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都小鎮——江蘇宜興市丁蜀鎮

文丨朱七七

中國陶都小鎮——江蘇宜興市丁蜀鎮

丁蜀鎮地處宜興最南端,位於美麗的太湖之濱、蘇浙皖三省交界處。丁蜀鎮以盛產陶瓷而聞名中外,陶文化源遠流長,製陶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目前是我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和陶瓷產品銷售集散地,被譽為“中國陶都”。

丁蜀鎮的紫砂產業有多牛?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丁蜀鎮共有紫砂製作者4萬多人、產業配套人員6萬多人,從業人數佔常住人口的43.5%。當地擁有紫砂專業合作社67個、紫砂企業400多家、紫砂家庭作坊12000多家。2015年,丁蜀鎮紫砂產業實現產值78億元,帶動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4.5億元,實現旅遊總收入7億多元。

小鎮的蜀山古南街,南臨蠡河,北依蜀山。街長達千米,寬僅三、四米。街房的建築,均為磚木結構二層樓,如曬衣服,只需將一根竹杆從自家窗戶架到對面人家的窗戶即成。自然平衡的臨街風景線日復一日在延續著老街如江南細雨般溼漉漉的故事。

中國陶都小鎮——江蘇宜興市丁蜀鎮

緊閉的門,虛掩的窗,泛著魚鱗光的石條路。依著蜀山的墨綠山影,就著蠡河的汩汩水流,數千年來,曲曲折折古南街的破舊屋簷以自身渾厚的民俗文風積澱,養出了陶都的性靈,育出了紫砂壺的渾厚。典型的明清江南古老街,順著貫穿陶都古鎮的蠡河水,流淌著陶都的詩意韻味。

明末以來許多紫砂大家,如汪寅仙、毛順興、徐漢堂、顧景洲等均住在這裡。作為江蘇省第一批古建築保護單位和宜興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蜀山老街,據說舊時是繁華熱鬧的“紫砂一條街”。如今,蜀山古南街顯得那麼孤獨落寞和微不足道,好像只能在孤芳自賞中找到自在的美麗。

中國陶都小鎮——江蘇宜興市丁蜀鎮

整個老街足有三十餘家紫砂陶器店,可見當時紫砂業的興旺。除陶器店外,還有茶館、布店、五金及小百貨店,都以家庭為中心,他們相安無事,童叟無欺,過著與世無爭的自足日子。老街邊上的蠡河則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木船,有漁民,有運輸蔬菜的鄉農,更多的則是陶瓷製品的運輸船,通過這條河,把南街的陶瓷運到了四面八方。

老街的美是一份古色古香的返樸歸真的美,是一種現代文明所無法創造的文化的美、民俗的美和鄉情的美。目前,南街處在“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境地,這是好事,可以杜絕人來人往擁攘的遊客,可以杜絕毀滅南街的商業俗氣。

中國陶都小鎮——江蘇宜興市丁蜀鎮

紫泥公社是國內首個提出並倡導紫砂體驗的文化性紫砂體驗中心。在體驗中心,紫砂愛好者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體驗紫砂壺的製作過程,在感受手工製作樂趣的同時,瞭解紫砂壺的材質、製作工藝和製作流程,感受紫砂文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多外行人也坐在工作臺前,專業老師手把手指導著如何打泥片、打泥條,如何使轉盤轉速均勻,拍打力度一致,然後打身筒、趕身筒……一番手忙腳亂,一個紫砂杯終於成型了,儘管還不成樣子,但畢竟是自己親手完成的,頗有成就感。

這丁蜀鎮,在陶都的心臟,但不喧譁不浮躁,含蓄而內斂,紫砂文化的積澱,早已磨礪得它榮辱不驚。一扇幽暗的不起眼的門的背後,裡面都會蘊含著一段超越時空的紫砂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