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2018年是數碼相機爆發的一年,全畫幅噴井,中畫幅首次已低姿態走來。這一年感覺各大廠商都鉚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昨天旁軸中畫幅富士GFX50R正式發佈,預計今年11月份開售,售價4500美元,約摺合人民幣3.1萬元。明年估計3萬以內妥妥的。比較尼康Z7,感覺不貴呀。醒醒吧,你忘記了還有鏡頭,中畫幅一個鏡頭2~4萬,家裡有礦呀?是不是膨脹了?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中畫幅有什麼好?下圖很形象。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今天村長要討論的主題並不是中畫幅(這個話題單獨討論),而是討論的另一江湖神器——GR3。


年初有傳言,說理光將會在下一代GR3上採用曲面傳感器,當時我還寫了一篇文章,表示理光GR有救了。Sorry,我真的高看了理光,根據昨天官方披露的消息,外觀並沒有肉眼可見的變,參數有升級,新的28mm f/2.8鏡頭,4組6片,兩片非球面,6cm最近對焦。新的2400萬像素傳感器,三軸機身防抖同時模擬低通濾鏡,相位對焦,觸摸屏,1080p/60p,但是閃光燈沒了。就這貨,還要等到2019年才發佈。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關於理光GR系列,上次我提到它是在半年多以前,當時就有傳言,說年內升級款要發佈。好多粉絲興奮呀,理光死氣沉沉的論壇終於迎來了一批新帖子。那段時間就連在售的老古董GR2都漲了兩百多。可以說,這臺小機器被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帖子徹底神化。

很多人不解,這樣一個卡片機,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在膠片時代,頂級便攜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相機,這類相機往往被稱為PS機,不是Photoshop,而是Point&Shoot,意思是傻瓜機,只會按快門就可以拍照,之所以稱之為頂級,是因為畫質極好。頂級PS機的畫幅都是135全畫幅,可以獲得和135專業機一樣的景深和細節,而這些PS機的鏡頭更是各大廠商展現光學實力的陣地之一。在那個年代,“褲兜大底大光圈便攜機”就已經是很多玩家隨身攜帶的寶貝。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1996年,GR1的推出在當時受到了市場極大的關注,雖然大家都傳言說這隻鏡頭其實是施耐德設計的,但是理光在生產中引入的新技術也功不可沒,這種新技術叫做鏡片匹配系統,一般鏡片在磨製完成之後都會有小誤差,理光的這套系統會測量每片鏡片的光軸誤差,然後把性能最為相近的鏡片匹配在一起。此外,鏡片都是雙面多層鍍膜,前後組都使用了非球面鏡片。

在當時的第三方評測中,MTF曲線的表現甚至優於大多數同焦距單反鏡頭。理光後來還把這枚28mm鏡頭專門做了個徠卡L39螺口的版本——GR 28mm/2.8 for LEICA LTM,活生生的炫技。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在GR1舉得成功後,理光乘勝追擊,在接下來的幾年,接連推出了GR1的改進版GR1s、GR1v,又研發了廣角版的GR21,在那個年代,真的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獨領風騷”。

然而,時過境遷,康泰時垮了,美能達被吞了,尼康砍掉了產品線,也就剩下理光還在堅守GR系列。機會?理光沒有珍惜,直到2005年,才推出了GR的數碼版GRDigital。為什麼?不想砸錢。

不誇張的說,GR系列的遺產這些年早就被理光給敗光了,也就靠情懷在苦苦支撐,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沒用過GRD,就等於白玩攝影”這樣的言論在到處傳播,文藝青年不就是這樣被騙的嗎?有時候真想反問一句,你知道這機器究竟為什麼好?也許連歷史都說不清楚一二三,只是跟風。


GR3來了,是你期待的嗎?


都8102年了,想知道這機器和旗艦手機拍照上的差距除了底大之外還有什麼?論擠牙膏的水平,我就特別服理光。回頭來看,買一代的兄弟你們真的賺了,那才是超值,還玩了這麼些年。高端?GR3也就只能在價格上,做的高端一點了。

讓一個人毀滅之前,必先使其膨脹。這句話用在相機上也一樣的。目前整個高端卡片機市場已經出現極度萎縮的趨勢,黑卡也賣不動了,松下LX在悄悄降價。怪誰?也許該怪手機。畢竟非正式拍攝,更多是為了分享,相機拍完了,傳輸到手機,再適度修圖,再發送,黃花菜都涼了,遠沒有手機拍完了就發,那麼方便。

進化,有時候就是這樣殘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