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文 | 黎金花

近段時間以來,負面事件是一件又一件,"山竹"也來湊熱鬧,給人的感覺是神經都快不堪重負。

每次,當我對現實產生無力感的時候,只要想到一個人,想起她說的話,心中的力量感就會慢慢生起。

那個人叫李欣頻。

李欣頻是臺灣籍女作家、旅行家、著名廣告人。今年49歲的她,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過完第四個本命年的生日。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生日當天她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的照片,與女星伊能靜同框,絲毫沒有違和感,還是那麼年輕、那麼優雅、那麼充滿智慧。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第一天做事,最後一天做人;你怎樣過一天,就會怎樣過一生;人都會死,所以要勇敢地活……

李欣頻很多的文字,總是透著滿滿的Power。

現實中的她,也的確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人,而這力量也並非她一開始就彰顯出來的。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小時候的李欣頻,內向甚至有點自閉。

她非常不適應體制下的教育,逃學、蹺課,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問題小孩。

高三聯考時,在學校和家長的層層限制和重壓之下,李欣頻感覺逃無可逃,又無處訴說。

就在想要放棄生命時,遇到恩師甘訓賓,甘老師給她自由和絕對的支持力量。

她便跑到圖書館,躲在那裡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在讀到赫曼赫塞的《車輪下》時,看到書中孤獨少年漢斯的死,讓叛逆期的李欣頻心中的暴風雨,慢慢平息。

漢斯死了,是代我而死;而我,一定要代他勇敢地活。

從此,戀上閱讀的李欣頻一發不可收拾,她堅持每天閱讀一本書,誇張的時候一天讀五六本書。

大量的閱讀,救了她的命,也讓她的文字,更多一份靈動和豐富。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當眼前無路可走,而回頭路已被堵死,那麼就跳過去吧,跳需要勇氣與信任。"

"不再逼自己成為更美好的人,不再強迫自己成為別人,出淤泥的蓮花已經綻開。

它生來就是一朵完美的蓮花,完全不必與玫瑰比較,也不必努力成為一朵更好的蓮花,現在就是最美好的時刻。"

她的文字,總能瞬間給人打滿雞血。

著名媒體人梁冬,曾這樣評價李欣頻的文字——“一個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愛,和思想調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其實,李欣頻文字的深厚,不單單來源於她廣泛的閱讀,還有一個"行萬里路"的後天混血過程。

這個過程便是旅行。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19歲時,父母為了讓李欣頻不要那麼封閉,便讓她獨自一人去美國伯克利遊學。

一天去學校的路上,街頭行人寥寥,她聽到子彈"嗖嗖嗖"從眼前射來射去,李欣頻心裡竊喜著,是不是誤入了好萊塢片場。

到教室後,老師講起她經過的那條路線,被封鎖,正發生恐怖分子槍擊事件。為她平安歸來,全班師生起立鼓掌慶賀。

她再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而這一次與死神的親密接觸,彷彿打通了她的任督二脈。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她想到自己的生命不能活得渾渾噩噩,必須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必須勇敢一點大膽一些去體驗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必須趕在死神之前爭取更多的時間去旅行。

同年,19歲的她,便籤約成為臺灣誠品書店御用文案。

然後用寫文案掙的錢,去更多的地方旅行,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滋養身體和靈魂,創作的靈感源源不斷,生命之花越開越絢麗。

《時間的針腳》裡說,"只要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想做的事情,那就是我的正常生活。"

於是,李欣頻20歲到49歲之間的正常生活就是:一直在閱讀,一直在寫作,一直在旅行。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到如今,她一共旅行過北歐、東西歐、希臘、泰國、日本、印度等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同時她的身份也不斷疊加,創意文案人、北大講師、作家、修行人等。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旅行是閱讀的延伸,是李欣頻列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對她來說,旅行不是簡單的,從一個自己呆膩的地方走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而是實實在在的換血,重新造血的過程。

每一次遠離熟悉的環境,來到新的旅行地,她都會卸下之前的角色。

用一個"當地人"的眼去看風景,去聽當地人的故事,用當地人的視角去生活,用最劇烈的自我改造,去野蠻生長。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有一次去西藏,高原反應讓她幾天幾夜不能動彈,一個人住在簡陋的醫院裡,連呼吸都是困難的。

同團的人笑她,說過幾天要去看西藏的天葬,如果她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就剛好送給禿鷹吃掉,省得運回去。

李欣頻笑道,這趟旅行還真是抱著"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決心的呢。

不畏死,反而死不了。

西藏之行,李欣頻寫下:走太快,會猝死;慢慢走,一輩子,這是一場智慧的修行之旅。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她去冰島,看極端的地貌,觸發豐富的生命動能;去挪威,在維格蘭露天雕刻公園,慶生哀死,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去非洲沙漠、去埃及尼羅河、去肯尼亞的草原、去不丹、去日本,最誇張的是,聽說2012是世界末日,那一年她便整年都在旅行的路上。

一月待在北投,加賀屋,溫泉之旅;二月待在臺灣臺中清美料理及走訪日出宮原眼科,日出大地美食之旅;三月去日本屋久島海底金字塔,靈性之旅;四月到北京三里屯瑜舍和頤和安縵,宮廷之旅;五月到雲南洱海、玉龍雪山及麗江悅榕莊;六月臺灣濱江漁市場;七月住在杭州富春山居;八月印度尼西亞民丹島、波斯尼亞、克羅地亞、峇里島安縵。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這樣的生活方式,連臺灣知名人士,與趙少康、李敖並稱臺灣三大名嘴的陳文茜,都表示嫉妒。

然而她活成這樣並不是想讓別人羨慕嫉妒恨的,而是,她就是不想給生命留下未盡事宜,她想到就做到。

知道生命無常是常態,就要將自己生活裡的每一天都過到精彩無比,極致綻放。

如此,就算死神隨時來訪,人生都沒有遺憾。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旅行,讓李欣頻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自己,當初的"問題小孩"終於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大魚海棠》中有段經典臺詞: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多少次的輪迴,才換來這個旅程。

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

讀書與旅行,身體與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上路吧,每一次的行走,意義就在腳下;


從蹺課、逃學、抑鬱到旅行過50多個國家,出版近30本書


每一次的行走,就會更加接近自己的內心。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止一個出口,我們的生命是一樹一樹的花開,突破現實的陳舊框架,旅行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可能。

我們都有一雙翅膀,不必通過別人的同意就能飛翔。

勇敢地上路吧,世界不在地圖上,只在你的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