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打擊開發商囤地 完善制度執法必嚴

我國房地產市場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結構性供需失衡,開發商囤地是導致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相關範疇去槓桿作業,不少房企出於成本上的考慮,開始逐漸釋放土地儲備,消化手裡的囤地,這一方面有利於下降公司槓桿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開發商轉向消化手裡的土地,因而近期拿地的熱心不是很高

日前,60家房企發佈企業半年報,除了不斷添加的銷售額及銷售面積,房企手中儲備的土地數量也讓人們較為驚奇。根據有關計算,到2017年末,60家上市房企總土地儲備規模為226145萬平方米,其中排名前十位的房企佔到了總儲量的60%,排名第一位的房企土地儲備規劃達3億平方米。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前些年,土地收益在當地財政中的位置日積月累。並且,伴跟著大量基礎設施建造的推動,城市建造用地價格不斷飆升。因而,一些開發商長時間樂於囤地,僅被囤積土地當期市場價值與囤積成本的差額往往就能夠成為開發商坐享的贏利。但是,開發商囤地本錢卻沒有跟著地價的上升而同步上升。為了避免房價過快上漲,許多當地給予房地產開發借款的利率和徵收稅費通常較低。即使地價在競拍中走高,開發商依然能夠將這一部分本錢終究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土地價格與囤積土地成本不一致,使開發商在前些年不斷地擴展公司囤地面積,這對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自然是十分晦氣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開發商的囤地行為減少了供應,造成土地資源擱置浪費。當時,我國房地產市場供需不平衡主要是結構性供需失衡,開發商囤地是導致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我國正在積極推動相關範疇去槓桿進程。由此,不少房企出於本錢上的考慮,開始逐漸開釋土地儲備,消化手裡的囤地,這一方面有利於下降公司槓桿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開發商轉向消化手裡的土地,因而近期拿地的熱情不是很高。

2010年,原國土部就從前表態嚴厲打擊開發商囤地,但各地在詳細施行中作用卻並不理想。要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往後有必要對開發商囤地現象予以有力約束。能夠從進步開發商囤地成本下手,考慮將固定借款利率變成隨借款時刻波動的累進利率形式,添加資金成本;可根據《房地產管理法》相關條款,對閒置一年的土地要求繳納20%或許更高的限制資金,甚至能夠考慮徵收土地增值稅;在完善準則的同時,應當執法必嚴,確保準則的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