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寫作的感悟

寫作已有幾年了,突然有一種感悟:寫作必須有迷迷糊糊中條理清晰,在條理清晰中又迷迷糊糊,即隨心所欲感。這樣的寫作才是真正的寫作,有爐火純青之感。

這就要求在寫作上有很大的功底。而這功底的來源是自己的努力,即不斷地背美文和自己不斷地創作。必須把別人的文章轉化成自己的文章,那就是要背。美文是一定要背下的。讀美文是種享受,而背下美文更是一種享受。但背書也有學問,必須真正背下來,那是一句一句地背,切不可貪快。快一點便是糊自己。“必須背一句。”必須也應該這樣做,方能背住背紮實。如此,日積月累,別人的文章便成為自己的文章,吸收了。必須把自己的文章轉化成別人的文章。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背多了文章,又加上頻繁地寫,文章似魯迅的文風,又似冰心的文風,還有曹雪芹的味道,如此的文章才有味道,便是發展了。

寫作必須有寫和作。只寫些自己的生活中流水賬,那文章便是流水賬。必須有作,人作有禍,文作也有“禍”,即尋找可寫些內容,便讓自己受到寫文章的懲罰。我也回憶了曾經寫過的日記,沒有可讀性。我也翻過電子版上文章,規矩的文章無人問津,而鮮豔的文章卻大加喝彩。這就是寫作,只寫不作不行,只作不寫更不通。

在沒背文章和不努力寫作時,我是吃力地寫作,然而卻每每感覺無從下手。在背了太多的文章和努力地寫作後,我常常是思維隨著筆走,寫著寫著便寫出了精彩。寫完之後連自己都驚訝於自己:是怎麼寫出來的。事前根本沒構思到這些,只是筆隨情走,情隨筆發,一篇自我感覺滿意的文章躍然紙上。寫之前是根本沒想到的。我似乎感到:我是在迷迷糊糊中條理清晰,在條理清晰中又迷迷糊糊。因為,我在寫作中是反覆地閱讀前部所走的,便構思後面所要寫的。

但是,我現在不滿足,也應該不滿足,即真的要寫“真”的文章,是放得上桌面的文章。如此,文章才有發展。總是寫自己看的文章,我不滿足。人必須有一個個新的追求,才有發展,寫作更不例外。

當然,迷迷糊糊寫作也好,條理清晰寫作也罷,都建立在一個信念之上——喜歡寫作。喜歡才有心思去背,也才有恆心背下來,而且是背得那麼紮實。喜歡才有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去寫作,才有持續高漲的熱情去寫作,之後,便是認真,認真地去寫些是文章的文章。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知道,寫作是無定式的,曾經被誤導了:必須要反覆,認真的構思。其實,談“如何寫作”話題,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寫作功底上。不背諸多的文章,沒有寫太多平庸的文章,是寫不出優秀的作品。當然,構思也需要的,那是寫作的一小部分。構築起了思索便夠了,便是創作,創作中反覆醞釀和反覆修改,才能使寫作水平上升再上升。

寫作和其他事一樣,必須有反覆地摸索,才有所得。我是在反覆地背書和不停地寫作中,才感悟寫作中許多。當某一日,突然靈光一現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感悟。我在那天不得不為他人寫下諸多的文章時,我突然感悟。為了不寫出同一內容的文章,我嘗試去努力一寫,結果成功了。只是一點點靈感,便是迷迷糊糊中條理清晰寫著,又在條理清晰中迷迷糊糊地走著,居然是精彩連連,美文美句不斷,我心曠神怡,突然感悟著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