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成功,讓惠州人感慨萬千

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成功,讓惠州人感慨萬千

深汕合作區的由來,深圳發展土地有限,汕尾的經濟則一直不前,所以,2011年,廣東牽頭,深圳、汕尾兩市共同管理,享有地級市一級管理權限的功能區,合作期限為30年,從2011年至2040年止,總面積468.3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汕尾市海豐縣鵝埠鎮、小漠鎮、鮜門鎮、赤石鎮(含園墩林場)共“四鎮一場”,管委會駐鵝埠鎮。

深汕特別合作區被稱為“深圳第10+1個區”,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塊“深圳經濟飛地”。而深圳也確實按照“10+1”(深圳市10個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給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資源支持。

時過境遷,輾轉七年了。2018年8月22日,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論壇”透露,深汕特別合作區居民將全部轉成深圳戶籍。 如今,名副其實的深圳第十一區了。

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成功,讓惠州人感慨萬千

不知道當年極力反對惠州併入深圳的人,作何想法?

其實,對於這一點,惠州人很矛盾。

一方面,覺得深圳當年名不經傳,而且龍崗還是從屬惠州。

另一方面,作為地級市、歷史名城,不想被矮化。

而且,行政中心距離惠州本土太遠,也確實難管理。

當時還慶幸,幸好惠陽早一步成為了市轄區納入惠州了。深圳再也不能打惠陽、大亞灣的算盤。

然而,這又能如何?人家直接跳過,去了汕尾要地。

你要面子,人家可要錢呢,沒有誰會跟金錢過意不去吧。

洛陽是名城了吧?如今河南省會是鄭州。

而同樣的山東省會濟南,知名度如今卻比不上青島和煙臺了。

要知道古代中國上海還在海里面呢!

所以,滄海桑田,城市發展可謂是不可控的,興起沒落也不由得人們所能控制,遇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政策,抓住了,也就改變翻身了。

天知道,哪天某個山溝溝又會成為下一個雄安新區呢,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