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文 | Fuki

郭敬明小說改編電影居然能及格?

9月21日上映的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還真的及格了。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這部標題看似矯揉造作、仍然延續狗血路線的作品出人意料地挑戰了現實主義題材,還首次將校園霸凌主題帶上商業院線。與《爵跡》《小時代》系列相比,這次的故事少了些虛幻浮誇,多了些沉重冷靜。同時,也讓觀眾們見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郭敬明。

儘管《悲傷逆流成河》仍存在不少硬傷,但從觀眾對影片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大家對挑戰現實主義題材,尤其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青春電影會給以適當的道德加分。對於這部作品而言,社會價值是大於藝術價值的。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從藝術層面來看,《悲傷逆流成河》絕對稱不上一部好片,但觀眾仍然願意給他最大程度的寬容,可見這些年間國內青春電影市場佳作嚴重匱乏。

說到國產青春電影這點事,故事還要追溯到幾年前。2013年,郭敬明自編自導的《小時代》上映,這部飽受爭議的作品充斥著狗血、炫富、撕逼情節,卻憑藉原著小說積累的大量受眾及明星效應,最終票房高達4.83億人民幣。

同年,由趙薇執導的另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青春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內地上映。這部作品將懷舊牌打到一個新高度,最終票房高達7.26億人民幣,成為國產青春片的一個票房制高點。票房既然已到位,口碑差點又如何。正是這兩部電影,把國產青春電影的路拐偏了。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這是國內影視圈的一個慣病,嚐到甜頭便大量跟進,複製粘貼。因此,此後幾年間上映的國產青春電影幾乎都沒能跳出這個“疼痛懷舊圈”:2014年的《匆匆那年》,2015年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左耳》,2016年的《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大量同類題材青春電影輪番上映,大牌卡司、大牌導演、大牌製作應有盡有,唯獨少了點新題材。眾所周知,觀眾的觀影口味是在不斷變化的,然而時間在流逝,國產青春電影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當年熟讀安妮寶貝的那群年輕人大部分都已步入社會,新一代觀眾們根本無法對過去那一代人的青春產生共鳴。現在的年輕觀眾們青春豐富多彩,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他們有著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物值得關注,回首青春?不需要的。疼痛懷舊題材失去光環,青春電影也走進了急需轉型的瓶頸期之中。

事實上,近兩年中已經有部分青春電影開始做新嘗試了。例如捧出兩位金馬影后的《七月與安生》,儘管票房方面與《小時代》等片有著不可逾越之壁,卻收穫了非常優秀的口碑。還有去年上映的《閃光少女》和前段時間上映的《快把我哥帶走》,影片真正聚焦在年輕人身上,讓年輕人演年輕人的故事,這才是一部真正的青春電影該有的樣子。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疼痛的青春是一個點,是一代觀眾們的回憶,而更多人的青春匯成了整個面。青春不該只有歇斯底里、悲春傷秋,還有更多值得從業者去開發的題材。疼痛青春已成過去式,未來的國產青春電影應當儘快打破單一化現狀。

我們或許可以看看成功的國外作品。去年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憑藉其熱血勵志的故事引起巨大反響;當年成為無數人青春回憶的《歌舞青春》也用一個簡單的歌舞題材詮釋出一個無比純粹又閃耀的青春;還有去年奧斯卡頒獎季熱門選手《伯德小姐》,叛逆的青春仍然可以很深刻。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及格?青春電影的青春在哪裡?

放眼國內,近年間在年輕人群體中走紅的明星偶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代年輕觀眾們的審美,大家明顯更喜愛充滿活力、正能量的形象。比起過去那些“老氣橫秋”的國產青春電影,新一代的青春電影觀眾,或許更願意看到積極向上的內容。

中國的青春電影市場才剛剛起步,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熱血、勵志、競技等等許多題材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爆點。俗話說破後而立,只有走出舒適圈,才能看到國產青春電影的新出路。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