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充分发挥党建优势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城西区充分发挥党建优势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圆桌听证会

周六的早晨阳光明媚,在城西区馨宁小区的院子里,有一群人拉起横幅,摆上桌子,为来来往往的居民答疑解惑、签字盖章,难道是某公司搞活动?其实不然,这是新宁路西社区在辖区小区庭院里设立的移动办公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辖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和政策咨询解答,场面其乐融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西区一直以此作为推动工作不断提升的根本准则,辖区各级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民代办 为民解忧

“街道的服务做得越来越好了,原先办事只能周一至周五白天请假去办,现在周末休息也能办,并且不用去社区,直接到街道就都办好了,真的是越来越方便了。”胜利路街道辖区居民拿着刚办好的准生证说道。近年来,城西区各级党组织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代办服务,拉近了与辖区居民的联系,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便利。2015年,区委组织部制定印发《关于在农村、社区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的通知》,各村(社区)设立了“为民服务代办岗”,由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了代办员队伍,负责收集、梳理、审核、受理群众申请的代办服务事项,并全程代办;2017年,以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年为契机,归纳梳理村(社区)各项服务事项流程,编印《城西区村(社区)规范化服务指导手册》,为开展好各项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以来,胜利路街道办事处实行“为民服务日”工作制,于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开放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面向辖区群众办理低保、低收入、临时救助、老年优待证、创业小额贷款、生育登记等各项业务和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需要与有关部门对接、不能及时办成的将由街道工作人员进行限时代办,办理完成后联系办理人过来领取。同时,将所辖四个社区同步开放的服务窗口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力促以“一站式、一厅式”集约服务,让办事群众享受“最多跑一趟”的便利。

虎台街道新宁路西社区打破以往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开展“移动办公服务”。整合7大项服务项目,将小区(楼院)值班室、院落作为群众“贴身”服务的平台,实行一周一天、社区干部分批下沉一线“进点”服务的模式,延长办公时间,有效解决“上班族”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无法办、下班时间无人办”的难题。同时,健全街道、社区两级便民办事对接机制,配套建立全程代办、全程承诺、限时办结工作机制。自2015年推行“移动办公桌”以来,新西社区现场办理事务500余件,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志愿服务 爱心相传

“我平时没事喜欢看看报纸,但现在身体不行了,想到楼下取报都下不去了,社区的小姑娘们都特别好,知道后每天都帮我送报”桃李路社区73岁的老党员潘少兵激动地说道。近年来,城西区各级党组织不断整合辖区资源,依托地区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发动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爱心传递到辖区每一名需要的居民手中。

2018年1月9日,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区成立“便民小板凳”,为楼院离退休、空巢老人、“候鸟式”居民提供上门政策宣传咨询、纠纷调解、困难解决等各项志愿服务。社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入住居民信息台账,设立特殊人群经常性服务台账,明确社区网格员在什么时间为谁提供怎样的服务标准。比如,社区73岁的老党员潘少兵因患帕金森综合症,无法每天到楼下取报纸,社区网格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坚持每个工作日上门送去《西海都市报》《青海日报》,这一坚持就是600多天。截至目前,“便民小板凳”共开展上门志愿服务50余项,帮助80余人解决了困难。

古城台街道创新推行“爱心储蓄本”志愿服务载体。分单位和个人2个层面,面向单位发放“爱心储蓄积分册”,对各单位参与区域化活动、投身公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建立台账,按年度进行集中梳理汇总公示,对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集中表彰;面向个人发放“爱心储蓄本”,定期组织集中志愿活动,对“碎片式”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将“公益创投”项目与“爱心储蓄本”积分兑换有效结合,规范积分兑换目录。仅2017年,就发动西宁永和集团投资18万元解决青年巷1号院年度冬季供暖问题,南通商会党支部向辖区10名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1.5万元,省质监局等单位向老党员赠送收音机100台,省审计厅等单位走访慰问62户老党员发放慰问金5.12万元,辖区企业为失业人群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

小小微心愿 展现大作为

6月13日的麒麟湾公园有欢声有笑语,热闹非凡,贾小社区党总支部联合辖区单位西宁市地方税务局、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贾小庄小学正在这里举行着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那就是微心愿认领圆梦行动,社区网格员在前期通过走访排查摸底征集到的82条微心愿,由各单位在职党员现场认领和实现了56条,帮助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圆了一个个小小的心愿。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和服务精准化,城西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广泛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认领和实现辖区居民的微心愿,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实现小小微心愿的同时,展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大作为。

2015年起,兴海路街道党工委设立了“微心愿超市”。于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征集活动,通过电话QQ微信群询问、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定向征集等方式进行“微心愿”征集,梳理筛选后制作为统一的心愿卡,在街道办事处“微心愿超市”的“微心愿墙”上,定期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进行公示,宣传动员鼓励党员干部职工、爱心人士、驻区单位、社会团体根据自身能力、爱好、专长自愿认领。同时,统一建立信息台账,帮助“微心愿”圆满实现。截至目前“微心愿超市”已征集各类微心愿281条,兑现263条,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员干部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