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9月已經過去大半,大多數新生都已開啟了自己嶄新的大學生活。而開學典禮對於每個新生來說,猶如“開學的第一課”。

北大校長在開學典禮曾經講到:“北大是一所偉大的學校,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寶藏。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彼此尊重、互相學習;這裡的集體是溫暖的,要主動融入其中,去體驗、去奉獻;這裡的教師是博學的,他們都樂於與你們在一起,研究學問,探討人生;這裡的學習和生活是多彩多樣的,等待你去發現,去選擇。”這一致辭想必是每個新生都需要去體會學習的。

那麼各大高校2018年開學典禮的校長致辭中,在除去“同學”、“大學”、“學校”、“學生”等這類詞彙之後,出現的高頻詞彙是哪幾個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39所高校校長致辭高頻詞彙總

通過統計3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學典禮的校長致辭,可以發現校長們最喜歡說的詞彙如下: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之所以只有39所,因為未找到部分高校的校長致辭,而部分高校則並非由校長進行開學典禮致辭。

以下是20個在2018年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學典禮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彙: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盤點一下這些詞吧


學習:381次

“學習”這一詞在今年的開學典禮校長致辭中出現了381次。比如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說的:“大學生仍然是學生,是學生就要思學生之本、修學生之為、行學生之道,始終把讀書學習作為首要任務”。

而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也提出:“大學生的核心任務就是學習”。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六字真經”即:志、勤、苦、專、巧、守,學習必須牢牢記住這6個字。

“學習”並非舊調重彈,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開學典禮上鼓勵學生要“把握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規律和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紅利’,積極探索基於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個性化學習模式,學會建立互聯網時代的學習共同體”。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也提出:“大學之學是主動的學習。要從上好每一門課程開始,學會自主探索,激發對專業的濃厚興趣,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大學之學是善於獨立思考的學習。”

創新:169次

“創新”在2018年開學典禮中,榮登高頻詞第二名。特別是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在開學典禮多次提起該詞,他希望新生們能夠“在求知求真、創新創造的同時,錘鍊品性、完善人格,不僅砥礪創新之精神,更要涵養大愛之包容,做一名‘創新包容’的北理工人。”

在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曹雪濤在回答“治學的要義”這個問題時,他答道:“關鍵在於求真與創新,其中尤以創新為要。創新是無論國家民族還是集體個人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日新月異’本是南開文化的重要組成。”

在華中科技大學校訓中同樣也有“創新”二字(“明德厚學,求是創新”)。在今年開學典禮上,校長丁烈雲提到:“正是在創新科研基地的腳踏實地,才有了叱吒創業江湖的‘華科系’;正是這種嚴謹求實,大膽創新的精神,我們才能在學生裡出人才,學者中出大師,學術上出精品。華中大,是一塊求是創新的土地。”

國防科技大學校長鄧小剛為了激勵新生要培養創新能力,在致辭裡提到:“在創新實踐中激發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敢於奇思妙想,敢於異想天開,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提升創新力、創造力、貢獻力。”

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文喜也發表了一番話:“讓愛國成為一種信仰,讓團結成為一種修養,讓自律成為一種習慣,讓創新成為一種追求。”

精神:165次

“精神”一詞在今年開學典禮上,是僅僅少於“創新”4次的高頻詞。比如,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致辭中提到:“科學精神源自科學但又超越科學,是科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最具價值的成果。”他鼓勵學子要時刻懷有科學精神以及求真求實的作風,要持有質疑批判,要有高尚的精神。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


中山大學校長也在開學典禮上講到:“以奮勇拼搏的精神,不斷錘鍊自我、完善自我”,要時刻記住“治學為要”,踐行“學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治學精神”,延續傳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希冀新生“要時刻擁有以關愛為第一要素的人文精神、以質疑為第一要素的科學精神、以使命為第一要素的信仰精神。”

時代:148次

“時代”以出現頻次148次位居高頻詞第四位。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在致辭中提到,現在是奮鬥的新時代,希望新生們要珍惜現在這個好年華。

武漢大學竇賢康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反覆提到:“讓優秀成為一種時代擔當”,“要以超前的時代意識放眼未來,到時代大潮中去創造更加豐富的人生。”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

廈門大學張榮校長則勸誡新生們“要做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總以青年時代為起點”。

人生:124次

“人生”一詞在校長致辭裡出現了124次。湖南大學段獻忠校長勸誡新生們“大學階段,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階段的目標不一樣,後面的人生格局就會不一樣。”

四川大學李言榮校長的講話主題就為“讓軟實力成為人生的硬指標”。

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借用了吳冠中的詩句告訴學生們“人生的答案都寫在時間裡”,希望同學們在最好的歲月裡成就最好的自己。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


同濟大學校長提醒新生們,“進入大學,人生將開啟新的篇章”,要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111次

“世界”一詞在開學典禮校長致辭中被提及了111次。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在致辭中提出的第一點便是“要有世界的眼光”,他說到:“要以世界眼光規劃未來人生。”校長還強調“在未來,中國的世界一定是世界的世界,而世界的世界註定也是中國的世界。”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王迎軍認為培養人才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她強調”中國對於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若干年後,我們今天培養的人才能夠引領世界嗎?那時候的你們,是否具備了應對複雜世界並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

教育:111次

和“世界”一詞一樣,“教育”一詞也出現了111次。比如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引用了蘇格拉底的話,“教育不是灌輸頭腦,而是點燃心火。”

中國海洋大學於志剛校長認為,大學學習不是盲目地學習,而是一種“頓悟”,借用愛因斯坦的話,就是“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去思考。”

中南大學田紅旗校長希望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

培養:109次

“培養”出現的頻次為109次。

呂建校長為南京大學的校長,在開學典禮上,他說到:“南京大學一直把對同學們的培養作為學校最大的事業,始終踐行“知行合一。”他希望同學們在專業化培養的階段,要鑽研專業知識,拓展自身視野;而在多元化培養階段,要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為未來做好準備。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則談到“培養自主探究能力是大學學習的核心關鍵”。一直以來,復旦大學都把人才培養作為最重要的位置,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


科學:105次

“科學”一詞在今年開學典禮上,是僅僅少於“培養”4次的高頻詞。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在講話中鼓勵博士生們,要“縱覽歷史長河,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在博士階段就開始挑戰巨大的難題,為他們的學術生涯奠定了良好的開端。我希望博士生同學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從紙面上找問題,而要實實在在去探究科學前沿、國家需要的真問題;不要急於發表論文滿足畢業要求,而要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提出新的學術思想。”

知識:102次

讀書怎能少得了“知識”,所以在這次開學典禮上,“知識”這一詞被提及了102次。

中國農業大學孫其信校長鼓勵同學們要追尋高深的學問,他提到:“知識是成才的基石,要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他希望同學們能夠做一個有知識、有學問、有智慧的青年。

華東師範大學錢旭紅校長說“知識不等於精神,但知識是精神的載體,知識的提升能帶來精神的昇華,知識學習就成為成長中最重要的途徑。”

高考志願規劃專家藺志鵬 簡介

985/211更看重學生的什麼?這個詞被大學校長們提了300+次……

▲藺志鵬 學霸高考首席志願規劃專家

藺志鵬是國家高考規劃高級認證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學霸教育創始人,內蒙古高考資深媒體人,內蒙古高考頭條特約撰稿人,獨創四維一體報考模式!從事中學生學業規劃志願填報十餘年幫助上千家庭解決志願規劃的困惑,在各高校為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以及培養規劃師不計其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