決衣食住行問題,還要解決精神需求問題,猶如一種文化宗教流佈全球,為什麼如此迅速捕獲人心,讓大家倒戈而向,背後到底是人性原理所致嗎,人需要自由創造,需要獲得自我尊重,需要安全感,需要奮鬥希望,需要公開透明,需要平等對話,這些普世價值觀是否就是人心所向的根本原因,為什麼只有美國最後演變成為世紀強國,強國地位幾乎延續一個世紀,似乎還沒看到衰落的可能。雖然歷史上大國強國輪流坐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等等,這些國家都有一時輝煌歷史,但後來基本停滯或者退後,那麼美國經濟社會源源不斷髮展活力源泉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它可以源源不斷輸出人才與文化,是不是各種自然與人為原因天造地設般並在一起,打造出這麼一個類似人類世界自由王國,然後各世界人民都如一窩蜂似的全奔向美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徒勞苦嘆美國聚集這麼多優秀人才,而且經濟社會永葆活力,畢竟也於事無補,只有日三省乎己,從自己身上找毛病。任何國家,正如個人,如果不懂反思,認為自己完美無缺,不求進取,滿足於當前現狀,最後結果自然就是不進則退,失去生機。

民心何謂

民心所向,如水之就下,正如西周周文王躬耕西岐,人民百姓自然而然跟隨他,居留在他的駐地,助他成為開國之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下人人心所向,正如一股無形力量,任誰也壓制不住,即使高高在上如帝王,也會有所顧忌。凡事事出必有因,每種現象背後肯定都有一番不可告人的秘密,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如果純粹是偶然造成的現象,那麼如何解釋一個持續這麼多年的現象。正如兩個同等條件下普通人,為什麼是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最後成功了,或許從反面思考更容易,為什麼那個人失敗了,或者為什麼那些國家不是停滯就是處於動盪之中,要麼領導人更迭如走馬觀花,換湯不換藥,屢屢改革不到半途便作廢,然後另起灶爐,互相指摘,最後便滿足於政治層面攻擊,而對最底層人民心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麼全社會滿足高福利,毫無競取之心,如昏昏欲睡的晚年期,超穩定般經濟社會最後結果竟然是普遍平庸,雖然也不失為和平穩定。奈何世人往往只注意美國政治黨派爭論,也不注意其最底層政治基礎,只有那個基礎還在,那些黨派之爭根本不會觸碰到要害。正如可口可樂所言,即使它的工廠一夜之間毀於旦夕,第二天又可以無中生有般造出一個可口可樂帝國,這到底是什麼神奇力量,看看德國與日本戰後復興之路甚至我國改革開放後進程,都能看出來一個國民性格,正如一個沒落貴族之家只有尚存一口氣力,不至於全然放棄,還是會東山再起的。歷史規律就是這麼明晰,有時候都不是什麼外在原因所致,只是內在創作慾望被激發,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求進步,不甘居於人後,畢竟有這麼悠久的歷史與生命力。同理,美國背後力量要追溯至建國之初,那些先民到底奠定了怎樣制度,國家也如企業,第一代企業開創者總是會讓人懷念的,他的精神氣魄已經內化在企業文化裡,不管是喬布斯之於蘋果,還是馬雲之於阿里巴巴。制度架構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歸根到底是相信人性可塑與否,假如相信人性原罪,世上絕不可能出現完美人類,那麼制度設計就會朝著防止人性惡的方向進行,先小人後君子,假如相信人性本善,世上一定有完美聖人,那麼制度設計就會朝著激發人性善的方向進行,先君子後小人。

美國由來

一群被本土背棄的宗教逃難者逃往新大陸,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求生存,各個殖民地各自獨立,成立議會,建造城堡,大學、圖書館、醫院、議事廳都建立起來,這些機構可謂是在美洲大陸一夜間遍地開花,似乎是全民辦教育、辦醫院,推選議事代表,成立民兵自衛隊,看似社會結構很鬆散,似乎沒有一個統治中心,無中心化,自由散漫,民眾在上,政府在下,簡陋議事廳與繁華私宅形成鮮明對比,可謂藏富於民。眾所周知,最穩定最難能摧毀的是無中心化耗散結構,不管是最原始游擊戰,還是現代全民戰爭,不管是互聯網模式,還是市場經濟體系,正因為其無中心,根本不會有七寸之處讓你一擊即著。美國經濟社會文化多元化就是它不竭生命力所在,各個城邦鬆散結合在一起,各自有法律制度,如果哪個城邦有強制傾向,立馬就有企業或民眾搬離,城邦就如同企業面臨競爭問題,不得不去自我改善制度漏洞,如何吸引企業與民眾,這在荒涼西部大開發時代也得到歷史驗證。比如先佔有一個地方,然後建立學校、醫院、酒店等,然後編造偉大的夢想誘使民眾搬到此地居住,如同創業之處先販賣夢想,保證你來到這個地方之後,物質精神需求統統滿足。只要每個小城邦與每一位民眾都辦好自己的事情,整個大邦國自然就會無事可幹了,正如現代化企業集團總部人員一般較少,著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部就只有二十五名左右,越到高層越應該無事可做,類似無為之為,只要這個制度運轉自如,也就沒太大毛病,何苦來哉,何必太多擔憂。要是事無鉅細,統統要高層拍板,而高層淪為救火隊長或萬金油,那麼這個機構設置與運營本身必定有問題,很難持久。國家亦如企業,如果一個國家總是有解決不完的問題,那肯定是最開始地方出錯了,才導致一步錯步步錯,拆東牆補西牆,完全陷入戰略被動境地。美國到底強在哪裡,是教育與科技嗎,那為什麼那麼多聰明的人在那裡,是天生聰明還是後天培養,是經濟與金融嗎,那為什麼那麼多企業家誕生在那裡,到底是創業衝動還是破壞性創新精神,為什麼企業家拼命在那裡創新,因為有巨大需求市場,有創造財富巨大激勵,有無數前輩創業成功,美國夢在激勵著你,是制度與文化嗎,這些東西都是舶來之品,民主共和是法國發明的,只是歷史上太多類似案例,發明家不一定就是一個能幹推行者,很可能發明者就自我陶醉在政治新概念發明上面,而美國剛好結合英國習慣法保守優勢與法國民主平等精神之所長,取其所長而棄其所短,這不正是後來者居上的根本途徑嗎。文化更是如此,美國曾被歐洲嘲笑,簡直是文化荒漠,文學雕塑音樂舞蹈統統不行,美國文化更能體現在政治經濟行為中,個別美國城鎮甚至根本沒有閒情逸致之風氣,只是工廠遍佈與企業扎堆,剛開始或許也只有教堂可供人們週日休息與祈禱,後來文化演變形式越發多樣,但都是民眾所樂聞喜見的大眾娛樂形式,電影電視樂園商場快餐博物館畫廊圖書館遍地開花。美國文化天生具有粗獷見效快的特點,根本不會有精緻講究之風,如大河流水,直來直去。總歸言之,剛開始可能只是一小群新教徒,當然新教徒也是移民,但後來隨著不同國籍的新移民不斷增加,美國算是彙集各族人類優秀成分來打造一個國家,豈有不強大之理,如果人類所有種族並在一起都不能打造出一個強大國家,那才是怪哉,只要看看那些美國優秀企業家祖先來自哪裡就知道答案,答案自然是五湖四海。一個複雜多元化的生態系統總具備自我淨化能力,而溫室的花朵往往見不著陽光,而天生要在大自然裡搏鬥的自然會學會適應最複雜情形,去解決最困難問題,國家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生態系統,如果不能實現自我換代更新,遲早就會變得遲鈍停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人之言,言之有理。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興亡亦如人類個體生老病死,如果不能適應生存自然就會被淘汰,後一代人如果領悟不夠透徹,找不到問題關鍵點,沉迷於表面不關痛癢的問題,最終也只會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